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时空,做实大阅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让阅读形态的改变迫在眉睫。聚焦师生阅读实践,开展基于“大语文观”的“合作阅读”、基于“问题链条”的“寻根阅读”、基于“个体差异”的“序列阅读”以及基于“视野生长”的“融通阅读”,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拓展阅读时空,纠正当下阅读碎片化、功利化的习惯,改变阅读混乱无序、零散肢解的格局;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力,对经典文本的鉴赏评价水平,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阅读者,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阅读时空;建构;阅读实践;大阅读
明代诗人于谦有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众所周知,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文化传承的媒介、人类智慧的结晶、社会进步的阶梯。而只有让阅读行为真实真正发生,随时随处发生,书籍才能穿越时间的烟尘、空间的阻滞,传播先进文化、涵养健全人格、改良社会风气。
然而,反观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一方面,繁重的学业之苦,使他们无暇旁顾,阅读行为逼仄、浅表,深陷于“功利化”“平面化”泥潭;另一方面,信息浪潮的席卷,让他们无所适从,阅读行为盲从、冲动,挣扎在“快餐化”“娱乐化”深渊。沉疴须治,迫在眉睫。为此,我们探流溯源,积极探索,不回避痼疾,不粉饰不足,不流于形式,着手开展有关“新阅读时空建构”的实践研究。以期通过开拓全新的阅读时空,引导学生打开新视野,踏上新征程。
我们的研究围绕两个核心概念展开:新阅读时空与师生阅读行为。
传统阅读时空是逼仄肤浅的,止步于课堂,拘泥于校内,固守一文一本、一师一堂的传统模式;传统的阅读时间是有限无序的,局限于一时一刻,功利地服务于考试,阅读行为零碎片段。
新阅读时空的建构旨在让阅读行为拓宽到更广阔的空间范畴中;从单篇到群文、从单一到多元;从线下到线上、从校内到校外,从个体到社群;从感知到质疑、从阅读到写作、从输入到输出;新的阅读空间的探索,让阅读行为无界。新阅读时空的建构旨在让阅读行为延展到更无限的时间范畴中:课前热身,课后补白;校内得法,校外得益;奠基知识、提升能力、修养品德;制定三年一贯的,阶梯序列的,服务终身的阅读体系。新阅读时空呈现出的是“开阔序列、完整有效”的理想样态。
传统的师生阅读行为呈现为无序零碎、逼仄功利、割裂断层的状态,新时空观念下的阅读行为应该重新建立构造一种开阔的、序列的、完整的、联系的、有效的阅读体系。这种建构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而是着眼于时代要求,基于阅读现状,关注个体成长,对传统阅读时空的重塑与开拓,也是对原始阅读行为的思考与创新。
我们的研究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立足教学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寻找顺应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趋势的有效途径,力求建立并不断完善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有效机制,探索更丰富更有效的新型阅读形态,助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鼓励其自觉传承经典文化,立德树人实现精神成长。基于此,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总结了以往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努力发扬立足现实、不断超越的科学研究精神,探讨交流,克难攻坚,大胆实践。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研究的目的更明确,研究的方向更精准,研究的效果更显著,我们在前期开题构想的基础上开展了全面充分的师生阅读现状调查。通过数据分析真正了解他们的阅读现状、阅读困难和阅读需求,争取让课题真正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行之有效地去突破学生的阅读瓶颈,构建全新的阅读时空;我们对部分学生个体进行了阶段性的跟踪调查研究,通过个例研究发现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遭遇的障碍、困惑,我们甚至走出了学校,走进社区、书屋、走进了部分学生的家庭,了解社会全民阅读的现状和问题。
在进行了充分的阅读现状调查之后,我们发现无论是学生的阅读行为,还是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行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有阅读兴趣而无阅读时间;2.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质量;3.阅读缺少深度的发掘与广度的延展。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情况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重方法指导而轻阅读实践,重应试能力而轻素养形成,重短期功效而轻长期跟踪。基于以上问题,结合开题评议专家的意见,我们对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科学的选择取舍和加工整合,突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课题研究内容,将“构建新阅读时空”的教学实践正式列入语文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各个年级甚至是校内外展开研究工作,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基于“大语文观”的“合作阅读”实践,延展阅读空间的广度
