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数学阅读素养养成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 ;
【正文】 苏联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既然是语言的教学,那必然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就是对具有数学特色的数学语言的阅读,数学知识经过学生的认知加工、思维消化,再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被学生接受,从而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我们认为数学阅读素养是指在数学阅读兴趣、数学阅读习惯、数学阅读方法、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阅读能力是现代人特别需要具备的能力,我国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必需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高效地阅读课本”,作为数学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在学习中主动探究、积累经验、促进理解;在教学中创新教法、关注过程、形成研究”的教学理念,立足数学教材的阅读,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水平从而促进对数学的理解。数学阅读能力就是指以数学文本、数学材料为对象,提取其中蕴含的关键信息,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1)对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转换能力。(2)对数学问题中条件与结论,整体与部分的感知能力。(3)对数学对象的关系的分析能力。(4)对数学阅读方法、解题策略的选用能力。
一、从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培养数学阅读素养
对数学文本的三类语言进行理解、转化的训练与指导。数学文本由三类语言组成: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学生只有会读这三种语言并会相互转化才能理解阅读到的数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理解这三类语言,并会正确、熟练的转换。例如,判断题: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很多学生刚开始都会判断是对的,主要原因是对面积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三种语言的转换不够顺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会讲解什么是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学生可能从文字上知道了面积的概念,但是没有转换成图形语言,只停留在文字语言上,所以当阅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脑袋里根本没有面积的图形,所以出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1、多让学生画一画各种图形的面积,将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
从图上很容易得出面积应该扩大4倍;2、还可以将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S=a×a,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所以S=2a×2a=4(a×a),所以面积应该扩大4倍。
二、从数学条件与结论、整体与部分的感知培养数学阅读素养
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时常常会分不清条件和结论,导致问题解决不完整或者错乱。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阅读和分析。比如:小明两天看完了一本故事书。昨天看了45页,比今天少看18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很容易就看出要求这本书一共的页数应该先算出今天看的页数,再用今天看的页数加上昨天看的页数就可以了。
三、从数学对象的关系培养数学阅读素养
对于开放性的思考题,学生容易拿到题目就根据以往经验进行答题,其实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比如:按规律填数,你有不同的填法吗?4,7, , , , 。学生拿着这道题后可能直接根据经验得出答案,但并不会发散思维去思考更多不同的填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4和7的关系,还有4、7和后面数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分析出问题信息,并产生多样化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和享受数学创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从数学阅读方法、解题策略的选用培养数学阅读素养
在阅读中是否能选用有效的辅助阅读的方法,或者阅读后能选用恰当的解题策略也是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比如:推导扇形的面积公式。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阅读了扇形的定义,便很容易根据弧长与圆周长的关系联想到扇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可能有着同样的关系,而对于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只会机械记忆,无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忆弧长的推导过程,抛出问题“扇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得出扇形的面积与圆的半径和圆心角有关,最后再类比弧长的计算公式得出扇形的计算公式。
阅读素养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根本能力素养,而数学阅读素养更是不可缺少。数学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巩固学生学习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在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和解题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感悟数学的美。。
阅读能力是现代人特别需要具备的能力,我国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必需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高效地阅读课本”,作为数学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在学习中主动探究、积累经验、促进理解;在教学中创新教法、关注过程、形成研究”的教学理念,立足数学教材的阅读,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水平从而促进对数学的理解。数学阅读能力就是指以数学文本、数学材料为对象,提取其中蕴含的关键信息,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1)对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转换能力。(2)对数学问题中条件与结论,整体与部分的感知能力。(3)对数学对象的关系的分析能力。(4)对数学阅读方法、解题策略的选用能力。
一、从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培养数学阅读素养
对数学文本的三类语言进行理解、转化的训练与指导。数学文本由三类语言组成: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学生只有会读这三种语言并会相互转化才能理解阅读到的数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理解这三类语言,并会正确、熟练的转换。例如,判断题: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很多学生刚开始都会判断是对的,主要原因是对面积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三种语言的转换不够顺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会讲解什么是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学生可能从文字上知道了面积的概念,但是没有转换成图形语言,只停留在文字语言上,所以当阅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脑袋里根本没有面积的图形,所以出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1、多让学生画一画各种图形的面积,将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
从图上很容易得出面积应该扩大4倍;2、还可以将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S=a×a,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所以S=2a×2a=4(a×a),所以面积应该扩大4倍。
二、从数学条件与结论、整体与部分的感知培养数学阅读素养
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时常常会分不清条件和结论,导致问题解决不完整或者错乱。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阅读和分析。比如:小明两天看完了一本故事书。昨天看了45页,比今天少看18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很容易就看出要求这本书一共的页数应该先算出今天看的页数,再用今天看的页数加上昨天看的页数就可以了。
三、从数学对象的关系培养数学阅读素养
对于开放性的思考题,学生容易拿到题目就根据以往经验进行答题,其实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比如:按规律填数,你有不同的填法吗?4,7, , , , 。学生拿着这道题后可能直接根据经验得出答案,但并不会发散思维去思考更多不同的填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4和7的关系,还有4、7和后面数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分析出问题信息,并产生多样化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和享受数学创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从数学阅读方法、解题策略的选用培养数学阅读素养
在阅读中是否能选用有效的辅助阅读的方法,或者阅读后能选用恰当的解题策略也是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比如:推导扇形的面积公式。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阅读了扇形的定义,便很容易根据弧长与圆周长的关系联想到扇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可能有着同样的关系,而对于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只会机械记忆,无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忆弧长的推导过程,抛出问题“扇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得出扇形的面积与圆的半径和圆心角有关,最后再类比弧长的计算公式得出扇形的计算公式。
阅读素养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根本能力素养,而数学阅读素养更是不可缺少。数学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巩固学生学习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在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和解题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感悟数学的美。。
- 【发布时间】2024/1/6 15:59:22
- 【点击频次】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