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幼儿教师能在课堂上充满情趣地自弹自唱教学,势必激发幼儿对音乐审美的渴望,这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而长期以来职高幼教专业学生存在着自弹自唱能力差的现象,直接影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职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幼教专业的音乐教师急需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分散难点、个个击破,磨合熟练、协调配合,实践锻炼,巩固创新的思路推进教学。
关键词: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培养
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幼儿教师能在课堂上充满情趣地自弹自唱教学,势必会激发幼儿对音乐审美的渴望,这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因为它不但可以达到充分调动幼儿学唱歌曲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又可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自弹,是指为自己唱歌弹伴奏,它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弹奏技巧技能,具有即兴伴奏的能力;自唱,是指为自己伴奏独唱,它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唱歌能力,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有表情的、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
目前职高幼师毕业生的自弹自唱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正谱弹得很好,为别人弹伴奏可能也弹得很好;也有的学生在别人伴奏下自己唱的很不错,也很投入,但自己弹的时候就力不从心了,不是唱歌状态不积极,面无表情,就是钢琴伴奏声音响而噪,衬托不出歌曲的气氛和效果,达不到幼儿园课堂教学的目的,影响到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
幼师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如何改变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薄弱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是我们急需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幼教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谈谈一些认识。
1、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任何音乐技能技巧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对自弹自唱能力的训练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钢琴课上要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还可结合教授和声原理在键盘上的实际应用,以及各种伴奏肢体手法与音乐形象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要有意识地着眼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因为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幼儿园教师,不是独奏家,音乐家。所以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对学生应提出不同要求和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适当进度,这不但使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也使教学有章可循。
在自弹自唱的初级阶段,学生们虽然学习了简单和声与伴奏编配知识,但独立练习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促进知识较顺利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密切配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那些对伴奏能力有用的练习曲和乐曲,从各种简单到复杂的伴奏音型结构入手,由易到难把这些教材进行系统地串联并选择一些简单的正谱伴奏歌曲让学生进行弹唱练习,教师可利用这些歌曲实例,启发引导学生了解、分析歌曲,让学生标出和弦,注意它的和声伴奏音型,之后教师给予范唱范奏,做到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细腻而准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基础上对歌曲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随着弹奏曲目的增多,学生慢慢积累了一定的和声语汇,接触各种常用伴奏音型、调式、调性,学生弹唱技能及和声理论知识也不断丰富,学生不断从中吸取养分,开阔了视野,丰富自己的伴奏效果,为今后的阶段练习做好充分准备。
2、分散难点,个个击破
2.1 首先解决弹奏方面的问题
2.1.1 分段练、慢练。有许多学生弹奏乐曲时,只是简单地弹出音符、节奏、时值等,触键动作僵硬,没有感情,缺乏表现力,毫无音乐的美感。因为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音色,是靠不同的触键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音阶、琶音等手指基本功训练。但弹奏具体作品时,则应该根据音乐表现的要求,像具有古典气质的作品或深情、抒情的作品,就可适当运用手腕和手臂,弹奏出音乐的内在张力,只有对不同艺术形象、不同的情感配之以多姿多彩的音色,才能增强音乐的美感。
当学生在弹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根据弹奏作品内容,指导学生将它分成几个部分,并适当放慢速度进行慢练,也可将其中的难点进行单独的反复慢练以降低弹奏难度,待弹奏技术问题解决了,再快速而完整流畅地弹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2.1.2 分析乐曲、选用恰当和弦,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
即兴伴奏选用和弦首先要分析旋律的调式,一般以正三和弦为主,副三和弦为辅,和弦进行要遵循和声学基本原则,学生还要善于运用和弦转位方法来调整键盘位置以取得更佳的和声效果。由于乐曲的调性各异,还要求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从音阶、琶音、和弦入手来熟悉键盘各调位置,熟练地掌握变调弹奏本领。
音型是伴奏的基础,它是千变万化的。根据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是十分重要的。常用的伴奏音型有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当然伴奏音型还可根据各自能力自由发挥和创新。
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歌曲所选用的伴奏音型是不同的,只有让学生掌握各类不同的伴奏音型,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歌曲的伴奏。
2.2 其次解决歌唱的问题
声乐课上,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教学效果,一定要注意基础训练。要循序渐进,遵循声乐教学心理,有效提高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发声的生理机制,了解歌唱器官的构造,歌唱发声的简单原理,声音的共鸣原理,共鸣腔的划分,了解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特点及噪音的保健等。
其次是对学生进行歌唱训练,歌唱训练首先从呼吸开始。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能有优美悦耳的歌声。一切声音表演技巧都与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克拉克《论呼吸》中主张歌唱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适当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头生理学》中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我国传统声乐论著中说:“气者,音之师也。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这说明了古今中外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掌握呼吸技巧中的四个要点:吸气、控制、流动、换气。
