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作者】 鲁立伟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北京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标准中提出,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良好方式,其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自主的空间,能让学生在数学体验中意识到数学在处理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可以强化数学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建模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感悟数学的本质,彰显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建模;策略探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与考查,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与学科素养,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双减”政策出台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当下普遍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在高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切实推进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现阶段,高中开展数学建模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在运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部分教师在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知,数学建模教学存在跳跃性特点,导致数学建模教学与学生认知规律不符,教学价值无法有效发挥。第二,数学建模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较弱,部分教师未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建模教学,导致数学建模教学效率较低。第三,部分教师在利用数学建模辅助教学时,与教材结合不深入,存在数学建模与教材内容脱轨的情况,无法达到利用数学建模加深学生知识印象的目标。第四,利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信息提取能力,但目前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数学信息提取能力缺乏重视,以至于对数学建模教学开展造成阻碍。
  二、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
  (一)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要求下就要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很好的完成相关的内容,对数学建模要能够以核心素养的教学为基准进行详细的教学活动。其次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以往错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教师往往都十分的依赖标准答案来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之中,我们可以知道标准答案也仅仅是作为参考而已,不能够作为准绳来进行要求学生。另一方面而言,不仅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学生在传统的思维中学生习惯于教师直接告诉问题答案,这种局限也导致了学生的水平难以得到提升,这样的思维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的大,所以学生也要改变以往的想法。例如在进行函数学习时,要求画出函数的图像,我们不能够单纯的就告诉学生这就是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生硬的记住,我们只能够大致的提出相应的图像来让学生进行学习,进行相关的数学建模,构建相关数学模型,在进行详细的学习时则要求学生根据函数的特点以及特性,一一对应,自己亲手进行描点连线来进行相应的划出图像,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的记住,让学生来明白学习的乐趣和自身的不足,主动积极的去进行下一步的数学学习,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团结协作和独自动手能力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基础,所以若想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师应该首先提升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起适宜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驱力,也就需要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改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将数学建模过程中所需的构想思维、推理、想象、分析、运算等各个方面,全面融入教学过程,采用情感和认知相互影响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进行培养,并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使用数学建模思维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也就可以逐渐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教师就要深入分析建模能力的特点,能够认识到数学课程中建模能力发展的重要性,结合数学知识明确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目标。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教师需要告别急于求成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数学课堂内积极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兴趣培养,只有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考探究当中,进而在特定的学习情境当中获得有效积累,强化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关注数学新知内化,有效融入建模思想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新知讲授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异常关键的地位,也是融入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路径,自然也包括建模思想的渗透,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及效果。为更好地融入建模思想,高中数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格外关注新知识的讲授,实施引用一些同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构建数学模型,使其再基于数学视角重新分析生活实例,让他们深化理解新知识。
  (五)引入信息技术,提高建模质效
  在各科目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能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师在利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时同样要注重结合信息技术,落实教学信息化改革目标。信息技术在数学建模中应用广泛,比如数学建模中的数据分析单元,传统教学中数据分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及时间,并且分析结果缺乏准确度。而大数据技术可以直接对建模数据进行分析,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建模结果准确度。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建模教学中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后鼓励学生自行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另外,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案例,从而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发展数学的学科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数学建模融入高中课程的案例较少,因此需要一线教师积极探索,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殷永霞,殷澍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探究[J].高考,2020(16):72.
  [2]徐晓军,王颜.高中数学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7):42-43.
  • 【发布时间】2023/11/4 16:59:58
  • 【点击频次】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