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组模式的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传统的“学校—班级”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需要。时下各中学都采用了“学校—年级组—班级”的管理模式,以推动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进一步深化生本教育,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年级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各校亟待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年级主任的角色定位、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等方面阐述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年级主任角色定位和基本能力,年级组的教育教学管理
引言
随着新高考模式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高级完全中学招生规模正逐年扩大,示范性高中申办日趋规范,高级完全中学集团性办学规模的逐步形成,而高考的竞争日趋激烈残酷。传统的“学校—班级”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需要。时下各中学都采用了“学校—年级组—班级”的管理模式,以推动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进一步深化生本教育,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年级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各校亟待探索的课题。
一、年级主任的角色定位
重点中学的年级主任几乎承担了相当于一个普通中学校长的管理工作任务。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年级管理工作,年级主任在行使职责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1.年级主任是学校意志的体现。每学年中,学校一方面要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和常规检查,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校特点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学年初,一个学校就确定了本学年的工作重心,年级组工作必须围绕这一工作重心展开。年级主任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在执行学校领导指示和决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在年级中的领导作用,学校工作才能有序高效地展开。因此,年级主任是学校决策的执行人,是学校政策的贯彻者,是学校意志的体现者。
2.年级主任是教学管理的行家。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是有章可循的。年级主任必须熟悉教育规律,了解教师劳动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同时,年级主任还必须了解心理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群体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氛围,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年级主任是教育教学的标兵。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一般由两大因素组成: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年级主任必定来自于教师群体,与群体内其他教师学识、地位相当(仅属于一般中层干部)。只有更多的利用非权力影响力——丰富的学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才是干好年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年级主任必须具有精湛的教学业务水平,扎实的班务工作功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具有示范性,才能赢得师生的信赖,有效地实施对年级组的管理。
4.年级主任是冲锋陷阵的主将。我把学校的三个年级比作三路兵马,学校如同总指挥部,兵分三路,各取其敌。而年级主任正是其中一路兵马的主将,他必须要有智勇双全的谋略,敢作敢当的气魄,海纳百川的胸怀,灵活创新的思路,做人更要大气。所以,年级主任的最佳人选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还不出事”的教育教学骨干,年龄最好约在30-50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优秀人才敢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既踌躇满志又虚心好学,往往敢于立军令状,学校领导只要适当引导,可以宽容甚至放纵他的一些个性,他就通常会给学校带来意想不到的佳绩。“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因此,选择一个最佳的年级主任是能否常胜的首要条件。
二、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年级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年级对教师的教学、竞赛、学生课外活动等工作的组织管理。高效的管理工作必须有集体对共同目标的认同,科学的工作计划,及一贯坚持的管理原则。
1.管理计划的前瞻性。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一个年级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学科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制定必须做到:(1)计划要有可靠的依据。比如教育部门颁布的《学校行事例》、学校阶段性的教学工作安排、学期或学年有效的行课时间等。有以上依据在手,年级学科进度计划、学生课外活动安排计划、学生作业抽查、学科测验安排等便可着手安排。(2)集思广益。年级主任在学年或学期初,在获取学校教学工作总体安排信息后,要及时召集学科备课组组长和班主任分别讨论、制定教学管理工作计划,再依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科备课组教学进度计划、学科考试计划、集体备课计划等。(3)计划的可操作性。在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学校可能有的大型活动安排,或其他不可预知的事件对计划的实施带来的影响,计划必须要留有余地,以便适时调整。
2.过程管理的可持续性。制定了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之后,过程管理便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管理工作必须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在制定年级各项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制度的完整性。全面而细致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例如:年级领导小组值日制度;年级主任值日制度;班主任值日制度;班主任考勤制度;早晚自习辅导及检查制度;学生作息检查制度;学生课外活动检查制度;考试制度;学科培优补差制度;学科竞赛活动安排与检查;学生分会制度等。其次,要考虑制度的可行性。制度可行性是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考虑因素包括:学校传统,其他兄弟年级管理特点,本年级阶段特点。第三,执行制度的坚决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在平时检查时一以贯之发挥作用,坚持检查、登记、问题处理及反馈。管理制度的灵活性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倡在年级教学过程管理中,凡公布的安排、制度或规定必须在教师大会上作好充分解释和宣传,在实行过程中,表扬批评尽量不点名,第一时间单独处理问题,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同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充分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局部化解,重宣传教育,轻惩罚处理。
