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作者】 张化振

【机构】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强,抽象能力强的一门自然学科,很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其精髓。初中学生心智欠成熟,初高中物理区别较大,学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物理学习节奏,快速掌握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完善育人机制,培养特色和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
  物理课程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科目,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存在一定的差别:初中物理侧重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侧重定量计算;初中物理多是形象思维,而高中物理偏重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推理;初中物理侧重机械的背诵,而高中物理大多需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题,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由死记硬背过渡到理解掌握,彻底弄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本质原理;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解题方法、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要求都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高中的学习方法、习惯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在学生原有初中物理知识和兴趣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初高中物理衔接。
  一、重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当中,有利于学生亲身体会、深入了解物理知识。既让学生直接地获取物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兴趣,喜欢学,才能使其从初中物理有效地过度到对高中物理的热爱和重视,这是进行初高中物理衔接非常重要的一步。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就可为学生演示“牛顿管”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铁片和羽毛是同时落体的,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无不充满惊奇,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改革教学手段,深挖断层带
  因初高中物理知识难度、素养水平以及教学方式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导致学生初高中物理之间的学习出现较大的跨度,即靠学生自身发展难以跨越的断层带。深挖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提炼学科育人价值,充分体现物理学科对提高核心素养的独特作用。
  我们以功和功率为例,初中要求:认识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能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高中要求: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的适用范围。知道做功和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能分析、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初中教材结合生活现象让学生理解机 
  械功、功率的概念,对“物体受力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类简单情况能进行功、功率的计算。而高中教材要求学生会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理解正功、负功的含义,知道机车启动时的两种常见模型。这里初高中的断层就是对物体所受的力和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会做功的理解和计算,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力学中分解的思想,把位移或力分解到两个方向上从而求解不同方向上的功,进一步探究 角度α的大小和正功、负功、不做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思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解思维的重要性。 
  三、改革课堂教学,锻炼思维能力
  物理学科素养要求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应用。因此,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流水账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每节课都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公式的推导、结论的证明和得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在《动能定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独立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内容,这样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同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总之,以初高中教学中的知识、情感和素养衔接为着力点,实现初中和高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研究有机过渡,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业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将其在初中阶段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有效地衔接到高中阶段,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相文.双减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兴趣培养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21(10)
  [2]金华.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初高中衔接的案例及分析[J].高中物理,2009(04).
  [3]李东华.浅析初高中物理教学过渡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 【发布时间】2024/1/6 16:10:10
  • 【点击频次】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