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礼”对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论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强国之基,也是社会主义育人成才的关键。2022年版新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更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基于此,以学校莲文化特色教育的国学课堂为例,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六步教学法,深入探讨《论语》中“礼”对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涵养人文素养,形成知仁义、守礼仪、讲诚信的道德品质,以此达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论语;礼;立德树人;积极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强国之基,也是社会主义育人成才的关键。语文新课标(2022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礼”文化对立德树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我校国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论语》中“礼”对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核心素养。
一、研究《论语》典籍,充分理解“礼”文化对当代教育的现实意义
“礼”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道德准则。在《论语》中,“礼”文化涵盖了尊卑有序、长幼有别、谦敬得体、礼貌待人等方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种“礼”文化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对于现代社会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礼”文化强调谦敬有礼、尊重他人,这种道德准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同样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礼”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准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论语》作为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蕴含的“礼”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礼”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这种自信也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礼”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同样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不仅拥有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礼”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感悟国学之美,理解“礼”文化所蕴含的德育内涵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以子路篇为例,子路篇共有30句,18—24句中其涉及的家国内容较多,也体现了很多孔子有关教育的见地和关于国家治理的金玉良言,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成为了众多内容中传承最为广泛的经典之一。在国学经典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步骤,围绕以生为本做好德育渗透。
1. 聆听经典
在国学课堂上,我们首先引导学生聆听《论语》中关于“礼”的经典段落,让他们感受古代文化的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我们选择了《论语·学而第一》中“礼之用,和为贵”这一句,让学生们聆听其中的韵律和含义。
2. 熟读经典——读
在熟读经典阶段,我们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例如,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我们选择了《论语·为政第二》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们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 背诵经典——诵
背诵经典是国学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背诵,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大学》、《论语》等经典著作中的名句都被纳入背诵范围。例如,在六年级教材中,我们选择了《论语·雍也第六》中的“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让学生们背诵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4. 理解经典——悟
在理解经典阶段,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经典。例如,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引导学生从“礼”的角度理解《论语》中的名句,让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文化。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们思考“礼”文化与其他学科如道德与法治、社会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5. 运用经典——用
在运用经典阶段,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我们鼓励学生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运用到与同学、朋友、家人的人际交往中。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模拟社交场合的礼仪活动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礼”文化的内涵。
6. 书写经典——书
在书写经典阶段,我们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书法技能。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经典名句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书写经典名句,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作业和作文中,如写一篇以“礼”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们表达自己对“礼”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弘扬国学经典,辩证地借鉴“礼”文化助力立德树人教育的发展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必须重视在国学教育中更多地将中华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汇入思想,让小学生从小就能够体会到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只有将传统的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因材施教、融会贯通,特别是将古代文化常识融入国学教育的日常,才能更好地吸引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具体实践中,用“礼”文化来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核心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论语》中的“礼”文化典故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礼”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课堂教学,使其知“礼”闻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礼”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例如,每年在孔子诞辰日举行拜孔子的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莲雅文化艺术节活动,每周升旗仪式前全校师生行揖礼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礼”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另外,学校也可以与家长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引导孩子学习《论语》中的“礼”文化,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家庭活动等方式,言传身教传承好家风,让孩子感受到“礼”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论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论语》,就是跟圣贤对话,从中汲取圣贤的智慧,《论语》中体现了“仁”的思想,孔子认为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基础。他认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言行谨慎,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品德与行为。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国学课堂、书法教育等多个方面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总之,《论语》中“礼”对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论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核心素养的学生而努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论语》中“礼”对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非常显著。就实践而言,学生们在诵读、理解、运用、践行经典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发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重多个方面的结合,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康逢莉.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174-176.
[3]金芳萍.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机融合[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1):60-61.
[4]周丽芹.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195-197.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论语;礼;立德树人;积极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强国之基,也是社会主义育人成才的关键。语文新课标(2022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礼”文化对立德树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我校国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论语》中“礼”对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核心素养。
一、研究《论语》典籍,充分理解“礼”文化对当代教育的现实意义
“礼”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道德准则。在《论语》中,“礼”文化涵盖了尊卑有序、长幼有别、谦敬得体、礼貌待人等方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种“礼”文化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对于现代社会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礼”文化强调谦敬有礼、尊重他人,这种道德准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同样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礼”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准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论语》作为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蕴含的“礼”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礼”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这种自信也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礼”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同样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不仅拥有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礼”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感悟国学之美,理解“礼”文化所蕴含的德育内涵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以子路篇为例,子路篇共有30句,18—24句中其涉及的家国内容较多,也体现了很多孔子有关教育的见地和关于国家治理的金玉良言,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成为了众多内容中传承最为广泛的经典之一。在国学经典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步骤,围绕以生为本做好德育渗透。
1. 聆听经典
在国学课堂上,我们首先引导学生聆听《论语》中关于“礼”的经典段落,让他们感受古代文化的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我们选择了《论语·学而第一》中“礼之用,和为贵”这一句,让学生们聆听其中的韵律和含义。
2. 熟读经典——读
在熟读经典阶段,我们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例如,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我们选择了《论语·为政第二》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们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 背诵经典——诵
背诵经典是国学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背诵,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大学》、《论语》等经典著作中的名句都被纳入背诵范围。例如,在六年级教材中,我们选择了《论语·雍也第六》中的“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让学生们背诵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4. 理解经典——悟
在理解经典阶段,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经典。例如,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引导学生从“礼”的角度理解《论语》中的名句,让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文化。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们思考“礼”文化与其他学科如道德与法治、社会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5. 运用经典——用
在运用经典阶段,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我们鼓励学生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运用到与同学、朋友、家人的人际交往中。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模拟社交场合的礼仪活动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礼”文化的内涵。
6. 书写经典——书
在书写经典阶段,我们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书法技能。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经典名句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书写经典名句,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作业和作文中,如写一篇以“礼”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们表达自己对“礼”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弘扬国学经典,辩证地借鉴“礼”文化助力立德树人教育的发展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必须重视在国学教育中更多地将中华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汇入思想,让小学生从小就能够体会到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只有将传统的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因材施教、融会贯通,特别是将古代文化常识融入国学教育的日常,才能更好地吸引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具体实践中,用“礼”文化来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核心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论语》中的“礼”文化典故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礼”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课堂教学,使其知“礼”闻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礼”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例如,每年在孔子诞辰日举行拜孔子的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莲雅文化艺术节活动,每周升旗仪式前全校师生行揖礼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礼”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另外,学校也可以与家长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引导孩子学习《论语》中的“礼”文化,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家庭活动等方式,言传身教传承好家风,让孩子感受到“礼”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论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论语》,就是跟圣贤对话,从中汲取圣贤的智慧,《论语》中体现了“仁”的思想,孔子认为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基础。他认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言行谨慎,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品德与行为。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国学课堂、书法教育等多个方面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总之,《论语》中“礼”对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论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核心素养的学生而努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论语》中“礼”对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非常显著。就实践而言,学生们在诵读、理解、运用、践行经典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发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重多个方面的结合,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康逢莉.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174-176.
[3]金芳萍.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机融合[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1):60-61.
[4]周丽芹.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195-197.
- 【发布时间】2023/12/7 18:01:55
- 【点击频次】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