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驱动学科融合
——小学语文中年级“项目化”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初探
摘 要:跨学科综合的“项目化”学习模式,是当前教育背景下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全新形式,贴近学生实际。在“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项目”为驱动,将语文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融会贯通。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通过创设真实教学情境、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跨学科作业设计等方式,构建一个学科个学科、解决真实情境下问题、推动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提升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驱动下的跨学科一体化学习引人注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融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当前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基于“大语文”观,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应立足课堂,着力构建一个学科个学科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模式,一个学科语文学科为核心,将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将以中年级“项目化”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为切入点,讲述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跨学科一体化教学。
一、在实践中探索,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有机融合
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有利于为学生建立一个全新的学习框架,使语文限于语文课本知识,更重要的科学的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将科学学科教学与语文学习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拓宽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打破学科之间的隔阂,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同时,实现全方位、综合性的自我完善。
以《蛐蛐儿的住宅》为例,这篇课文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他所观察到的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民居的才能。而四年级的学生却很少有机会观察到昆虫的它们的生活方式。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首先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用有趣的出来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科学探究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补充“昆虫筑巢资料袋”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后谈谈体会,从而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顺理成章地带领学生对同类型文章进行拓展阅读。跨学科学习使学生凭借课文和课外材料,吸收内化的语言文字,激活思维,将语言内化,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在美学中熏陶,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巧妙结合
语文和美术是截然不同的两门学科,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运用,表达思想情感;而美术则是通过线条、色彩、造型等艺术元素,将情感表达出来,将审美表达出来。中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而语文与美术的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语言表达、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让语文知识通过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美术图片以语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感受美中的文字,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鉴赏能力。
如三年级上册的的学校》一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孩子们甜美纯真的天地。文章笔触生动活泼,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朗读辅导,读出花季儿童的天真、勇敢、坚强。但这篇课文文字细腻,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很难具体地想象画面,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后,从小草和草地上冒出的零星花朵,在此基础上引导想象。通过美术的表达手法手法,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读出儿童的童真与童趣。
三、在技能中感悟,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相融共育
在物质生活优越的现代化社会,劳动教学的开展偶尔出现重知识、轻劳动实践的问题,致使学生的劳动劳动素质和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新时期“五育并举”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以劳促教,从语文学科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语文学科教学为基础,探索新时期劳动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落实和优化效果。
以冰心的散文《肥皂泡》为例,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质朴,记录了冰心儿时吹肥皂泡的经历,记录了冰心对今后人生的美好寄托。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应确立为对作者下笔游戏过程描写有序、细致,体会深刻;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依托现实生活进行口语交流和小笔练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中年级的学生对制作皂泡充满了兴趣,所以劳动实践可以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依靠。
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一起动手做皂水,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在动手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劳动能力。通过引入劳动游戏,可以拉近学生与冰心的距离,将学生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后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吹泡泡,在嬉戏的奔跑中感悟文章所抒发的童真,体会劳动的快乐。
四、在旋律中升华,语文学科和音乐学科的互“奏”互“和”
艺术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感知”的提及,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相得益彰;同样,艺术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都提到了对文化的渗透,所以音乐学科在文化、审美上可以为语文教学增色不少。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音乐是通往思维和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当高雅的音乐一旦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的瞬间,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打开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使他们愉快地步入课文营造的的殿堂”。可见,音乐可以联结人的情感活动,无论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上,还是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上,对语文教学都大有裨益。这种好处集中体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
1.和诗以乐,诵读出诗歌的意境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在于文字的厚重,更在于情感的充盈,当读者与文章的情感达到高度共鸣时,才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意境。小学中年级的诗歌的理解缺少感情基调的铺垫,所以需要音乐的辅助,营造出与诗歌相匹配的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潜藏的情感。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者在教学本篇课文时,配以轻缓舒心的背景音乐,并以小组形式设置了以下项目式任务一:闭眼欣赏音乐,感受歌曲基调;任务二:用音乐配诗,感悟作者的心境;任务三:合作传诵,表现诗中情景。在同学们的小组合作下,朗诵声配上背景音乐,秋日雨中欢乐丰收的景象跃然而出,声诵声中意外呈现出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与喜爱。本课活动中,歌曲的旋律节奏与诗歌的文字相互“和声”,为同学们营造了一种“秋日气氛”,在音乐中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到了秋日雨中所覆盖的欢乐,也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音乐为同学们架起了一座由“文字”过渡转化为“情感”的桥梁。
2.以诗人歌,创作出语文的韵律
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诗歌,顾名思义,就是以,以歌的形式唱出来,既可以加深对文字的记忆,又可以在节奏和节奏的起伏中感受情感,然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吟唱。在《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过程中,铺垫音乐学科的高低、长短、强弱等知识和符号,并引导孩子在“摆高低”“画符号”“唱古诗”等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高低起伏形成了“调”、长短相交形成了“腔”、强弱交错碰撞出“情感”。通过任务串联,课堂以项目引导学生有有方向地学习。
五、在素养中扎根,语文学科和道德法治学科的互相渗透
《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中的思想道德正是道德与法治的主要内容,而《202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小学是孩子从幼儿生活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改编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更加重视,这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再者,道德与与语文课程之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一些积极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把道德与法治和语文两门学科融合起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生成。
于是,在小学中年级语文与道德法治的跨学科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单元整合和任务分工:
语文与法治学科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的学习在思想精神层面上更上一层楼,而在理解层面上则更接地气——不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多的是从生活中来,从时事中去挖掘。使学生获得长时间保持又便于迁移知识,培养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科整合不仅使教学更加多样化、深层次,而且为学生奠定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六、总结
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应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课程内容的设计以语文学习为核心,明确了跨学科学习的方向,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融入跨学科学习的方法,又根据学科间的共性以任务牵引,加强语文与美术、音乐、科学、综合实践、道德法治学科的优化整合,同时提升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合作与探索精神,也为语文的学习带来多样性和开拓性。
参考文献:
[1]王欢.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J].精品,2020(15):099-099.
[2]叶小玉,陈娜.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决策探索(中),2021(02):69-70.
[3]刘意行.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语文新读写,2020(9):22-22.
[4]叶小燕.聚焦项目化,探索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J].语文天地,2021(06):85-87.
[5]李红莲.借助“1+X”模式,落实语文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22(03):53-55.
[6]王松舟.生活即语文 世界即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36):20-26.
- 【发布时间】2024/4/10 11:17:19
- 【点击频次】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