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须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授予方法,并通过反复实践加以强化,形成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要终身受益,还必须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方法;习惯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知识总量不断增加。在知识激增、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活,惟一途径就是自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生存的主题报告中也疾声警呼:“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作为为人生奠基作用的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是理所当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这里,不但强调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还指出了培养方法。下面,我结合自身语文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些心得。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钻研,寻求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一)以疑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自学动机。这其中,设置疑问,以疑激趣倒是一种良好方法,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从而获得自学兴趣。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二)以境生趣。活动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多媒体更是受语文教师热衷和喜爱,也是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如教学《桂林山水》、《长城》、《可爱的草塘》等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光、动画,再现书中所写的美丽山水,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双重感官刺激下,获得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语文教学就如在“画中游”,可以品赏美景的同时,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三)以读创趣。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道大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书中情、作者情。品评激情,是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理解课文的最好方法。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须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奠基作用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自学能力,能找到“渔”的方法。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的教应致力于学生的学,为学服务,不仅要传授必要的知识作自学基础,更要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没有帮助、没有指导的背景下而自学获得知识。语文自学的方法因需要、阶段、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如预习方法要读、圈、批、注、练、查工具书等,阅读的方法要阅读、分析、研讨、联系实际、整理笔记等。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我们语文教师应做好示范引导。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对于有的各段内容写作方法相似的课文,我们可以以点带面,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好习惯点亮精彩人生,好习惯终身受用。学生不仅要有自觉自学能力,更主要把这种能力形成一种习惯,把自学当作每天的必修课,这样学生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知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的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相信学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长期坚持“精讲省时”理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我想,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能得到快速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海鹰,《新课程下语言教学的几点反思》,2008.1。
[2]李英姿,《小议低年级语文课的导课艺术》,《小学语文教师》,2000.6。
[3]王云、李志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方法;习惯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知识总量不断增加。在知识激增、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活,惟一途径就是自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生存的主题报告中也疾声警呼:“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作为为人生奠基作用的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是理所当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这里,不但强调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还指出了培养方法。下面,我结合自身语文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些心得。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钻研,寻求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一)以疑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自学动机。这其中,设置疑问,以疑激趣倒是一种良好方法,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从而获得自学兴趣。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二)以境生趣。活动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多媒体更是受语文教师热衷和喜爱,也是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如教学《桂林山水》、《长城》、《可爱的草塘》等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光、动画,再现书中所写的美丽山水,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双重感官刺激下,获得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语文教学就如在“画中游”,可以品赏美景的同时,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三)以读创趣。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道大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书中情、作者情。品评激情,是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理解课文的最好方法。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须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奠基作用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自学能力,能找到“渔”的方法。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的教应致力于学生的学,为学服务,不仅要传授必要的知识作自学基础,更要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没有帮助、没有指导的背景下而自学获得知识。语文自学的方法因需要、阶段、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如预习方法要读、圈、批、注、练、查工具书等,阅读的方法要阅读、分析、研讨、联系实际、整理笔记等。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我们语文教师应做好示范引导。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对于有的各段内容写作方法相似的课文,我们可以以点带面,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好习惯点亮精彩人生,好习惯终身受用。学生不仅要有自觉自学能力,更主要把这种能力形成一种习惯,把自学当作每天的必修课,这样学生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知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的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相信学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长期坚持“精讲省时”理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我想,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能得到快速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海鹰,《新课程下语言教学的几点反思》,2008.1。
[2]李英姿,《小议低年级语文课的导课艺术》,《小学语文教师》,2000.6。
[3]王云、李志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 【发布时间】2023/10/18 6:02:42
- 【点击频次】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