大语文教育主张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落点到阅读教学领域,就是充分开展延展阅读空间广度的“合作阅读”实践研究。
我们的“合作阅读”实践从不同的层面,围绕不同的载体,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领域全方位展开,重新构建阅读活动的多维空间。主要包括多文本合作的群文阅读,多领域合作的全科阅读,多媒体合作的全息阅读,学校与社会合作全民阅读、阅读与写作合作的读写共生等方面。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展开多文本的群文阅读是“三新”背景下主要的阅读教学样态。我们进行的多文本群文阅读活动主要有三个层级:以教材为主体的单元整合阅读教学;“以课内带课外”“一篇带多篇”的课外延展阅读教学;“以一篇带动一本”“以一本带动多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的展开,可以有效的改善单篇阅读的单调、肤浅、逼仄的缺点,让阅读行为充分延展、渗透、辐射。全科阅读是扩展阅读空间的有效途径,课题组积极争取学校层面的支持,积极推进全科阅读,让阅读行为全面渗透。号召各学科围绕学科本体性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强化知识体系,把各学科相关阅读内容纳入教学任务,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构建文学、科学、人文等阅读体系,形成学科合力,全面实施“全科阅读”。同时,课题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亲子共读、家校共读、最美荐书人、阅读活动进社区、送教送陪到校、经典阅读行动、云阅读云交流等,积极促成阅读合力,构建新阅读时空。
我们的合作阅读实践力求实现各学科教师重视“导读”、每个家庭重视“伴读”、每个学生重视“自读”,重视不同角度的“读”、重视不同形式的“读”。班班有读,科科渗读,人人会读,立足全科阅读,促进全人发展。
二、开展基于“问题链条”的“寻根阅读”实践,发掘阅读空间的深度
质疑和释疑在阅读行为中十分重要。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集群性的、彼此关联的,这就是所谓的“问题链”。无论是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设计的“问题链”,还是学生自主阅读行为中自发产生的“问题链”,其生成和解决的过程都是阅读行为真正发生的过程,都是指向本质的阅读“寻根”的过程。基于“问题链”的深度阅读实践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维“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开拓无限的阅读空间。这样的阅读实践摒弃了“浅表性滑行式阅读”,摆脱了“被思考、被体验、被表达”的桎梏,达到了“我在、我思、我表达”的美好境界。
课题组基于“问题链条”的“寻根阅读”实践研究主要围绕师生阅读课堂实践和学生阅读经验分享展开。在“问题链”式深度阅读课堂探索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无数次课堂尝试与阶段性成果观摩,初步形成了围绕“知识的关键点、问题的疑难点、思维的发展点、内容的矛盾点、认识的模糊点”展开“问题链”设计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深入发掘文本,寻根究底,延展阅读空间的深度,来实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找寻阅读行为的最优值。我们通过课堂展示和学生阅读经验交流,将这种基于“问题链条”的“寻根阅读”实践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尝试,收到的实际效果良好。
三、开展基于“个体差异”的“序列阅读”实践,拓宽阅读时间的维度
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成熟,到辩证逻辑思维出现,再到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我们的阅读行为要想在时间维度上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应更多地考虑帮助学生搭建高中三年的序列化的阅读体系,甚至助力其完成终身阅读的生涯规划。
课题组首先根据阅读现状调查的情况,增补了《省靖中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中语文学科读写部分的教学计划,编写了三个年级的阶梯阅读计划;形成了“主题化”“阶梯式”的校本阅读材料。将阅读列入三个年级的教学考查计划,开出具体的推荐书目,让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行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序列化。“序列阅读”是基于阅读时间纵向维度的阅读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在不同学段的阅读差异,本着“生本位”的设计理念,关注、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欣赏水平,将阅读内容进行合理分层,构建金字塔式的阅读模式。高一高二作为起始年级,阅读内容重感性,阅读方法重泛读,阅读目的重量性储备;高三作为塔尖阅读内容重理性,阅读方法重精读,阅读目的重质性提升。当阅读行为在时间维度上形成节奏序列后,阅读行为才会节律性展开,阅读效果才会递增式实现。
阅读是文明传承、民族精神延续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践行“全民阅读”国家战略,高效推进阅读教学实践,科学构建阅读监测体系,整体提高师生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强力助推区域文化生态繁荣,我们在“终身阅读”的生涯规划指导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指导学生从思考自己的阅读目的和动机开始,到摸索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方向,规划自己的阅读目标和序列,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方式,帮助学生制定终身阅读的规划,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我们甚至准备对部分个体案例进行追踪式研究,通过分析其升入高校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阅读状态和阅读受益,来探索终身阅读实践的有效展开路径,真正打通终身阅读时间,实现阅读行为的时间永在。
