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构建高效的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当前各学科共同探讨的议题。当前,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学好地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与地理相关的问题时能够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因此,在初中阶段如何在短短的两年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地理学科是基础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明确了地理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意义。当前的地理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为了追求升学分数,把地理划分到文科这一版块,认为要想提升地理成绩,就要“死记硬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强调学生识记,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学生的“学”与“用”严重脱节。这样的地理课堂自然不算是高效课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的地理教学必须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自身优势,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地理、应用地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总的来说,构建地理高效课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探究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明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少地理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认为地理只不过是一门高深莫测的考试学科,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多渠道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领略地理的“美”。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地理这门学科不仅是一门“有趣”而且是“有用”的学科,可以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地理奥秘。如,在讲授《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要明确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个知识单独一个章节来讲。这就说明高技术地位的重要性,且说明高技术与工农业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那么,高技术究竟与工农业之间紧密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当作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规律的切入点。为此,笔者创设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规律:
问题一:“高技术分布在哪些地区?”这是启发学生的第一步,目的是要求学生能找出高技术的具体分布地点,以便进一步探寻其原因。这个不难,学生能够从教材上找到。
问题二:“结合分布地区想想为什么高技术都分布在这些地区?”这是第二步,学生也能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但这样引导目的是,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将分布原因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
问题三:“大家探寻一下高技术与工业分布的关系”这个问题很容易,原因的第一点就是“工业基础强”,但后面的问题才是关键:为什么要跟工业有关联,那跟农业有关联吗?为什么?其实,正儿八经的回答并不是重点,主要是希望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脑子里构建一张知识网,而不是学过之后,只懂得零星的地理知识。
虽然是一个简单的设疑,但是由于巧妙地设置了问题,并且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当前,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升考中考出好成绩,不少地理教师只注重赶教学进度和刷题,对情境活动的开展能省则省,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提升。随着升中考试的改革,学生的探究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还要特别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融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呈现出“地球公转”的实时视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清晰地观察到地球公转的动态过程,不断增强其空间意识和直观感受。这种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地理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地理知识在自己身边所起到的作用,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通过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可见,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学科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把自己的“教”与引导学生的“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起来,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的地理教学才是真正的“实用地理”,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笔者特别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中的地形、降水等因素来进行分析总结,看看哪个自主探究小组分析总结得最好。由于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而且探究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前自主预习的环节,各个小组“各显神通”,通过认真读图甚至通过网络、报纸、书籍、杂志等途径,搜集和气温分布相关的图片与知识点,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和阐述自己的成果。并且把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结合地图进行分析。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探究。通过反复训练,学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强化了读图能力,并且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具体的知识环境中去。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巧妙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让初中地理课堂变得高效,才能把教师的“教”与指导学生的“用”融合起来,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晓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读书文摘,2017(25):292-293.
[2]夏大莉,董进国.课堂教学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0):58-59.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地理学科是基础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明确了地理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意义。当前的地理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为了追求升学分数,把地理划分到文科这一版块,认为要想提升地理成绩,就要“死记硬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强调学生识记,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学生的“学”与“用”严重脱节。这样的地理课堂自然不算是高效课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的地理教学必须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自身优势,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地理、应用地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总的来说,构建地理高效课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探究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明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少地理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认为地理只不过是一门高深莫测的考试学科,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多渠道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领略地理的“美”。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地理这门学科不仅是一门“有趣”而且是“有用”的学科,可以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地理奥秘。如,在讲授《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要明确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个知识单独一个章节来讲。这就说明高技术地位的重要性,且说明高技术与工农业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那么,高技术究竟与工农业之间紧密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当作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规律的切入点。为此,笔者创设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规律:
问题一:“高技术分布在哪些地区?”这是启发学生的第一步,目的是要求学生能找出高技术的具体分布地点,以便进一步探寻其原因。这个不难,学生能够从教材上找到。
问题二:“结合分布地区想想为什么高技术都分布在这些地区?”这是第二步,学生也能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但这样引导目的是,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将分布原因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
问题三:“大家探寻一下高技术与工业分布的关系”这个问题很容易,原因的第一点就是“工业基础强”,但后面的问题才是关键:为什么要跟工业有关联,那跟农业有关联吗?为什么?其实,正儿八经的回答并不是重点,主要是希望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脑子里构建一张知识网,而不是学过之后,只懂得零星的地理知识。
虽然是一个简单的设疑,但是由于巧妙地设置了问题,并且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当前,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升考中考出好成绩,不少地理教师只注重赶教学进度和刷题,对情境活动的开展能省则省,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提升。随着升中考试的改革,学生的探究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还要特别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融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呈现出“地球公转”的实时视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清晰地观察到地球公转的动态过程,不断增强其空间意识和直观感受。这种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地理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地理知识在自己身边所起到的作用,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通过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可见,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学科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把自己的“教”与引导学生的“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起来,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的地理教学才是真正的“实用地理”,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笔者特别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中的地形、降水等因素来进行分析总结,看看哪个自主探究小组分析总结得最好。由于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而且探究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前自主预习的环节,各个小组“各显神通”,通过认真读图甚至通过网络、报纸、书籍、杂志等途径,搜集和气温分布相关的图片与知识点,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和阐述自己的成果。并且把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结合地图进行分析。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探究。通过反复训练,学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强化了读图能力,并且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具体的知识环境中去。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巧妙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让初中地理课堂变得高效,才能把教师的“教”与指导学生的“用”融合起来,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晓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读书文摘,2017(25):292-293.
[2]夏大莉,董进国.课堂教学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0):58-59.
- 【发布时间】2024/4/10 11:27:22
- 【点击频次】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