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巧用变脸艺术 规范班级管理

 

【作者】 王 丽

【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变脸,一种戏剧表演特技,表演者表演时以快速的动作改变角色的脸色或面容。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变脸”艺术运用于班级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开学之初,树立完美的“白脸”
  这里所说的“白脸”,是指偶像,是班集体形象代言人。
  学生,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多、更新快,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观念充斥着他们头脑。他们是挑剔却善意的一群,他们有时无法完善自我,却苛刻地要求老师是一个完人。这仅仅是因为:在求知的道路上,他们把老师看得比父母更重要。所以,为着这一项单纯而执着的期望,作为老师的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复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
  这个白脸,最宜在开学之初。在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认知上的“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在社会心理学中,她被称为“首因效应,”为以后的交往打造着一种“心理定势”。然而,这一印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班主任应该尤其注意自己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并且用自己最美好的德行不断填充这一印象。从仪表到谈吐举止到人品素养,都是不容忽视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漂亮或帅气,但至少可以从容大方,让人赏心悦目。不是每一个人都伶牙俐齿,但至少可以严谨而掷地有声,让人心服口服。然而,即使原有的印象很好,相处时间久了,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或出现疏漏。
  那是几年前的事情,我任毕业班班主任,有一次在课堂上,一名女同学竟然动手去打后面的一位男同学,如此蔑视我的存在。我心中的怒火“腾”地上来了,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批评了那个女生。没想到,那个女生比我还激动,居然跑出教室回家去了,从此再也没来上学。事隔一年,我又教她的弟弟,一次闲聊中,他跟我说起他姐姐(就是那位女同学)当时去打男同学的原因:上课时,是那男同学先拿文具盒去夹他姐姐的辫子。原来如此,我误解了那位女同学,以至于误了她的一生。我内疚,我悔恨,她弟弟的话如针一样刺在我的心上,并留下了深深的血印。我发誓: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千万别冲动,要先问为什么?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此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恪守着这一誓言,把班级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学生对我心服口服。
  我班有个学生徐大龙,十分贪玩,总是不做作业。跟他耐心地讲道理,他总是外甥打灯笼——照旧,那家庭作业十有八九还是不动的,考试还考过2分。我便去家访,原来他父母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平时缺少管教。我就请他的爷爷、奶奶跟老师配合。后来作业倒是按时完成了,但写的字一塌糊涂,答非所问。我又找以前教过他的老师了解,才知道他的基础太薄弱,在一年级就该留级了,一直“混”到了五年级。现在当然跟不上班了。唉!这回我真是无话可说,只剩下耐心:哪天孩子作业不做,第二天抽时间补;哪道题做错了,再单独给他讲解;稍有进步,大加表扬……就这样,孩子的成长还不算太糟:没有厌学,偶尔还有成功的喜悦。
  其实,之所以要全力扮好这个“白脸”,根本的目的还在于讲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最在乎的赞赏与批评必定是来自他钦佩或欣赏的人。当班主任被学生们认同为心目中标志着美好的高尚的形象时,许多时候便可以不怒而自威,许多道德观念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深入人心。
  二、在学生犯错时,扮演正直的“黑脸”
  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若时时以这样的讲情面去换去学生的近距离,最终只能陷入班级工作的恶性循环。因此,学生犯错时,班主任应扮好“黑脸。”老师这一形象向来以和蔼、平易而深得人心。作为一个富有经验的班主任,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应该没有距离,应该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亲近学生。诚然,人性化的教育是应该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学生的心灵,但若要以牺牲严格的管理为代价,将得不偿失。过于淡化距离,容易导致这一不良的后果。
  教不严,师之惰。学生也许会一时感激一个心软的老师,或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说话的老师可以轻松蒙混过关,然而,他却会一辈子埋怨一个不够严厉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身上所承担的重大的教育任务,绝大部分讲转化为他以后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做人的方法与准则。获取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不是一种乞讨,而是用自身人格的魅力与对学生一生负责的严谨态度去赢得。谁又能说严厉的处罚就不是一种关爱?试问为人父母者,有谁从未呵斥、告诫、惩罚过自己的孩子?一贯严格的要求和偶尔严厉的处理,又有谁会怀疑不是为了孩子好呢?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心软是没用的,打不下脸面也是没用的,这样只能教学生能够也同样不能明辨是非。必须遵循一条公平的原则,一视同仁,该管则必管。
  三、在有学生差异时,扮演宽容的“佛脸”
  佛心,包容一切,佛面,宽容慈爱。然而,宽容紧承严厉而来,矛盾吗?不。学生违纪后适当的处罚是严格的管理不可或缺的,但这并不排斥班主任从心底对学生的宽恕。也就是说,任何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都不能造成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偏见,反而应该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他的转变与进步。
