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作者】 何照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二者的理念和要求都可以落实到一个最关键的点——使学校教学增质提效。从时代特征来看,当前教育面临着新观点、新认识、新要求、新形势的冲击,社会相当关注教育推进和改革进度,因此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从现代化设备应用、教学实践体验、主观能动性激发、分层教学四个角度分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策略
  小学数学是小学学习中的重点科目,也是难点科目之一,重点在于其教会学生基本的运算法则,培养其基础的数学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能满足正常的社会生活;难点在于数学需要逻辑性、抽象性的思维方式,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偏向直观、形象,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因为长期受挫而产生排斥、抗拒心理。所以为了让小学数学作为重点科目的作用能够良好发挥,就必须解决难点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革新教学理念,从学生出发,创建更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课堂。
  一、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往往显得直来直去,偶尔也会钻牛角尖、不知变通,实际上这是思维方式的外在体现,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本就偏向直接、形象。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是存在一定的阻碍的,因为数学逻辑性强、抽象性高,还会对学生的逆向思维、化归能力提出要求,使得很多小学生数学成绩较差,面对数学课程提不起兴趣,对于理论、定义、公式的理解也不到位,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然后再生搬硬套到具体题目中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数学的理解难度或者探索出一种办法能让数学知识的讲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理解。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重点关注1对1指导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帮助,但其实际效果往往因人而异,并不具备管广泛实施的普适性。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里,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数学中的抽象部分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因为单纯依靠课堂讲解,实际上学生是处于以听为主、以看为辅的学习状态,而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只是单纯的记忆,思考频率却并不高。而应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通过声、光、色、形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方面,让各个感官之间联合感知,从而大大加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提高了对新知识的分析能力,除了加强学生大脑信息处理能力之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将知识理论直观化,以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让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无限接近于生活经验的增长过程,使学生更易接受、理解。比如几何变换或图形运动等方面的教学中,由于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小学生往往难以构想出图形的具体变化轨迹,只能一点点在纸上将每一次的变化描绘出来再进行结算。然而对于一些图形构造较复杂的题目,勾画每一步的情况不仅浪费时间,也容易出现勾画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提前准备多种图形变换的轨迹视频,在课上向学生进行展示,变以往的想象、理解学习为观察学习,让学生将学习化为生活经验的积累。除了正向展示图形运动轨迹之外,教师还可以随时暂停或分步讲解变化规则,也可以实现图形逆向的还原,让学生看清每一步变化轨迹。从而对图形变换产生深刻印象,便于以后做题时在脑海中构想相应变化轨迹。
  二、开展适宜的教学实践活动
  从年龄上讲,小学生很严格地属于法律规定的儿童范围,所以它们身上带有很明显的儿童特征,比如孩子气、好动、过分活泼、精力充沛等等,与之相对,安静、专注、认真并不是小学生所擅长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严肃、单调的课堂环境,让数学课程能够以较为轻松的方式进行,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活动自由及活动空间,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让课堂去适应学生,而非让学生来适应课堂。
  比如在四则运算的教学中,传统办法是教师一板一眼地讲解运算规则,然后给予一定时间让学生自行理解、练习,再一起分析例题,最后随堂练习,这种模式虽然也能完成知识的教学,但并没有达到让学生“乐学”的程度,所以课堂效率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标准。教师可以考虑换一种模式,以活动实践的方式来构建课堂,在前一天让学生第二天带小零食、小玩具、小挂件等小物品来到学校,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对班级进行“改造”,用桌椅板凳搭建一个简陋的小超市,然后将学生带来的小物品当作商品上架并明码标价,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老板、计价员等角色进行商品买卖,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四则运算的能力,还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让其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拉近了学校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下增添了亲近感,让学生更愿意、更容易理解掌握,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由于学习质量的高低与兴趣、思维、习惯、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所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必须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课堂构建中,教师应以“问题导学式”课堂对学生进行引领,通过提问互动逐渐养成学生“问答式”探究的习惯,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给自己预设目标问题,从而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灌输型教学的效果永远比不上探究型课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创造展现机会,对于一些理论基础不高、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应交给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要注重课堂中的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虽然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但很多时候也会造成思维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讨论,在思维碰撞中找到新的思考方向。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质教育理念,在统一化、标准化的学校教学中我们更应该运用这种理念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由于学生个人天赋、生长环境、性格喜好的不同,学生的能力特长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更擅长学习,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其他方面。对此,教师应保持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在教学上积极推行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好各组任务目标的制订。
  对于学困生小组,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课程目标应该放在基础理论理解以及单一题的联系上;对于中等生,则要适当提高要求,引入部分综合题目以保持良好学习能力;对于学优生,则可以做出适当拓展,引导他们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无论哪一层的教学,教师都应该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来进行,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通过分层教学,各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生在能力范围内的一次次学习、总结也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将驱使他们更快、更好地突破到下一层次,从而实现教学效能提升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既要理清教材内容,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传递”,又要摸清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调整课堂规划。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敢于实践,带领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探究、合作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建立起学习自信心,从而养成学习数学的拼搏劲头,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盛月. 智慧教室环境中师生有效教学交互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16-17.
  [2]冷江涛.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44.
  [3]魏永珍. 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 学周刊,2021(14):129-130.
  • 【发布时间】2024/4/10 10:55:12
  • 【点击频次】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