四、开展基于“视野生长”的“融通阅读”实践,延展阅读时间的向度
传统的阅读行为在时间向度上是单向度的,局限于课堂、止步于校内,拘泥于一时一刻,几乎成为语文课的附庸。基于此,我们着手开展了丰富阅读时间向度的“融通阅读”研究,重点研究阅读个体视野生长引发的阅读时间差异,和阅读文本“超历史性”引发的阅读时间差异。从阅读个体角度说,学生高中三年的成长是动态过程,因为年龄、阅历、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阅读能力、水平、趣味千差万别,即使面对同一个阅读文本,他们也会产生阅读差异。我们从阅读时间向度审视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人的“理解视野”是不断生长的,如果我们忽略阅读时间的向度,将阅读主体视为永不改变的静物,那无疑窄化了阅读时间的向度。为了跟踪研究学生阅读在历时层面的差异性,我们展开“好书重读,常读常新”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过去读过的书重新读,将新我与旧我融通,打通时间壁垒,实现阅读时间向度上的无限延展。
文学文本意旨的“不确定性”、意蕴的“丰富性”和作品价值的“超历史性”决定了阅读活动允许并期待读者不断去补充、扩展、引申,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将作品从创作时间背景中抽离,去思考作品之于当前社会的时代意义,将此时与彼时融通,在时间向度上,对阅读行为进行重新定义与打造。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了拓展阅读时空的有效路径,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主阵地不断扩大阅读的时空范围,提升师生对阅读实践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力求将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并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从学习规律出发,语文是工具学科,阅读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利器,宽度决定厚度,输入决定输出;从课程理念出发,语文的主要功能是育人,阅读可以提升素养,涵养品格,弘扬文化,立德树人;从课程目标出发,文学阅读或跨学科的大阅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表现提供了有效情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以全新的阅读时空为媒介不断拓宽阅读教学的视域,使学生从语文阅读走向全科阅读,从“学习阅读”走向“阅读学习”,无疑对于调整传统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引导学生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阅读时空;建构;阅读实践;大阅读
明代诗人于谦有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众所周知,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文化传承的媒介、人类智慧的结晶、社会进步的阶梯。而只有让阅读行为真实真正发生,随时随处发生,书籍才能穿越时间的烟尘、空间的阻滞,传播先进文化、涵养健全人格、改良社会风气。
然而,反观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一方面,繁重的学业之苦,使他们无暇旁顾,阅读行为逼仄、浅表,深陷于“功利化”“平面化”泥潭;另一方面,信息浪潮的席卷,让他们无所适从,阅读行为盲从、冲动,挣扎在“快餐化”“娱乐化”深渊。沉疴须治,迫在眉睫。为此,我们探流溯源,积极探索,不回避痼疾,不粉饰不足,不流于形式,着手开展有关“新阅读时空建构”的实践研究。以期通过开拓全新的阅读时空,引导学生打开新视野,踏上新征程。
我们的研究围绕两个核心概念展开:新阅读时空与师生阅读行为。
传统阅读时空是逼仄肤浅的,止步于课堂,拘泥于校内,固守一文一本、一师一堂的传统模式;传统的阅读时间是有限无序的,局限于一时一刻,功利地服务于考试,阅读行为零碎片段。
新阅读时空的建构旨在让阅读行为拓宽到更广阔的空间范畴中;从单篇到群文、从单一到多元;从线下到线上、从校内到校外,从个体到社群;从感知到质疑、从阅读到写作、从输入到输出;新的阅读空间的探索,让阅读行为无界。新阅读时空的建构旨在让阅读行为延展到更无限的时间范畴中:课前热身,课后补白;校内得法,校外得益;奠基知识、提升能力、修养品德;制定三年一贯的,阶梯序列的,服务终身的阅读体系。新阅读时空呈现出的是“开阔序列、完整有效”的理想样态。
传统的师生阅读行为呈现为无序零碎、逼仄功利、割裂断层的状态,新时空观念下的阅读行为应该重新建立构造一种开阔的、序列的、完整的、联系的、有效的阅读体系。这种建构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而是着眼于时代要求,基于阅读现状,关注个体成长,对传统阅读时空的重塑与开拓,也是对原始阅读行为的思考与创新。