3.沟通协调的高效性。年级组的管理,落到实处就是年级主任代表学校对全年级师生的管理,对全年级教育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协调好年级组内外的人际关系,是年级主任的基本能力,也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年级组需要协调沟通的关系有:(1)年级与学校各部门的关系。如:校办、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组、学生宿舍等。与这些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和高度的协调,才能使相关工作顺利展开。(2)年级间的关系。不同年级有各自不同的管理特点,学校对待各年级只有在经费、活动开展、作息要求等尽量保持一致,学校内部才有和谐的氛围。(3)年级组内部的关系。如:年级主任间、班级间、学科间、各类活动的安排上、教师小群体等,这些关系经常发生着碰撞和交织,年级主任对这些关系必须了然于心,妥善处理,方能推动年级工作的良性运转。
结语
当然,年级组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要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重视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心态、形象方面的管理;挖掘成员的潜能,形成群体价值观和凝聚力,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管理模式。当今各级学校都在精心打造年级管理特色,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战斗力的年级队伍,是能否脱颖而出的重大抉择,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姚海军.年级部管理模式的运作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8(08):48-51+68.
[2]邵长增.年级自治管理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0(09):15-16.
[3]田书通. 中学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陈宇航.让年级组长成为学校管理中的“战区司令”——以普通高中为例谈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运作[J].中国教师,2012(24):57-58.
[5]俞永军.年级管理模式的运作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16):17-18.
[6]石忠岩.年级部主任负责制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9(13):19-21.
[7]柯登地.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管理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2(16):18-21.
[8]黄伟强.试论年级管理模式的运作方式及思考[J].高考,2016(30):35.
[9]丁翀.巨型高中年级管理模式的三大问题及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01):23-25.
[10]金仲明. 中学年级组教师团队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湖北省十堰市车城高级中学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督导入库专家,教育部新时代2022-2025“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
关键词:年级主任角色定位和基本能力,年级组的教育教学管理
引言
随着新高考模式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高级完全中学招生规模正逐年扩大,示范性高中申办日趋规范,高级完全中学集团性办学规模的逐步形成,而高考的竞争日趋激烈残酷。传统的“学校—班级”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需要。时下各中学都采用了“学校—年级组—班级”的管理模式,以推动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进一步深化生本教育,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年级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各校亟待探索的课题。
一、年级主任的角色定位
重点中学的年级主任几乎承担了相当于一个普通中学校长的管理工作任务。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年级管理工作,年级主任在行使职责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1.年级主任是学校意志的体现。每学年中,学校一方面要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和常规检查,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校特点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学年初,一个学校就确定了本学年的工作重心,年级组工作必须围绕这一工作重心展开。年级主任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在执行学校领导指示和决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在年级中的领导作用,学校工作才能有序高效地展开。因此,年级主任是学校决策的执行人,是学校政策的贯彻者,是学校意志的体现者。
2.年级主任是教学管理的行家。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是有章可循的。年级主任必须熟悉教育规律,了解教师劳动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同时,年级主任还必须了解心理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群体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氛围,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年级主任是教育教学的标兵。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一般由两大因素组成: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年级主任必定来自于教师群体,与群体内其他教师学识、地位相当(仅属于一般中层干部)。只有更多的利用非权力影响力——丰富的学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才是干好年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年级主任必须具有精湛的教学业务水平,扎实的班务工作功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具有示范性,才能赢得师生的信赖,有效地实施对年级组的管理。
