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语文学科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家庭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诚然,阅读能力的产生并非与生俱来。小学阶段作为人生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阶段,肩负着塑造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使命。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致使很多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和学生学变成了教师替代学生学,学生只是作为被动接受者在参与,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现状问题
阅读,为孩子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让孩子的灵魂得以升华。作为识字教学和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前提性步骤,作为全力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全语言发展的基础性环节,阅读教学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阅读能力的养成是学生一项很关键的能力和素质。因为,学习的兴趣、知识的获取、见识的增长,甚至是学生今后自学能力的塑造都与阅读能力的强与弱有至关重要的关系。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真实情况,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政策要求,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能力,我们先整理一些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对应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现状
(一)缺乏阅读兴趣,导致阅读时间少
在时代大背景之下,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部分学生更乐于从电视、电脑、视频等途径进行知识获取,对于这些文娱活动的兴趣远远高于阅读的兴趣,这样大大减少了阅读的时间,甚至不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差,更无从谈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缺少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率差
从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主动查字典或者请教教师弄明白意思的只占10%,做读书笔记的更甚,只占7%。学生在阅读时只看情节,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入,走马观花,对文章情感难以领悟的占到很大一部分。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无法合理运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等有效阅读方法,致使阅读的效果很差。另一方面是教师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认读并识记生字和生词,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意思,这样落后单一的教学课堂无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思维,无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甚至是变成了学生阅读学习的一道障碍。
(三)限制性阅读和强迫性阅读
一面,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有价值的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些指定的名著和辅导用书进行阅读,采取限制性阅读的方法;还有一面,不少家长给孩子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采用强迫性阅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损伤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导致学生更不喜欢阅读,最终出现越阅读,能力越差的局面。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善于提问,抓关键词,找主要线索
1.善于提问,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面对小学生,我们要组织实施一堂优质的语文课,首先教师要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在本年龄阶段由于年龄小,大多活泼爱动、表现欲望强烈,尤其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和贊许。了解了这一特性之后,再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单拿提问来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巧妙利用提问进行预设阅读前的问题,激起学生接下来阅读的欲望,帮助其更准确地理解全文的主旨。从某种层面上讲,阅读就是对未知事物以及未来事件的一种预知与推测,学生们如果可以带着问题去探索,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锻炼到意想不到的能力,鉴于此,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利用提问点燃他们的阅读火苗,促使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当然在此过程中,谁最先找到正确答案,可以获得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大自然会发出声音吗?大自然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水、动物以及阅读链接中《瀑布》去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和和谐,学生们会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和好胜心主动地展开自主阅读,这时阅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升,相比“灌输式”的教授方式更令人乐于参与。
2.抓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全国特技教师于永正老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味道就在关键词中,就在理解之后朗读的感情当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语的重要性,词语是一篇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然而,每一篇文章当中总有一个或者几个足以概括文章内涵的词语,这就是关键词。关键词的重要性就在于,一旦找准关键词,就将较长且复杂的文字变为简捷的概括,就意味着我们理解文章主旨内涵完成了一大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抓关键词进行阅读理解的阅读观念,从根本上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
3.找主要线索,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完成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知识储备,更是为初中、高中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纵观这几个阶段的阅读能力测试,均强调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于不同长短、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理解阅读,完成答题。所以,阅读能力的训练,不仅仅需要善于预设问题、巧妙找准关键词,更需要学会找到文章主要线索,即“剔骨”。这里的“剔骨”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文中的主线,更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黄金线”。我们教会学生使用“剔骨”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在或长或短的文章中,剔除或者任意忽略与主要内容不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针对阅读材料迅速找到主线,进行分析并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完成训练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有趣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小学阶段的学生与初、高中的学生有很明显的区别,他们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时间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心,情绪喜、怒、哀、乐随时写在脸上,并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抓准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上做调整,创设有趣、有料的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帮助学生训练阅读能力。
1.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生活中的现代化手段运用到教学中
前文中提到,大部分学生更乐于从电视、电脑、视频等途径进行知识获取,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有声的、形象的画面视频、借助生动、具体的情境进行教与学,一改往日沉闷无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再害怕抽象难理解的文字讲解,调动学生在课堂中手、脑、耳、口等多感官学习,为实现高效能的教学课堂埋下良好伏笔。
2.做好整堂课的时间分配,抓准黄金20分
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在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在课堂上前20分钟的“黄金期”进行主体新授内容,剩余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参与,巧妙避免“满堂灌”的尴尬。
3.阅读教学中要渗透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是着重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的,并不代表我们进行完全的“放任自流”,这期间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基于观察关注到学生的难题,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策略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
三、结语
总体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的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造力的延伸。此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是学生更好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是培养出思维敏捷能力优秀的学生的基本保障,是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迅速发展的窗口期,是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能力培養的最佳时机。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最终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愉悦,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淑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2]周玉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7.