我们的研究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立足教学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寻找顺应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趋势的有效途径,力求建立并不断完善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有效机制,探索更丰富更有效的新型阅读形态,助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鼓励其自觉传承经典文化,立德树人实现精神成长。基于此,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总结了以往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努力发扬立足现实、不断超越的科学研究精神,探讨交流,克难攻坚,大胆实践。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研究的目的更明确,研究的方向更精准,研究的效果更显著,我们在前期开题构想的基础上开展了全面充分的师生阅读现状调查。通过数据分析真正了解他们的阅读现状、阅读困难和阅读需求,争取让课题真正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行之有效地去突破学生的阅读瓶颈,构建全新的阅读时空;我们对部分学生个体进行了阶段性的跟踪调查研究,通过个例研究发现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遭遇的障碍、困惑,我们甚至走出了学校,走进社区、书屋、走进了部分学生的家庭,了解社会全民阅读的现状和问题。
在进行了充分的阅读现状调查之后,我们发现无论是学生的阅读行为,还是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行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有阅读兴趣而无阅读时间;2.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质量;3.阅读缺少深度的发掘与广度的延展。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情况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重方法指导而轻阅读实践,重应试能力而轻素养形成,重短期功效而轻长期跟踪。基于以上问题,结合开题评议专家的意见,我们对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科学的选择取舍和加工整合,突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课题研究内容,将“构建新阅读时空”的教学实践正式列入语文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各个年级甚至是校内外展开研究工作,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基于“大语文观”的“合作阅读”实践,延展阅读空间的广度
大语文教育主张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落点到阅读教学领域,就是充分开展延展阅读空间广度的“合作阅读”实践研究。
我们的“合作阅读”实践从不同的层面,围绕不同的载体,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领域全方位展开,重新构建阅读活动的多维空间。主要包括多文本合作的群文阅读,多领域合作的全科阅读,多媒体合作的全息阅读,学校与社会合作全民阅读、阅读与写作合作的读写共生等方面。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展开多文本的群文阅读是“三新”背景下主要的阅读教学样态。我们进行的多文本群文阅读活动主要有三个层级:以教材为主体的单元整合阅读教学;“以课内带课外”“一篇带多篇”的课外延展阅读教学;“以一篇带动一本”“以一本带动多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的展开,可以有效的改善单篇阅读的单调、肤浅、逼仄的缺点,让阅读行为充分延展、渗透、辐射。全科阅读是扩展阅读空间的有效途径,课题组积极争取学校层面的支持,积极推进全科阅读,让阅读行为全面渗透。号召各学科围绕学科本体性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强化知识体系,把各学科相关阅读内容纳入教学任务,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构建文学、科学、人文等阅读体系,形成学科合力,全面实施“全科阅读”。同时,课题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亲子共读、家校共读、最美荐书人、阅读活动进社区、送教送陪到校、经典阅读行动、云阅读云交流等,积极促成阅读合力,构建新阅读时空。
我们的合作阅读实践力求实现各学科教师重视“导读”、每个家庭重视“伴读”、每个学生重视“自读”,重视不同角度的“读”、重视不同形式的“读”。班班有读,科科渗读,人人会读,立足全科阅读,促进全人发展。
二、开展基于“问题链条”的“寻根阅读”实践,发掘阅读空间的深度
质疑和释疑在阅读行为中十分重要。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集群性的、彼此关联的,这就是所谓的“问题链”。无论是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设计的“问题链”,还是学生自主阅读行为中自发产生的“问题链”,其生成和解决的过程都是阅读行为真正发生的过程,都是指向本质的阅读“寻根”的过程。基于“问题链”的深度阅读实践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维“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开拓无限的阅读空间。这样的阅读实践摒弃了“浅表性滑行式阅读”,摆脱了“被思考、被体验、被表达”的桎梏,达到了“我在、我思、我表达”的美好境界。
课题组基于“问题链条”的“寻根阅读”实践研究主要围绕师生阅读课堂实践和学生阅读经验分享展开。在“问题链”式深度阅读课堂探索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无数次课堂尝试与阶段性成果观摩,初步形成了围绕“知识的关键点、问题的疑难点、思维的发展点、内容的矛盾点、认识的模糊点”展开“问题链”设计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深入发掘文本,寻根究底,延展阅读空间的深度,来实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找寻阅读行为的最优值。我们通过课堂展示和学生阅读经验交流,将这种基于“问题链条”的“寻根阅读”实践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尝试,收到的实际效果良好。