接下来是发声练习,它是训练声乐技能技巧基本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中最基本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
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的重要部分。要想完美地表现歌唱语言,必须从语言的准确性、歌唱性、生动性三方面入手,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艺术化语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由声母与韵母发音准确,声母与韵母辨正分明和声调准确来表现的,语言的歌唱性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咬字吐词,是在口咽腔“贴着咽壁吸着唱”时吸着念字,被动念字,到了高音区把字头也挂在前面,往后“兜着唱”,“兜着说”。根据歌曲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找准字头的语气“喷口”,这样才能使歌唱成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优美动人的听觉艺术。
在教授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技巧后,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大量接触不同类型、风格的声乐作品,充分挖掘各类声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因素和审美体验,挖掘声乐作品的审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和掌握歌唱的技巧,而是着重体会和表现歌唱的内涵,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3、磨合熟悉,协调配合
经过前阶段的充分准备,学生自弹自唱技能发展到成熟阶段,学生自弹自唱达到此程度后,练习时基本已能自然进入歌唱状态,弹与唱协调配合,但由于每个学生素质与练习方法的差异,还需进一步深入实践。
4、实践锻炼,巩固创新
经过了弹唱协调配合阶段后,仍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配弹练唱和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弹自唱能力,并在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教师可通过回课,请学生到台上弹唱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弹唱表演既是学生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展示,又是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一次考验,有的学生因心理素质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完整地弹奏,教师要循循善诱,以足够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在实践中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加强和提高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更重要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今后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幼教专业弹唱水平是知识、技术与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切实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稳妥地推进教改。
总之,音乐教师只有在自身不断地求索和创新中,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工作的乐趣与价值,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余笃刚. 声乐语言艺术[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
[2] 邹长海. 声乐艺术心理学[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 刘聪, 韩冬. 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4] 徐雅琴. 钢琴实用教程[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5] 邹本初. 歌唱学[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关键词: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培养
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幼儿教师能在课堂上充满情趣地自弹自唱教学,势必会激发幼儿对音乐审美的渴望,这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因为它不但可以达到充分调动幼儿学唱歌曲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又可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自弹,是指为自己唱歌弹伴奏,它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弹奏技巧技能,具有即兴伴奏的能力;自唱,是指为自己伴奏独唱,它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唱歌能力,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有表情的、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
目前职高幼师毕业生的自弹自唱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正谱弹得很好,为别人弹伴奏可能也弹得很好;也有的学生在别人伴奏下自己唱的很不错,也很投入,但自己弹的时候就力不从心了,不是唱歌状态不积极,面无表情,就是钢琴伴奏声音响而噪,衬托不出歌曲的气氛和效果,达不到幼儿园课堂教学的目的,影响到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
幼师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如何改变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薄弱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是我们急需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幼教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谈谈一些认识。
1、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任何音乐技能技巧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对自弹自唱能力的训练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钢琴课上要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还可结合教授和声原理在键盘上的实际应用,以及各种伴奏肢体手法与音乐形象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要有意识地着眼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因为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幼儿园教师,不是独奏家,音乐家。所以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对学生应提出不同要求和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适当进度,这不但使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也使教学有章可循。
在自弹自唱的初级阶段,学生们虽然学习了简单和声与伴奏编配知识,但独立练习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促进知识较顺利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密切配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那些对伴奏能力有用的练习曲和乐曲,从各种简单到复杂的伴奏音型结构入手,由易到难把这些教材进行系统地串联并选择一些简单的正谱伴奏歌曲让学生进行弹唱练习,教师可利用这些歌曲实例,启发引导学生了解、分析歌曲,让学生标出和弦,注意它的和声伴奏音型,之后教师给予范唱范奏,做到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细腻而准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基础上对歌曲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随着弹奏曲目的增多,学生慢慢积累了一定的和声语汇,接触各种常用伴奏音型、调式、调性,学生弹唱技能及和声理论知识也不断丰富,学生不断从中吸取养分,开阔了视野,丰富自己的伴奏效果,为今后的阶段练习做好充分准备。
