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助残脱贫,教育先行

 

【作者】 许国花

【机构】 东方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海南省东方市教育扶贫工作为例

  摘 要: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残疾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成因,也是最顽固的贫困问题。残障人士作为扶贫对象中最薄弱的群体,帮助其摆脱贫困,是脱贫攻坚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助残脱贫除资金资助(低保兜底)、医疗救助、养护照顾等帮扶举措外,残疾人教育在助残脱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残疾人教育是教育扶贫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是解决因残致贫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育扶贫;因残致贫;助残脱贫;残疾人教育
  一、教育扶贫的意义
  (一)教育扶贫是“斩断穷根”的治本之策
  习近平主席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经济越落后的地方,教育水平也相对越落后。以海南省东方市为例:根据调查显示“十三五”贫困人口中,除在校生外,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仅有40人占0.14%,大专322人占1.10%,高中750人占2.54%,初中9007人占30.56%,小学学历15323人占51.99%,文盲或半文盲4119人占13.98%。由此可见,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教育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庄教育资源匮乏,导致贫困地区教育严重滞后,使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寒门难出贵子,贫困孩子成人后往往成为文化素质低、劳动收入低的体力劳动者。“知识改变命运”因此,要明确教育扶贫在扶贫工作开发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从而提高贫困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从文化素质低、劳动收入低的文化、经济贫困者变成文化素质高、劳动收入高的致富者。












  (二)教育扶贫是提高贫困者自身发展力的重要手段
  据调查发现,部分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力不足。以海南省东方市为例:全市“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1036人因自身发展力不足而致贫,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56%。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对经济的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文化水平不一样的人,劳动生产率也不一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因贫困人员受教育水平低,专业技能培训少,所以往往造成其自身发展力不足。因此,把教育扶贫作为增强贫困人口发展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开拓扶贫工作、加深扶贫深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扶贫政策,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其自身发展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三)教育扶贫是增强扶贫效率的有效途径。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扶贫不能一味地只是给钱给物,这样的扶贫只是短期的资助,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坐等政府资助,导致越扶越懒、越扶越穷。扶贫先扶志和智,“扶志”和“扶智”都得靠教育。所以,唯有授予知识、技术才是扶贫的长久之策,教育扶贫才是增强扶贫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教育扶贫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造成贫困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很多,教育资源的不均等是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教育资源强弱也不均衡,出现了“城镇挤,农村弱”的教育资源分布局面。教育扶贫通过加大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均衡化,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奠定更好的基础,实现教育公平,让城镇、农村教育遍地开花。
  二、助残脱贫,教育先行的必要性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2014年3月20日习近平主席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金寨贫困村贫困户考察精准扶贫时指出:“因病、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
  以海南省东方市为例:根据调查显示,全市“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残障人士1417人,因残致贫人口2512人,因残致贫仅排在缺资金和因病致贫之后,在致贫原因中排第三名,由此可见残障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最顽固、最难攻坚的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瞄准残障人士这一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是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一步。
  (二)残疾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因残致贫”的重要途径。
  残障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殊教育、康复训练、随班就读等能够极大地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补偿缺陷,发开潜能”教育、康复服务,从而提高特殊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减轻家庭照顾的负担。
  许多残障人士除了自身身体机能受限外,因为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教育程度低、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和康复训练,导致身心障碍更为突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监护人长期照看,成为家庭的重负,让贫困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保障残障人士的康复、教育,通过康教减轻其身心障碍,增强其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自立自强的人格增强其内生动力,增强其幸福感,减轻家庭负担。
  三、残疾人教育扶贫由谁来扶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合理规划扶贫主体,及明确谁来扶的问题。
  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导致残疾人教育扶贫也与一般的教育扶贫不同,且更为艰难。残疾人教育扶贫不能单靠“一对一”的帮扶,需要多方的帮扶。以海南省东方市为例:建立“1+1+1+N”的多边帮扶体系,即1个贫困户残障儿童,1个帮扶责任人,1个帮扶教师,N个爱心单位和个人。除了扶贫工作组的帮扶责任人外,所在学校还设立了一个帮扶老师,另外贫困户残障儿童还接受了许多爱心企业和个人的帮扶。
  四、残疾人教育扶贫怎么扶
  精准扶贫的先进理念不仅说明了“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还明确了“怎么扶”的方向。
  因残致贫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难解决的特点。残障人士因自身身体机能障碍、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有限、社会接纳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很多残障人士不仅没有能为家庭分担,有的甚至不能自理,成为家庭的重负。且很多残障是无法通过医疗手段消除的,是伴随终生的客观存在。所以,一个家庭出现一名残障人士往往会把整个家庭拖入贫困的漩涡,难以自拔。所以,对于残障人士的帮扶除了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低保兜底)、医疗救助、养护照顾外,还要对其给予康复、教育的帮扶,康复、教育的帮扶对于学龄前和学龄期的贫困残障儿童及其家庭来说尤为重要。
  (一)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解决贫困家庭适龄残障儿童义务教育问题
  从十七大报告的“关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的“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的“办好特殊教育”,党和国家历来都没有忘记特殊的孩子们。
  残疾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贫困家庭残障子女的入学问题是落实教育扶贫工作的要求。所以,当地教育部门、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要根据残障儿童的障碍类型、程度、教育需要、家庭愿望等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安置。比如:轻度的安置在普通学校里随班就读、中度的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重度进行送教上门。
  以海南为例:2017年以前海南仅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到2019年已经有了15所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全省一市(县)一特校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残疾儿童入学率。
  以海南省东方市为例:根据入户访谈得知在没有特殊教育学校以前,贫困户中重度的残障子女普遍存在无学可上或者辍学在家的现象。自2017年秋季东方市特殊教育学校招生以来,东方市扶贫办、东方市教育局贯彻落实扶贫政策,优先保障扶贫户残障子女入学,截止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残障子女入学率达100%。同时,为了进一步落实融合教育,做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改善残障儿童的教育环境,2020年东方市11个乡镇中心学校已建成11所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以及辖区内送教上门学生提供资源支持。
  (二)落实贫困户残障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康复对于改善残障儿童的机能有比较好的作用,尤其是听力、言语障碍、脑瘫、等儿童及时康复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康复费用高、时间长,很多贫困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落实贫困户残障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让贫困残障儿童获得康复的机会,为更好地接受义务教育、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省认真落实贫困户残障儿童康复救助制度,2019年出台了《海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规定优先给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每年康复救助费用1万元/人·年-3万元/人·年不等。
  (三)加大贫困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部分残疾人是能够通过教育、培训获得技能走向就业,从而实现自立甚至为家庭分担压力的。比如:一些肢体残疾的人可以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成为打字员、客服、收银员、作家等。“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和增收脱贫能力,实施乡村振兴和政府购买服务中,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和家庭成员从事公益性岗位和社会服务类岗位。”
  (四)提高贫困户残障儿童教育资助标准
  除了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外,在教育扶贫实施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还提高了对贫困户残障儿童教育资助的标准。以海南省东方市为例:在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的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一个贫困户残障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除了免除教科书费、学杂费外还免住宿费,且1年的教育资助达8500元(每月500元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1-7级残疾学生特殊补助1000元/年、特惠性资助金(小学)2500元/年)。让贫困户残障儿童有学上、上得起、上得开心。
  (五)社会捐助,助力残疾人教育
  教育扶贫是多方联动的结果。自东方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得到不同形式的资助、捐赠共40余次。捐赠形式多样,确实满足孩子的需求。有捐助免费观看电影的;有捐劳动、技术的:义剪、义工、公益讲座等。当地爱心单位和个人还为贫困的残障学生捐赠校服、运动鞋、水杯、牛奶、水果等,还有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残障学生往返路费。
  五、残疾人教育扶贫成效
  (一)残障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得到飞跃性的提升。
  为了做好残疾人教育扶贫工作残联、市教育局、帮扶责任人、乡镇中心校、特殊学校多方联动,只要帮扶责任人核查发现一名适龄残疾儿童未入学立即上报教育部门,教育部门立即派遣乡镇中心校、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对未入学的残障儿童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给出合理的教育安置建议。通过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就学、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合理安置,确保每个适龄残障儿童都有学可上。据调查显示,东方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三类残障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从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以来的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东方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三类残障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98.4%,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期的残障儿童入学率达100%。
  详情见表2、表3:
