4.年级主任是冲锋陷阵的主将。我把学校的三个年级比作三路兵马,学校如同总指挥部,兵分三路,各取其敌。而年级主任正是其中一路兵马的主将,他必须要有智勇双全的谋略,敢作敢当的气魄,海纳百川的胸怀,灵活创新的思路,做人更要大气。所以,年级主任的最佳人选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还不出事”的教育教学骨干,年龄最好约在30-50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优秀人才敢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既踌躇满志又虚心好学,往往敢于立军令状,学校领导只要适当引导,可以宽容甚至放纵他的一些个性,他就通常会给学校带来意想不到的佳绩。“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因此,选择一个最佳的年级主任是能否常胜的首要条件。
二、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年级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年级对教师的教学、竞赛、学生课外活动等工作的组织管理。高效的管理工作必须有集体对共同目标的认同,科学的工作计划,及一贯坚持的管理原则。
1.管理计划的前瞻性。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一个年级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学科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制定必须做到:(1)计划要有可靠的依据。比如教育部门颁布的《学校行事例》、学校阶段性的教学工作安排、学期或学年有效的行课时间等。有以上依据在手,年级学科进度计划、学生课外活动安排计划、学生作业抽查、学科测验安排等便可着手安排。(2)集思广益。年级主任在学年或学期初,在获取学校教学工作总体安排信息后,要及时召集学科备课组组长和班主任分别讨论、制定教学管理工作计划,再依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科备课组教学进度计划、学科考试计划、集体备课计划等。(3)计划的可操作性。在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学校可能有的大型活动安排,或其他不可预知的事件对计划的实施带来的影响,计划必须要留有余地,以便适时调整。
2.过程管理的可持续性。制定了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之后,过程管理便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管理工作必须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在制定年级各项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制度的完整性。全面而细致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例如:年级领导小组值日制度;年级主任值日制度;班主任值日制度;班主任考勤制度;早晚自习辅导及检查制度;学生作息检查制度;学生课外活动检查制度;考试制度;学科培优补差制度;学科竞赛活动安排与检查;学生分会制度等。其次,要考虑制度的可行性。制度可行性是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考虑因素包括:学校传统,其他兄弟年级管理特点,本年级阶段特点。第三,执行制度的坚决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在平时检查时一以贯之发挥作用,坚持检查、登记、问题处理及反馈。管理制度的灵活性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倡在年级教学过程管理中,凡公布的安排、制度或规定必须在教师大会上作好充分解释和宣传,在实行过程中,表扬批评尽量不点名,第一时间单独处理问题,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同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充分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局部化解,重宣传教育,轻惩罚处理。
3.沟通协调的高效性。年级组的管理,落到实处就是年级主任代表学校对全年级师生的管理,对全年级教育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协调好年级组内外的人际关系,是年级主任的基本能力,也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年级组需要协调沟通的关系有:(1)年级与学校各部门的关系。如:校办、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组、学生宿舍等。与这些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和高度的协调,才能使相关工作顺利展开。(2)年级间的关系。不同年级有各自不同的管理特点,学校对待各年级只有在经费、活动开展、作息要求等尽量保持一致,学校内部才有和谐的氛围。(3)年级组内部的关系。如:年级主任间、班级间、学科间、各类活动的安排上、教师小群体等,这些关系经常发生着碰撞和交织,年级主任对这些关系必须了然于心,妥善处理,方能推动年级工作的良性运转。
结语
当然,年级组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要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重视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心态、形象方面的管理;挖掘成员的潜能,形成群体价值观和凝聚力,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管理模式。当今各级学校都在精心打造年级管理特色,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战斗力的年级队伍,是能否脱颖而出的重大抉择,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姚海军.年级部管理模式的运作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8(08):48-51+68.
[2]邵长增.年级自治管理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0(09):15-16.
[3]田书通. 中学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陈宇航.让年级组长成为学校管理中的“战区司令”——以普通高中为例谈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运作[J].中国教师,2012(24):57-58.
[5]俞永军.年级管理模式的运作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16):17-18.
[6]石忠岩.年级部主任负责制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9(13):19-21.
[7]柯登地.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管理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2(16):18-21.
[8]黄伟强.试论年级管理模式的运作方式及思考[J].高考,2016(30):35.
[9]丁翀.巨型高中年级管理模式的三大问题及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01):23-25.
[10]金仲明. 中学年级组教师团队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湖北省十堰市车城高级中学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督导入库专家,教育部新时代2022-2025“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
- 【发布时间】2023/10/18 5:48:10
- 【点击频次】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