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程活起来

 

【作者】 1.王连杰 2.冯伟伟

【机构】 1.安徽省亳州市第十五中学(谯城中学教育集团) 2.安徽省亳州市州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淡小学低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摘 要:小学低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加强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联系,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课程要根植于课堂,又要走出课堂,让课程动起来,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现实生活问题才能解决,学生和课程的深度自然才能挖潜。
  关键词:核心素养;眼光;思维;语言动起来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观察、思考、表达”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利用学生身边的熟知的事或物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是自己在小学低年级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简单的做法。
  一、让眼光动起来 
  低年级学生表现欲强,在感知上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知识学习时常附在表层,把数学问题引入到学生身边,用眼光发现现实和数学的联系,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便可形成。如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二节“认识直角”学习内容,教材是从学生的感性出发,要求正确判断各种关于角和角大小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角有了认知,但对于直角以及直角、钝角、锐角感念和大小则比较抽象。
  课堂上我让学生拿出课前随意折叠出的角在课桌上、衣服上等找到大小相同的角,同学兴趣高涨,小眼发光,拿出自己的成果,寻找出了自己满意的答案,当学生沉浸自己动手结果的喜悦时,我又提出了要求:
  找一找自己的课桌和课本有没有相同的角?这些角和你折叠的角有相同的吗?
  学生积极行动,在同学们之间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课本、课桌角有相同的角,而自己随意折叠出的角在课桌和课本上相同的角较少。在自己启发下,众多同学把直角三角板的较大角和课桌、课本的一个角一边对齐比较时,发现直角三角板的较大的角和课桌、课本的角是相同的。学生的感性上有了升华,我就告诉同学们这样的“角”叫做直角,而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小于直角得角叫锐角的概念。同学们折叠出的角,有直角,有锐角,也有钝角。
  想想自己家里哪些物品和学习用品有直角、钝角和锐角?这是我抛给学生的第二个问题,并说给小伙伴听。
  学生有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概念后,想象列举自己家里有角的物品,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钝角和锐角。当我问到为何这些物品是有角组成的?同学们又陷入了思考,这时我告他们,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只是“角”家族成员的一部分,它们还有“平角、周角”等兄弟姐妹,大家只有到了高年级才能学到;现实生活中“角”是美丽的,也是实用的,在我们周围很多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都有“角”存在,它给我们生活增添的乐趣和好处,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好“角”,它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我们的教室、住房等建筑、桌凳和衣服等生活用品都有大量的角。抓住学生兴趣点,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被激发,这节课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二、让思维动起来 
  课堂上教师要时常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选择、判断、协作、动手中经历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用脑领略和感受数学的魅力。如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第八单元“数学好玩”第二节“重复的奥妙”的教学。我打破了教材编排,课堂上我要求同学们走出教室,再以组为单位列队进入教室,看一看那组进入班级的队列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同学们不知道我上课的目的,带着疑惑花样百出、叽叽喳喳地走出教室,又列队走进教室。热闹的每组都在等待我的表扬,我没表扬任何小组,而是用课件播放出几组按照一定规律列队进入教室的画面,教室安静下来,思考自己的列对和课件列对进入教室的不同,当我问到是否再重新列队进入教室时,同学们的激情被点燃,悄然的学着画面的样子,又重新列队走入教室;谁能说出自己队列进入教室优点?自己话音刚落,课堂沸腾了,有的说出了是按照个子高矮列队,有的说是按照前面是女同学、后面是男同学列队,有的说出了是按照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插花列队进入教室等等。课堂由热闹—安静—沸腾,在富有挑战性学习中对“重复的奥妙”有了初步认同。我回归了教材编排,出示几组不同颜色气球装饰教室的画面,让同学们说出那个教室美?为何美?很快,同学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发现装饰不同教室的规律,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当我把“规律”问题引入同学们身边时,大家发现自己衣服花纹、书包图案,家庭里的装修,学校花盆排放、彩旗排列等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设计或排放。在学生动手排列彩色方块教学环节,每个同学都能依据一定的规律快速完成学习任务。2022年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低年级学段的学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探索规律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这种规律是通过观察、实践和猜测等活动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掌握数学的美。
  三、让语言动起来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最好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就是有效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方向与位置”第二节“辨别方向”教学,我设计了三次互动活动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学习的效果。
  一是课前安排一次学生和家长郊游活动——重温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说出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四个方向。
  在家长眼里辨别方向问题是小菜一碟,郊游使每位家长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和学生一起活动。回到课堂,他们课外活动学到的知识超过了我的想象,一学生说他和爸爸妈妈站在大桥上,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后面是西,左手是北,右手是南;他的家在河的北面,大桥的东面,他的家就在大桥的东北.......;他的爸爸还告他,祖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河流多是东西走向,当你外出郊游迷失方向时,只要看到河流就会知道东西方向。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起的活动,没有压力,随性而学,学生好奇心、表现欲促使学生在家长身边学到书本知识以外的知识。
  二是以家为中心安排一次和亲戚视频活动——加深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四个方向记忆。
  似游戏实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互动过程中确认了亲戚方向也告知亲戚自己所在亲戚的方向。他们在和同桌分享视频的结果时,洋洋得意,如数珍宝。书本知识走出了课本,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是在地图上按方向找到地名——学以致用,也是检查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这是我和同学之间的互动。用地点找方向,如:我们的省会合肥在我们哪个方向;用方向找地点,如:在省会合肥的北方找到首都北京等。同学们把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运到用应用,很快的找到结果。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根植于课堂,又要走出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知识内容融入到实践和生活中,才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认识,书本知识的影子就会变成知识的本身,学生知识的学习容易掌握,运用数学解决更有劲头。
  哲学家怀特海说:“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数学由于本身的严密性与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身边的资源精心准备课前,细心拓展课中,放心放手课后,善于挖掘教材的培植点,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到一定情境中,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载体,在体验、经历中让学生到动起来,课程便会跟随学生的感悟、分析、判断,观察、思考而活起来。在“动”与“活”的共振下,学生和课程的深度自然就会被挖潜,从而实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满足生存需要、服务于社会的知识技能”的本领。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田慧生. 《觉察力对教师教育智慧生成之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2011(03)。
  [2]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发布时间】2024/5/22 11:36:40
  • 【点击频次】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