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中,初中英语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种活动。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观念将教师带入了一个误区,使他们热衷于“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搞“一言堂”,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缺乏自学能力。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自学技巧,那么他们在学习中就会“如虎添翼”、“收放自如”。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信心,养成习惯
卓别林说过,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作为人类交际语言之一的英语,相对于中国历史、地理等学科而言有其特殊性,自学要困难许多。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勇敢、大胆地尝试,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设法多接触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关心学困生,了解他们的自学能力状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树立信心。如,一位学生每天坚持预习次日的功课,英语成绩提高很快,渐渐地摆脱了不及格的阴影,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的进步,并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自从成了其他学生的榜样,该生对学习的信心倍增,英语成绩更是突飞猛进。从以上例子也可以看到,除了信心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至关重要,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名言:“教育是什么,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初中生而言,预习功课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师教授新知识前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文中的生词、句型、语法和短文意思等,它使得学生对于第二天的新课有针对性的了解。课前预习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一种联系。通过预习,学生们会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当然,好的习惯除了预习还有对功课的消化理解等。但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决定着学习的成果和效率的提高程度,对于取得好的成绩是必不可少的。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兴趣是自学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只要学生“乐”而学之,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内外的学习中。但是,兴趣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产生的,氛围的创设又是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氛围。
例如在教授“Going shopping”这课时,课前教师先在教室创设商场的情境,讲台装扮成柜台,每组请一位学生扮演“salesman”其他学生扮演“customers”,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自学日常用品的名称和句型“I want to buy...”“How much is it/are they?”学生课前自学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拓展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在班级建立互助小组,每节课都评比互助小组的预习效果,这正抓住了青少年的好胜心理,为了取得成功,大家都会努力,使得班级学生始终处于竞争学习的氛围中,促进了自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方法,培养能力
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学得好的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来学习。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层面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非常重要。如,指导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学习好的学生就知道根据音标来拼写,而学习差的却是死记硬背。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掌握音标、单词的发音入手,熟记拼读规则,注意特殊发音,辨清相似读音。如此严格要求,就能使其拼读能力大大提高,拼读质量也相对提高。除此之外,学生查阅字典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词,光靠问教师是不行的,要学会查字典,首先查到生词的意思,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判断所需词在句中的词性,根据上下文确定它的含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词组,学生应该先弄清该词组的用法,若查不到这个词,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构词知识。学会多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将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
四、把握过程,实践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必须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适应期。就拿预习来说,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从“教师抱着走”过渡到“教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要给学生预习大纲,把知识点加以概况或提出几个简单问题,学生参考资料,预习知识点或找出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二)半自主期。通过前一阶段的练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师生围绕课本一起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通过查字典等工具书寻找有关资料,并做好记录,在课堂上教师请某一组学生主讲,其他组学生提问,真正实现自学的高效性。(三)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学生参考资料,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并解答。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学生间相互补充,教师做最后总结,测试一下预习的效果如何。事实证明,把握好这三个阶段,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高效率的自学。
五、形式多样,达成目标
自学的过程也是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为了提高自学的有效性,一方面不要被单一的学习形式禁锢,学生要学会在多种媒体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使学生合理安排、使用时间,以便解决好工作、学习、生活的多元矛盾。另一方面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切入点主动学习,以最短的时间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有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翘起。”问题是你的支点在哪里?它是因人而异的。自学就如一个杠杆,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的,但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支点,找到支点,即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找到合适的自学方法,接着学生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例如,如今的英语教学中多数教材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容易理解,但有些内容离现实生活较远或知识性比较强,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即使弄清每个单词的意思,准确理解句子含义还是有些困难的。比如涉及东西方的文化、西方特有的风俗习惯等内容,给学生学习造成一定障碍。遇到这种情况时,学生可自学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遇到情节性的文章如名著的片段,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像资料,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大意。总之,多样形式的预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
总之,初中阶段教师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予学生一生的财富。学生只有学会自学,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树立信心,养成习惯
卓别林说过,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作为人类交际语言之一的英语,相对于中国历史、地理等学科而言有其特殊性,自学要困难许多。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勇敢、大胆地尝试,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设法多接触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关心学困生,了解他们的自学能力状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树立信心。如,一位学生每天坚持预习次日的功课,英语成绩提高很快,渐渐地摆脱了不及格的阴影,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的进步,并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自从成了其他学生的榜样,该生对学习的信心倍增,英语成绩更是突飞猛进。从以上例子也可以看到,除了信心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至关重要,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名言:“教育是什么,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初中生而言,预习功课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师教授新知识前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文中的生词、句型、语法和短文意思等,它使得学生对于第二天的新课有针对性的了解。课前预习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一种联系。通过预习,学生们会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当然,好的习惯除了预习还有对功课的消化理解等。但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决定着学习的成果和效率的提高程度,对于取得好的成绩是必不可少的。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兴趣是自学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只要学生“乐”而学之,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内外的学习中。但是,兴趣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产生的,氛围的创设又是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氛围。
例如在教授“Going shopping”这课时,课前教师先在教室创设商场的情境,讲台装扮成柜台,每组请一位学生扮演“salesman”其他学生扮演“customers”,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自学日常用品的名称和句型“I want to buy...”“How much is it/are they?”学生课前自学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拓展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在班级建立互助小组,每节课都评比互助小组的预习效果,这正抓住了青少年的好胜心理,为了取得成功,大家都会努力,使得班级学生始终处于竞争学习的氛围中,促进了自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方法,培养能力
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学得好的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来学习。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层面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非常重要。如,指导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学习好的学生就知道根据音标来拼写,而学习差的却是死记硬背。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掌握音标、单词的发音入手,熟记拼读规则,注意特殊发音,辨清相似读音。如此严格要求,就能使其拼读能力大大提高,拼读质量也相对提高。除此之外,学生查阅字典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词,光靠问教师是不行的,要学会查字典,首先查到生词的意思,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判断所需词在句中的词性,根据上下文确定它的含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词组,学生应该先弄清该词组的用法,若查不到这个词,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构词知识。学会多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将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
四、把握过程,实践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必须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适应期。就拿预习来说,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从“教师抱着走”过渡到“教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要给学生预习大纲,把知识点加以概况或提出几个简单问题,学生参考资料,预习知识点或找出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二)半自主期。通过前一阶段的练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师生围绕课本一起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通过查字典等工具书寻找有关资料,并做好记录,在课堂上教师请某一组学生主讲,其他组学生提问,真正实现自学的高效性。(三)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学生参考资料,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并解答。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学生间相互补充,教师做最后总结,测试一下预习的效果如何。事实证明,把握好这三个阶段,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高效率的自学。
五、形式多样,达成目标
自学的过程也是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为了提高自学的有效性,一方面不要被单一的学习形式禁锢,学生要学会在多种媒体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使学生合理安排、使用时间,以便解决好工作、学习、生活的多元矛盾。另一方面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切入点主动学习,以最短的时间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有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翘起。”问题是你的支点在哪里?它是因人而异的。自学就如一个杠杆,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的,但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支点,找到支点,即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找到合适的自学方法,接着学生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例如,如今的英语教学中多数教材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容易理解,但有些内容离现实生活较远或知识性比较强,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即使弄清每个单词的意思,准确理解句子含义还是有些困难的。比如涉及东西方的文化、西方特有的风俗习惯等内容,给学生学习造成一定障碍。遇到这种情况时,学生可自学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遇到情节性的文章如名著的片段,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像资料,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大意。总之,多样形式的预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
总之,初中阶段教师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予学生一生的财富。学生只有学会自学,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 【发布时间】2024/5/22 11:22:10
- 【点击频次】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