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路径探析

 

【作者】 陈文林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韶关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征程路上,要对学校思政理论课进行守正创新就必须注意把握文化优势,将红色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行充分融合这不仅是新时代“大思政课”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优势的客观要求,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的相融合,一方面有助于红色文化的弘扬,另一方面有助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建设及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做到对红色文化深挖掘、重设计、善引导,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与思政教学中,大力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路径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在强国建设中离不开“文化强国”这一要点。而关于“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大中小学关于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坚持好教育教学的育人导向,坚持多方联动协同发力。在大中小学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融入红色文化是其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我们必须有效认识和把握好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必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充分融入红色文化,第一要义是要先提高思想方面的认知,明确将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相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是“大思政课”所提出的本质要求。新征程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必须守正创新,走出传统的教学小课堂,逐渐步入社会这个大课堂。何为“大思政课”这是相对于学校教育的“小课堂”而提出的。“大思政”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旨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创新与协同思维、大局与系统思维等,在对思政课创新的基础之上,积极利用社会这个思政大课堂,搭建相应的资源平台,建构思政师资体系,从而拓展出立德树人的大格局。实现“大思政课”的全面建设不仅要求将社会“大课堂”与“小思政课”进行有机结合,还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实现协同一体。当前,充分挖掘各领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全面实现对“大思政课”的创新建设,并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程进行融合,与大中小学思政工作充分结合,汇聚多元化、开放性的思政教育资源,搭建丰富多样的教育平台,形成社会“大思政”与学校“小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守正创新的一个重要命题。
  其次,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是发挥红色文化在教学中育人价值的客观要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红色文化并不仅仅只是“红色”与“文化”两个词汇的简单叠加,而是中国在革命进程中,党领导人民不断进行斗争,不断前进所生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凝结着先烈们革命精神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红色”。红色代表着“中国革命”,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是革命精神,革命精神又直接彰显着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与优良作风的体现,其源头来自于中华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是党在百余年的奋斗史中所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从一定层面来说,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始终贯穿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也不断在文化建设中迸发活力与生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红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红色文化面,红色文化在思想、内涵以及价值意蕴方面是具有一致性的。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红色文化的表达形式以及文化特点具有相应的差异性。每个地区的红色文化是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具有当地人民更易接受和熟知的内容与精神,可以实现红色文内化与受教育者之间更近距离的接触。这对于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影响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因此可以说红色文化是大中小学进行思政育人、文化育人的“活教材”。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时代以及政治价值,而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性也是由红色文化的价值而决定的。
  首先,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本身就是学校思政守正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思政课一直以来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主要措施,凝聚红色文化在育人方面的巨大价值功能将红色文化与大中小学思科课有力融合是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节点。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对其进行充分的整合挖掘以及利用并将其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对于大中小学弘扬红色文化,提升其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进行思政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大中小学应该仅仅抓住红色文化这个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为引领,以思政教学以课程为载体,有效推动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让革命精神教育在大中小学生根发芽。
  其次,有助于实现“大思政课”的全面推进与建设。“大思政课”的全面推进及建设就是要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政课的协同一体化。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部分学校及教育者对实践的不重视,不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来进行思政教学所导致的教育“表面化”、“形式化”等弊端,从而能够在后期的教育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育人育德相协调的效应。例如,在大学进行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思政课”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党带领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艰苦历程,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气概,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各种伟大斗争的革命史和奋斗史进行了解,对这其中所形成的红色精神进行弘扬及传承,有效发挥思政课在大中小学生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凝神聚力,全力以赴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而奋斗。红色文化应该充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进行知识接受的过程中也能够在思想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认同。
