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 王利娟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巴格其镇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前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最初阶段,这期间的教学对学生日后影响深远。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来看,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策略探讨
  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在学前教育时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而且这也是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幼儿期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习得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实践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如上述幼儿行为习惯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环境直接关系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而我国自古代以来就明确了这一要素的重要性,比如“孟母三迁”,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广泛使用也印证了环境对一个人学习、行为习惯构建的潜移默化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为后续的行为习惯培养工作奠定基础,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激发幼儿构建良好行为习惯的潜力。在开展幼儿行为习惯教育工作时,教师应认识到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即自主意识不强、对时间没有明确概念,同时伴随强烈好奇心等。所以,幼儿教师可以结合一日生活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环境的创造,并在日常教育与生活活动中强调时间概念,即便无法让幼儿准确读出时间,也要使其明确各个时间段的具体活动内容。
  二、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性,个体指导
  个体差异是幼儿在不断成长中出现的,幼儿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去分析与观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并对这一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形式或者个别教学形式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及活动组织者参与其中。教师在观察幼儿不足之处的同时,还需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此来让幼儿收获到更多的喜悦感,使幼儿可以在思想方面上去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
  三、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幼儿提高自律能力
  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培训需要特定情境的协助,因此教师需要创造适当的教育环境,使幼儿更好的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首先,幼儿园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儿童的习惯,关注儿童的学习思维,要保证所创设情境的合理性,要确保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幼儿的知识技能水平一致。例如,为了促使儿童更好的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真实的案例来分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儿童们播放特定的视频,要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利用儿童的趣味性活动和互动教育游戏进行课堂设计,从个人角度引导儿童,促进儿童对所播放视频的清晰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儿童行为进行培养。
  四、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强化孩子表达和思考能力
  幼儿发展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其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园开展语言活动的教育,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孩子说话能力以及良好的与人交往能力。该过程中幼儿逐步学会礼貌待人,清楚、明晰将事情进行表达。幼儿园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中,应积极给予易于理解的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于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亦或选取歌唱的方法增强对事物充分了解。教育幼儿时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应对幼儿每个行为进行关注,与其他幼儿玩耍、交流时,应以较佳的行为礼貌相处,幼儿园教师严禁在幼儿面前使用脏字。对幼儿的语言活动教育需充分利用多元化类型开展教学活动,以免丧失幼儿兴趣,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需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丰富性和多样化。卫生方面歌曲便可教会孩子饭钱便后要洗手,从小养成干净卫生的行为习惯,对后续具有较佳的作用。
  五、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幼儿持久的学习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教学方法,不仅仅要脱离老式的“小学式”教学形式,还需要保证幼儿在幼儿园当中可以学习到知识点,培养幼儿的体能及智力,促使幼儿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下去。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无法脱离教师的示范、培养与幼儿的坚持、循环练习的,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建出一套丰富的、完善的教育体系,更加需要系统性地去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推进幼儿获得综合素养的整体进步。
  六、注重熏陶,在校园文化中融入行为习惯教育
  由于幼儿的教育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幼儿园中,因此想要实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培育,幼儿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关于优质文化与品德的探索学习。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最好途径,就是幼儿教师将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在幼儿园的文化中,以幼儿校园文化作为载体,对幼儿进行高效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的各项资源,如墙体、台阶、操场、大厅等,将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实际做法放置于上述资源中,同时还可以放置“幼儿美德代表”的表彰墙。这样只要幼儿身处校园内部,就能够时时刻刻地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洗礼,进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注重榜样教育,强调家园合作
  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且直接的,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家长和教师为幼儿做好示范引导,利用家园合作巩固幼儿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在更为全面且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在学前教育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增加与家长的联系,逐渐构建协同共育教育机制,正确认识到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定期进行信息交流与交互,使双方均能够掌握另一种环境下幼儿的行为习惯表现,从而共同制定教育措施,保证教育引导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幼儿反复实践,逐步掌握技巧,在实践中规范行为,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教师要耐心教育,细心指导,用诚恳的态度和和蔼的语言教育幼儿,引导幼儿前进和提高,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康人格,获得快乐人生。
  参考文献:
  [1]李君琴.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策略[J].考试周刊,2022(19):159-162.
  [2]吕小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J].家长,2021(31):187-188.
  • 【发布时间】2023/11/4 16:54:55
  • 【点击频次】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