[3]姚洁.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4]苏晓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5]邰先君.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现状问题
阅读,为孩子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让孩子的灵魂得以升华。作为识字教学和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前提性步骤,作为全力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全语言发展的基础性环节,阅读教学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阅读能力的养成是学生一项很关键的能力和素质。因为,学习的兴趣、知识的获取、见识的增长,甚至是学生今后自学能力的塑造都与阅读能力的强与弱有至关重要的关系。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真实情况,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政策要求,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能力,我们先整理一些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对应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现状
(一)缺乏阅读兴趣,导致阅读时间少
在时代大背景之下,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部分学生更乐于从电视、电脑、视频等途径进行知识获取,对于这些文娱活动的兴趣远远高于阅读的兴趣,这样大大减少了阅读的时间,甚至不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差,更无从谈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缺少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率差
从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主动查字典或者请教教师弄明白意思的只占10%,做读书笔记的更甚,只占7%。学生在阅读时只看情节,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入,走马观花,对文章情感难以领悟的占到很大一部分。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无法合理运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等有效阅读方法,致使阅读的效果很差。另一方面是教师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认读并识记生字和生词,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意思,这样落后单一的教学课堂无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思维,无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甚至是变成了学生阅读学习的一道障碍。
(三)限制性阅读和强迫性阅读
一面,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有价值的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些指定的名著和辅导用书进行阅读,采取限制性阅读的方法;还有一面,不少家长给孩子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采用强迫性阅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损伤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导致学生更不喜欢阅读,最终出现越阅读,能力越差的局面。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善于提问,抓关键词,找主要线索
1.善于提问,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面对小学生,我们要组织实施一堂优质的语文课,首先教师要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在本年龄阶段由于年龄小,大多活泼爱动、表现欲望强烈,尤其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和贊许。了解了这一特性之后,再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单拿提问来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巧妙利用提问进行预设阅读前的问题,激起学生接下来阅读的欲望,帮助其更准确地理解全文的主旨。从某种层面上讲,阅读就是对未知事物以及未来事件的一种预知与推测,学生们如果可以带着问题去探索,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锻炼到意想不到的能力,鉴于此,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利用提问点燃他们的阅读火苗,促使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当然在此过程中,谁最先找到正确答案,可以获得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大自然会发出声音吗?大自然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水、动物以及阅读链接中《瀑布》去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和和谐,学生们会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和好胜心主动地展开自主阅读,这时阅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升,相比“灌输式”的教授方式更令人乐于参与。
2.抓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全国特技教师于永正老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味道就在关键词中,就在理解之后朗读的感情当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语的重要性,词语是一篇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然而,每一篇文章当中总有一个或者几个足以概括文章内涵的词语,这就是关键词。关键词的重要性就在于,一旦找准关键词,就将较长且复杂的文字变为简捷的概括,就意味着我们理解文章主旨内涵完成了一大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抓关键词进行阅读理解的阅读观念,从根本上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
3.找主要线索,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完成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知识储备,更是为初中、高中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纵观这几个阶段的阅读能力测试,均强调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于不同长短、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理解阅读,完成答题。所以,阅读能力的训练,不仅仅需要善于预设问题、巧妙找准关键词,更需要学会找到文章主要线索,即“剔骨”。这里的“剔骨”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文中的主线,更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黄金线”。我们教会学生使用“剔骨”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在或长或短的文章中,剔除或者任意忽略与主要内容不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针对阅读材料迅速找到主线,进行分析并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完成训练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有趣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小学阶段的学生与初、高中的学生有很明显的区别,他们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时间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心,情绪喜、怒、哀、乐随时写在脸上,并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抓准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上做调整,创设有趣、有料的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帮助学生训练阅读能力。
1.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生活中的现代化手段运用到教学中
前文中提到,大部分学生更乐于从电视、电脑、视频等途径进行知识获取,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有声的、形象的画面视频、借助生动、具体的情境进行教与学,一改往日沉闷无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再害怕抽象难理解的文字讲解,调动学生在课堂中手、脑、耳、口等多感官学习,为实现高效能的教学课堂埋下良好伏笔。
2.做好整堂课的时间分配,抓准黄金20分
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在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在课堂上前20分钟的“黄金期”进行主体新授内容,剩余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参与,巧妙避免“满堂灌”的尴尬。
3.阅读教学中要渗透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是着重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的,并不代表我们进行完全的“放任自流”,这期间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基于观察关注到学生的难题,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策略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
三、结语
总体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的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造力的延伸。此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是学生更好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是培养出思维敏捷能力优秀的学生的基本保障,是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迅速发展的窗口期,是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能力培養的最佳时机。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最终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愉悦,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淑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2]周玉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7.
[3]姚洁.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4]苏晓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5]邰先君.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 【发布时间】2023/10/18 6:01:38
- 【点击频次】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