  最后,将红色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行融合,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时效性。红色文化与大众小学思政进行融合,不仅有助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文化底蕴,还有助于强化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更有助于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提高学校思政的实效性。这是由于思政工作从其本质而言是做人的工作。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高度契合,不但在价值取向、内容目标以及精神追求上具有相近性,且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进程中也能够相互促进与融合。在大中小学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耦合,善于用好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作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在红色文化方面的认同自信,从而能够自觉的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
  红色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相融合,需要教育者积极做有心人,自觉涵养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识,将铸魂育人作为价值导向,将课程育人作为教育载体,将创新教育方法为教学载体,以精神建设为目的。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科的现实路径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首先,深刻挖掘红色文化,增强学生底气。思政课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给学生进行道理传授的课程,就是将马克思科学的理论厚植学生的思想头脑之中,让其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塑造其灵魂品格。但是这里所说的“讲道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与“灌输式”教育,而是一定要蕴含着科学的视野和内涵还有文化底蕴。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充分的挖掘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着的精神财富,并将这些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创造性的应用,以增强教育者对受教者“讲道理”的底气,从而不断赢得学生的认可,促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实现从知到信,从信到行的现实性转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结合相关的课程内容,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不断拓展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之间的融合,让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实现有效统一,实现对教育教精神底气的增强。
  其次,精巧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让红色文化为其添加骨气。纯粹的理论传授是枯燥乏味的。从某种意义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课传授给学生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要求教育者要深化红色文化的内涵,精心设计思政课教学,让红色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使其更加具有时代魅力与价值,能够激励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骨气。例如,每个地区都有烈士纪念馆,一都是属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地方极其珍贵的红色资源,在对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教育时,要带领学生走出传统的“小课堂”迈入社会“大课堂”之中,将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搬到纪念馆过着烈士陵园中,让他们在聆听先烈们的故事中心灵得到洗礼,每一个故事,每一种精神都在激烈着学生们奋勇向前,在坚持不懈中努力向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沉浸式的体现,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英雄气概,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时思政课堂所无法比拟的。
  再次,要带大中小学思政课走出校园,进行红色研学,让思政课变得接地气。带领大中小学生思政课走出校门,并将其与红色文化进行充分融合的路径之一就是进行红色研学。例如,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教育人员也可以利用新时代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带领学生们通过在线与网友之间互动,完成对延安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教育者也可以积极关注诸如此类的消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者组织学生在假期走入一些革命圣地,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对红色革命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强烈的文化熏陶中受到心灵的洗涤,教育者要利用各种网络及时将红色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教学有效结合,借助多样化的媒体平台,拓展大中小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教育者可以将红色文化与各种影音作品进行充分的结合,使枯燥纷繁的知识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主动学到更多的红色知识,积极地传承红色文化,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分享先辈们的革命事迹,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榜样的强大力量,让其在这些力量的指引下,积极建设自身的精神文化,激励着我们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 
  最后,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用红色文化对学生铸魂育人,从而实现对学生志气的不断增强。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就要求在进行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遵循,秉承着立德树人的理念,充分凸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其思想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其积极树立理想信念,增强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底气,引导其成为有理想信念,有抱负本领,有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也要抓住红色文化的主题,高度重视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多方面创设融入的载体,多角度创新二者融合的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注重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效性,对融入的过程进行分析,效果进行评价和检验。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将课堂搬到红色遗址中去,带领学生对红色教育圣地进行“打卡”,体验“红色课堂”的魅力之处,聆听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故事,感受其敢于献身,勇于奋斗的爱国情怀,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培育,引导学生们在思想上听党话、跟党走、信任党。此类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增强大中小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气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领悟到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势不可挡。
  (本文系2022年度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础教育特别委托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研究”W2022013)
  参考文献:
  [1]饶宝美.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究[J].今传媒,2023,31(10):138-141.
  [2]文娱.“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0):84-87.
  [3]王金娟.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3):83-86.DOI:10.19712/j.cnki.jsjyxb.2023.03.018.
  [4]何贵林.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思政课的路径探析[J].社会主义论坛,2023(09):41-42.
  • 【发布时间】2023/11/4 16:48:03
  • 【点击频次】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