三、开展基于“个体差异”的“序列阅读”实践,拓宽阅读时间的维度
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成熟,到辩证逻辑思维出现,再到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我们的阅读行为要想在时间维度上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应更多地考虑帮助学生搭建高中三年的序列化的阅读体系,甚至助力其完成终身阅读的生涯规划。
课题组首先根据阅读现状调查的情况,增补了《省靖中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中语文学科读写部分的教学计划,编写了三个年级的阶梯阅读计划;形成了“主题化”“阶梯式”的校本阅读材料。将阅读列入三个年级的教学考查计划,开出具体的推荐书目,让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行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序列化。“序列阅读”是基于阅读时间纵向维度的阅读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在不同学段的阅读差异,本着“生本位”的设计理念,关注、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欣赏水平,将阅读内容进行合理分层,构建金字塔式的阅读模式。高一高二作为起始年级,阅读内容重感性,阅读方法重泛读,阅读目的重量性储备;高三作为塔尖阅读内容重理性,阅读方法重精读,阅读目的重质性提升。当阅读行为在时间维度上形成节奏序列后,阅读行为才会节律性展开,阅读效果才会递增式实现。
阅读是文明传承、民族精神延续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践行“全民阅读”国家战略,高效推进阅读教学实践,科学构建阅读监测体系,整体提高师生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强力助推区域文化生态繁荣,我们在“终身阅读”的生涯规划指导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指导学生从思考自己的阅读目的和动机开始,到摸索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方向,规划自己的阅读目标和序列,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方式,帮助学生制定终身阅读的规划,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我们甚至准备对部分个体案例进行追踪式研究,通过分析其升入高校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阅读状态和阅读受益,来探索终身阅读实践的有效展开路径,真正打通终身阅读时间,实现阅读行为的时间永在。
四、开展基于“视野生长”的“融通阅读”实践,延展阅读时间的向度
传统的阅读行为在时间向度上是单向度的,局限于课堂、止步于校内,拘泥于一时一刻,几乎成为语文课的附庸。基于此,我们着手开展了丰富阅读时间向度的“融通阅读”研究,重点研究阅读个体视野生长引发的阅读时间差异,和阅读文本“超历史性”引发的阅读时间差异。从阅读个体角度说,学生高中三年的成长是动态过程,因为年龄、阅历、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阅读能力、水平、趣味千差万别,即使面对同一个阅读文本,他们也会产生阅读差异。我们从阅读时间向度审视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人的“理解视野”是不断生长的,如果我们忽略阅读时间的向度,将阅读主体视为永不改变的静物,那无疑窄化了阅读时间的向度。为了跟踪研究学生阅读在历时层面的差异性,我们展开“好书重读,常读常新”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过去读过的书重新读,将新我与旧我融通,打通时间壁垒,实现阅读时间向度上的无限延展。
文学文本意旨的“不确定性”、意蕴的“丰富性”和作品价值的“超历史性”决定了阅读活动允许并期待读者不断去补充、扩展、引申,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将作品从创作时间背景中抽离,去思考作品之于当前社会的时代意义,将此时与彼时融通,在时间向度上,对阅读行为进行重新定义与打造。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了拓展阅读时空的有效路径,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主阵地不断扩大阅读的时空范围,提升师生对阅读实践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力求将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并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从学习规律出发,语文是工具学科,阅读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利器,宽度决定厚度,输入决定输出;从课程理念出发,语文的主要功能是育人,阅读可以提升素养,涵养品格,弘扬文化,立德树人;从课程目标出发,文学阅读或跨学科的大阅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表现提供了有效情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以全新的阅读时空为媒介不断拓宽阅读教学的视域,使学生从语文阅读走向全科阅读,从“学习阅读”走向“阅读学习”,无疑对于调整传统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引导学生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发布时间】2024/1/6 15:59:08
- 【点击频次】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