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作者】 刘雪强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观察是人们获取事物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学生观察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培养观察力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兴趣、科学引导和实践强化。
  关键词:观察力;物理教学;科学引导
  观察力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和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乡镇中学的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观察事物、现象的能力,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制约着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呢?结合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我谈谈两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刚学习物理时,对物理现象、实验充满着好奇心。如:学习生活中都知道烧水的锅是金属做的,若用牛皮纸做成一个“纸锅”,装水后,能否将水烧开?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不能。当学生看到“纸锅”真的能将水烧开时感到惊叹不已。这使学生感到物理的其妙无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然而学生对物理现象(或实验)充满好奇的同时,其注意力往往容易被实验或现象精彩的表面吸引,忽视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更缺少观察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我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指导。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追逐观察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着重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因此观察目标放在物体浸入水(或其他液体)中的情况与弹簧秤读数的变化。若一开始将小桶挂上,则学生的注意力将会转移到小桶上,从而忽略了主要目标。
  二、科学引导,培养观察力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时,往往只凭一般的兴趣和爱好,在观察时注意力不集中,观察目标不明确,分不清重点,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有的以局部代替整体,有的放过一些稍纵即逝的重要现象,对多种并存的现象,不能抓住本质现象。因此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力。
  1.抓住顺序,逐步观察。对初学物理的学生,开始观察物理现象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学生在观察时,教师有意识地交代清楚观察对象,并进行有序的观察。
  一般来说,观察静止的物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里到外进行观察。观察运动的物体要按时间先后进行,做到快而不乱。如:学习“刻度尺测长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整根刻度尺的刻度数,然后观察尺子的最小分度值;并分析这根尺子是否符合测量要求。测量时注意观察刻度尺如何放、如何看、如何读,放、看、读的顺序不能颠倒。又如在观察托盘天平的构造时,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掌握规范的观察方法,又能缩短观察时间,提高观察的正确率。
  2.利用对比,寻找差异。我们认识事物、现象往往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现象的能力不足,对观察事物、现象的前后变化情况不能说明对比,不能准确抓住特征,寻找差异。教学中运用对比观察,有助于学生掌握事物的特征,以及与其他类似现象的区别,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如:在学习“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如何让学生区分这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电路?我的做法是:将“6V、0.3A”和“6V、0.18A”的两只小灯泡串联在6V的电路中,问:哪只灯泡亮些?学生观察后发现“6V、0.18A”的灯泡亮些。再将它们并联在6V的电路中,问:哪只亮些?学生再次观察后发现“6V、0.3A”的灯泡亮。通过这一直观对比,串联电路与并联的不同特点就出来了。
  3.总结归纳,确定结论。在观察物理现象中,学生能从现象中发现一些规律,但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得出的结论比较散乱、甚至不全,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观察力。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发生的”首先我敲响音叉,将用细线悬吊的塑料泡沫小球接触叉股,让学生观察小球的状态。学生发现小球在动(振动),问:小球为什么会动?是谁引起的?引导学生回答:音叉在振动。再让学生触摸正在发声的颈前喉头部分和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得出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指向全面,细致入微。初中生的无意注意力占有较大比例,由于学生对事物、现象的比较能力不高,观察时常又无序,致使观察时往往会忽略某些部分,特别是忽略一些关键细节。全面、细致地观察能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有较完整的认识,客观反映事物属性。如: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我引导学生不仅观察水受热、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从什么地方产生,这些气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还要观察水的温度的变化。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使学生对沸腾有较完整的认识。
  总之,教会学生学好物理,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的科学训练与培养,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教会学生在观察中思维,并通过积极的思维提高观察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学通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阎金铎,王志军,俞国祥.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发布时间】2024/1/6 16:08:09
  • 【点击频次】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