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

 

【作者】 李姚贵

【机构】 陕西省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导学案是落实结构化学习的重要抓手。如何精准设计和有效使用导学案呢?结合2022版新课标理念及导学案在我校的使用情况,我们确立了小学数学导学案“五化”设计策略和“五落实”使用策略。“五化”设计策略指板块模式化、目标素养化、问题结构化、训练分层化、反思可视化;使用“五落实”策略指在使用导学案时落实情景导入中的提问、自主学习中的巡视、交流展示中的追问、点拨小结中的板书、分层训练中的个辅。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使用;策略
  随着2022版课程方案的实施,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让学生素养在课堂上有效落地?素养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上通过结构化学习和解决真实复杂问题而逐步形成的。纵观当前各校课堂改革,落实结构化学习的共同抓手都是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学历案)。然而,在设计和使用小学数学导学案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很多老师使用导学案后,经常把一节新授课上成了一节练习课或讲评课。究其原因,是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出现了问题。
  那么,如何精准设计和有效使用导学案呢?结合导学案的作用和2022版新课标理念,我们确立了小学数学导学案“五化”设计策略和“五落实”使用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五化”策略
  1.板块模式化策略。也就是每课时导学案按固定的几个板块来安排,每个板块按一定的模式来设计内容。我们目前使用的导学案一般含五个板块内容:第一部分:学习目标。基于素养导向下的知识、能力、价值目标;第二部分:探究学习。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载体,目的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生成和问题求解的全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专家结论,更重要让学生形成专家思维;第三部分:当堂训练,将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第四部分:小结反思,小结知识点和方法点,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形成元认知能力。
  2.目标具体化策略。第一部分的学习目标应紧扣课标学业标准和单元大概念,不超过3条,方便师生课堂对标和验标。其中必备知识目标直至重难点知识;关键能力目标直指数学思维;核心价值目标直指育人目标。
  3.问题结构化策略。每课时导学案第二部分为“探究学习”,这部分是整个导学案的核心,是落实课堂结构化学习的抓手。探究学习部分有两个核心作用:一是让学生通过子任务和问题串,促使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和迁移,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二是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学、对学、群学中不断暴露问题而又不断被纠偏,落实有针对性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我们一般可设计“生活情境问题、新知生成问题、分析与推理问题、验证与应用问题、质疑深化问题”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串:
  一是生活情境问题,即“要用到什么新知识”,目的是突出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引出新知识新概念;二是新知生成问题,即“如何解决”,解决算法问题;三是分析与推理问题,即“为什么这样解决”,解决算理问题;四是验证与应用问题,即“这样做合理吗”,解决方法最优化问题;五是质疑深化问题,即“你还有什么疑问”,解决思维创新问题。这五个问题串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直观导抽象,从表象到本质。
  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我们设计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也有所区分:三四年级的问题串大多以填空、解决问题形式呈现,有思考提示,降低问题难度;五六年级问题串大多要以解决问题、思维导图、简答题形式呈现,问题更开放。
  4.训练分层化策略。每课时导学案第三部分为“当堂训练”部分,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及时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是要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都能获得学习成就感。因此,需要分层设计和要求训练题目,一般含“基础训练、提高训练、拓展训练”三部分。第一层基础训练,即基础知识点和技能的应用,涵盖计算、填空、判断、等题型3-5题,所有学生人人完成;第二层提高训练,即知识点的逆运算和变式训练,变式练习1-2题,中等及以上学生人人完成;第三层拓展训练,即基于本节知识的复杂的综合实践问题1题,让学有余力的拔尖学生完成。
  5.反思可视化策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元认知策略。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对每课时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学习反思”进行了可视化设计。一是对本节所学得知识、技能、思想进行小结,二是本人对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思考、交流、倾听、质疑、书写进行反思自评。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自我规划、自我调节能力就增强了。
  二、导学案使用“五落实”策略
  我们一致认为,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是学生学情分析的“体检单”,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推进器”,是学生整理学习的“知识库”,是学生应用学习的“实践场”。因此,我们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注重以下五方面的落实:
  1.落实情境导入环节的提问,发挥导学案“脚手架”的作用。当基于生活情境的实际问题展示后,应引导学生通过导入“三问”引发学生思辨,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为下一自学环节奠定基础。三问即“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你预估这个问题的结果?”。第一个问题对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第二个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第三个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想象力,为自主探究、有序思考提供参考。
  2.落实自主探究环节的巡视,发挥导学案“学情体检单”的作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学习,老师要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老师除了帮助“学困生”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巡视发现学生在完成自主探究任务时出现的典型问题,以便在下面教学环节中有的放矢,突出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现精准教学。教师在巡视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收集典型案例。
  3.落实交流展示环节的追问,发挥导学案“思维推进器”的作用。一是在小组验收汇报时,组长作为主持人要多追问“为什么”,让组员分享经验方法,实现互学共进,弄清算理,突破重点,推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培养学生认知、理解、应用三个层面的低阶思维。二是在全班展示汇报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追问:“这样做合理吗?有没有其它方法?你怎么评价他的展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帮助学生明白算理,突破教学难点,由认知表象到理解本质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个问题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会用不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帮助学生不断矫正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与方法的最优化。这三个追问直击高阶思维的培养。
  4.落实点拨小结中的板书,发挥导学案“知识库”的作用。在全班展示过程中,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不全面、不深入、有偏差等情况,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出面点拨小结,通过知识点和方法线的直观板书和举例,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以便学生及时学习笔记,完成学习小结。
  5.落实分层训练中的个辅,发挥导学案“实践场”的作用。分层训练不仅需当堂限时训练,更需要巡视辅导“学困生”。现场发现“学困生”学习困难,现场一对一指导解题思路、算法、格式等,这也是落实学困生辅导最有效的措施。
  总之,导学案是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既有“导”的作用,更有“学”的作用,是学生基于教师引导下的学具,而不是老师的教具。因此,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使用,都应基于学生的学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从而实现精准教学、高效学习,最终达到学生学会、会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
  • 【发布时间】2024/4/10 11:07:39
  • 【点击频次】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