  (二)残而有为,自立自强
  以海南省东方市为例:为了从自身内动力上实现残疾人脱贫,东方市特殊教育学校始终以“培养能适应海南特区生活、残而有为的人”为办学目标。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艺术培养、康复训练等,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
  很多残障儿童因为身体机能障碍,加上没有受过教育的训练,刚开学时很多学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小便就地解决,总而言之就是事事要人帮。但是这些特殊的孩子入学后,在老师们的教导和家长的配合训练下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购物、做饭、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养植花草、种植果蔬、洗车、个人卫生等等。特殊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强了,从事事要人帮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分担做。另外有的残障儿童通过学习还在全省的绘画比赛中获奖。
  教育改变命运。再举个真实的例子:东方市江边乡国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多重重度残障儿童小文到8岁了还不会走路,因为家境贫寒孩子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康复治疗,后来经过送教老师的评估认为孩子有康复的可能,于是送教老师一边训练孩子,一边教给家长训练技巧,平常老师不能来送教时,家长就带着孩子在家练,半年后小文终于能走路了。
  (三)减轻贫困家庭负担
  一是家庭财物负担轻了。一个在特殊学校寄宿的贫困户残障儿童在多方的教育帮扶下基本实现财物自足,吃、喝、穿、住、行、学基本都由政府、社会爱心单位和个人资助。
  二是家庭照护负担轻了。贫困户残障儿童入学后家长不需要时刻照护着,可以有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去劳动去创造财富。
  (四)提升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幸福感
  贫困残障人士由于其自理能力有限、活动范围有限、生活经验匮乏、社会认可度低,导致很多贫困残障人士,尤其是长期困守于陋室甚至病榻之上的贫困重度残疾人,获得和幸福感极低,但是在教育扶贫之后,得到了学校、老师、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在教育中有的获得感和归属感,甚至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就业,从家庭负担到负担家庭,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程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着力解决因残致贫问题[J].

  • 【发布时间】2023/10/28 8:25:34
  • 【点击频次】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