2、分散难点,个个击破
2.1 首先解决弹奏方面的问题
2.1.1 分段练、慢练。有许多学生弹奏乐曲时,只是简单地弹出音符、节奏、时值等,触键动作僵硬,没有感情,缺乏表现力,毫无音乐的美感。因为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音色,是靠不同的触键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音阶、琶音等手指基本功训练。但弹奏具体作品时,则应该根据音乐表现的要求,像具有古典气质的作品或深情、抒情的作品,就可适当运用手腕和手臂,弹奏出音乐的内在张力,只有对不同艺术形象、不同的情感配之以多姿多彩的音色,才能增强音乐的美感。
当学生在弹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根据弹奏作品内容,指导学生将它分成几个部分,并适当放慢速度进行慢练,也可将其中的难点进行单独的反复慢练以降低弹奏难度,待弹奏技术问题解决了,再快速而完整流畅地弹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2.1.2 分析乐曲、选用恰当和弦,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
即兴伴奏选用和弦首先要分析旋律的调式,一般以正三和弦为主,副三和弦为辅,和弦进行要遵循和声学基本原则,学生还要善于运用和弦转位方法来调整键盘位置以取得更佳的和声效果。由于乐曲的调性各异,还要求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从音阶、琶音、和弦入手来熟悉键盘各调位置,熟练地掌握变调弹奏本领。
音型是伴奏的基础,它是千变万化的。根据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是十分重要的。常用的伴奏音型有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当然伴奏音型还可根据各自能力自由发挥和创新。
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歌曲所选用的伴奏音型是不同的,只有让学生掌握各类不同的伴奏音型,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歌曲的伴奏。
2.2 其次解决歌唱的问题
声乐课上,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教学效果,一定要注意基础训练。要循序渐进,遵循声乐教学心理,有效提高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发声的生理机制,了解歌唱器官的构造,歌唱发声的简单原理,声音的共鸣原理,共鸣腔的划分,了解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特点及噪音的保健等。
其次是对学生进行歌唱训练,歌唱训练首先从呼吸开始。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能有优美悦耳的歌声。一切声音表演技巧都与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克拉克《论呼吸》中主张歌唱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适当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头生理学》中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我国传统声乐论著中说:“气者,音之师也。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这说明了古今中外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掌握呼吸技巧中的四个要点:吸气、控制、流动、换气。
接下来是发声练习,它是训练声乐技能技巧基本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中最基本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
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的重要部分。要想完美地表现歌唱语言,必须从语言的准确性、歌唱性、生动性三方面入手,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艺术化语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由声母与韵母发音准确,声母与韵母辨正分明和声调准确来表现的,语言的歌唱性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咬字吐词,是在口咽腔“贴着咽壁吸着唱”时吸着念字,被动念字,到了高音区把字头也挂在前面,往后“兜着唱”,“兜着说”。根据歌曲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找准字头的语气“喷口”,这样才能使歌唱成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优美动人的听觉艺术。
在教授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技巧后,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大量接触不同类型、风格的声乐作品,充分挖掘各类声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因素和审美体验,挖掘声乐作品的审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和掌握歌唱的技巧,而是着重体会和表现歌唱的内涵,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3、磨合熟悉,协调配合
经过前阶段的充分准备,学生自弹自唱技能发展到成熟阶段,学生自弹自唱达到此程度后,练习时基本已能自然进入歌唱状态,弹与唱协调配合,但由于每个学生素质与练习方法的差异,还需进一步深入实践。
4、实践锻炼,巩固创新
经过了弹唱协调配合阶段后,仍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配弹练唱和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弹自唱能力,并在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教师可通过回课,请学生到台上弹唱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弹唱表演既是学生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展示,又是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一次考验,有的学生因心理素质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完整地弹奏,教师要循循善诱,以足够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在实践中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加强和提高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更重要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今后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幼教专业弹唱水平是知识、技术与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切实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稳妥地推进教改。
总之,音乐教师只有在自身不断地求索和创新中,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工作的乐趣与价值,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余笃刚. 声乐语言艺术[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
[2] 邹长海. 声乐艺术心理学[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 刘聪, 韩冬. 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4] 徐雅琴. 钢琴实用教程[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5] 邹本初. 歌唱学[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 【发布时间】2024/4/10 11:00:47
- 【点击频次】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