期刊正文


浅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五育融合理念的探索

 

【作者】 李 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办学理念等基础性元素,但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学校的育人方式。育人方式是“怎样培养人”,贯穿于学校各种教学活动之中,“五育融合”理念引领下的教学活动,催生着育人方式的变化。在“五育融合”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渐从探索阶段走向了成熟应用。
  目前,如何发展高质量教育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议题。“五育融合”重点强调的是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均衡发展,其中小学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占据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如何在“五育融合”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了当前教育人员面临的重点课题。“五育融合”对小学教育而言是一种育人挑战。这种挑战意味着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开展线上线下合作学习模式,还要将学生学习兴趣、意识与方法融入其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五育融合”理念也带来了全新要求,不仅要在学科领域中发挥出每一堂课与每一次教学活动的五育效应,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育人资源,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下面我将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五育融合”理念的重要性及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融入“五育融合”理念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劳动教育不足、德育教育不充分以及学科分离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五育融合”重点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五项内容相互促进与相辅相成。一方面,要明确这五项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彼此之间又存在相互渗透的联系,应当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当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开看待,与此同时,“五育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要在实践过程中融入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在落实“五育融合”理念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学科为主和课时主义,确保原本孤立的学科实现视界融合,从而将各方面教育当作小学教育的基本单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多学科融合思想融入其中,以深度学习为基础展开教学,积极探索小学语文“五育融合”的独特逻辑。除此之外,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多项能力全面发展。
  二、五育融合的策略
  1.五育内融合的策略
  育内融合指的就是以语文学科为基础,探寻语文学科内部的五育要素,将特殊方法付诸到教学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取教材当中的德智体美劳多项教育元素,并将其整合在一起展开教学,提高教学营养密度。小学生通过在语文课堂中了解多项学科要素,能够从不同角度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中,课文描写的是鲁滨逊在岛上的惊险经历。鲁滨逊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环境,其中体现出了五育元素。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鲁滨逊在面临厄运时的积极人生态度与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此期间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本节课程的重点就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掌握梗概方法。在讨论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应对困难时,教师要重点强调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将体育教育渗透其中。在讲解到鲁演逊思考如何将自己住所变得整洁舒适过程中,还要开展美育教育。当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鲁演还是一个怎样的人”时,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当学生在说出关于鲁演逊制作木筏和日历等内容时,教师要将劳动教育意义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鲁滨逊人物形象变得十分丰满,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乐观向上的人物精神,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并挖掘关于五肖教育的各项吸索,通过开展探究、实践和休的等各项活动,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小学生通过在语文课堂中了解多项学科要素,能够从不同角度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并挖掘关于五育教育的各项要素,通过开展探究、实践和体验等各项活动,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体系落实“五育融合”。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教育文化》一书中突出了文化、心灵、教育三个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强调教育是社会体制,是文化的自我摸索和自我生产。布鲁姆的文化主义教育观告诉我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五育”就汇聚于这样的教育生态之中,通过互相融合、协同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施加重要影响。
  2.五育间融合的策略
  育间融合就是将不同教育联系在一起,利用其中一种教育辐射其他教育。在学校的各类特色课程、主题教育活动中落实“五育融合”。因为有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等要求,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中挖掘“五育”要素,通过巧妙设计将其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之中。相比之下,学校开发的各类特色课程、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在最初的设计时就将“五育融合”理念融入其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进行一体化的开发、组织、实施。当然,这类教学活动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强,往往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全民狂欢”,这就需要在顶层设计阶段着力解决。在不大涉及学科教学的课程和活动中探索“五育融合”,可以给教师一个较为宽广的教研空间,能够让教师汲取相应的经验和智慧,再逐渐将“五育融合”的理念和做法迁移到学科教学之中。比如可以将小学语文学科与道德法治学科进行结合,根据社会责任话题展开德育教育: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出农耕文化,开展劳动教育。这样的融合能够让具有协同元素的模块同步实现,确保两育之间能够实现相互补充,帮助小学生形成整体感知,确保深度学习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同时,语文学科也可以发展智育和德育相融合的模式。
  3、跨五育融合策略
  实施跨育融合的关键要点就是要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项目、主题和探究等方式,开展德智体美劳多项教育。在真实情境育人模式的影响下,可以打破学科知识框架限制,在实践教学中融合五育要素。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采取以活动育人和以场景育人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养成爱国情感,磨炼坚强的意志力。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引导作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要形成整体教学观,不仅要将多学科渗透其中,还要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将课程资源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在真实情境当中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让“五育融合”理念走出教室,融入到家庭和社会当中。语文教学并不只是教材知识传递,而是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劳动与制作手工的过程,让他们汇报自己的劳动成果与感悟,从而顺利实现一次完整的五育教育。从某种程度来看,当前互联网平台也让五育教育变得更加智能化,未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五育教育也在朝智能化方向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将“五育融合”理念融入到生活场景当中,打破原有教学的局限性。从间接经验转向直接经验。知识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学生才能体会到知识的真正价值所在。当下,学生之所以感到课业负担过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的内容太过单调,间接经验的学习活动太多,直接经验的学习活动太少,两者之间也缺乏协调。“五育融合”的教学是知识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协调的教学,既要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也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知识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获得精神的滋养、实现能力的提升、锤炼完整的人格。
  总之,“五育融合”理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小学教育时期最为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要不断改进教育机制,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在重点强调知识传递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发展、从而真正爱上语文课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23/10/18 5:47:33
  • 【点击频次】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