  目前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往往是不断摧毁自信的过程。现在的很多老师都在演“刽子手”的角色,好心办坏事,好心办错事。用温柔的手做了非常残酷的事。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对孩子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计较表扬的。对于他们来说,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一种肯定,都会激起他们非常强烈的情感,扬起他们希望的风帆。当孩子失望时,老师的一声鼓励“你行,你一定行。”会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只有孩子充满自信,才会使他们在生活中不畏惧挫折。所有的孩子都有最适合他表演的舞台,所谓的差生,最根本的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老师对他缺乏信心。一旦这些孩子找到自信,他们就宛如折断翅膀后复原的小鸟,可以重新飞翔了。
  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予一点“爱心”。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进程,就是师爱的付出和流露过程。但教师的付出是有代价的。我不会忘记,那还是我孩子小的时候。有一天放晚学后我去家访,农村的家长见到老师很热心,他们与我交流了很多,我访了这家又去那家,结束回家时,街上已是灯火阑珊。而当我回到家里,看到7岁的女儿抱着书包蹲在门口,我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是啊,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但班级学生也是我的孩子啊。
  每当他们受挫折,犯错误时,我就给他们爱的“及时雨”。如我班有一位男生,有一天上课打不起精神,我就找他谈心,可他沉默不语。在我的耐心开导下,他只说了一句“我爸妈打架了”。于是,我及时走访家长,了解到其父母在闹离婚,经过我多次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后,他的父母和好了,学生的情绪也稳定了。
  古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是必不可少的。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的班会,经常会变成学生的“优点发布会”。在这个会上,同学们互相发现优点,赞扬优点。在赞扬的同时还会委婉地提出他们在某一方面仍需改进的地方。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更可贵的是:他们知道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四、在跟学生相处,用上真诚的笑脸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有一句批评不正之风的话说得很精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用在教育上,也很发人深思。说你行了,不行的人慢慢地也就行了。很多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不断地奋发努力,最后获得成功。我今年教的学生中,有个女孩叫凡凡,她组织能力很强,平时是老师最得力的小助手。但她的智力水平只是中等而已。第一次语文测试,她只考了84分,这样的成绩在班里是中游,为了树立她的信心,提高她在同学中的威信,我在报分数时,故意多报了6分,然后我说试卷等期末考试前再发下来。她毫不知情,很高兴地坐那里。第二次测试,她真的考了90分,我也跟上次一样,给她考了93分,是我班的最高分,还说她是我们班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奖励给她一个作业本,她别提有多高兴了。第三次测试时,她真考了94分,且是我班的最高分。看着她甜甜的笑,我也觉得十分欣慰。
  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都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不能静止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应该经常转换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表现,尽可能地原谅学生很多小缺点,挖掘并利用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充分发挥。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叫小虎的学生,近阶段成绩直线下降。他爱面子,性格倔强。鉴于这些,我找他谈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近来你的成绩有些滑坡,请找找原因好吗”?用“滑坡”一词,没伤其自尊心;一个“请”字,体现出客气和尊重。他很爽快地谈了自己不安心学习的情况之后,我们共同商议了改进方法。如果这样,学生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主动参与,那还有什么“山”跨不过去,什么“河”趟不过去呢?因此,我们说赏识教育必定能拨动孩子进取的心弦。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所以我们要以鼓励作为学生引路的先知,为他们预示光辉的明天,我们应随时准备好为那些落伍者包扎伤口,用最具母性的爱去鼓励、去安抚躁动不安的稚嫩的灵魂,而不是一味地去揭孩子们的疤痕。
  如果将美丽的宽容,足够的爱心,持久的耐心,嫁接到欣赏、鼓励的琼枝上,结出的果实将会更加丰硕。前行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会拥有一片灿烂的天空。在班级的苗圃里,花开得灿烂当然另人赏心悦目,但不是每朵花都如园丁所愿而开得鲜艳,他们或许缺少阳光的照耀,或许缺少雨露的滋润,班主任应学会用真爱、真情、真心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去消除因受不良影响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去点燃他们心中一盏明灯。
  班主任老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代言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护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班级事务,只要准确把握“变脸”时机,巧妙运用“变脸”艺术,一定能缔造良好的班集体。
  • 【发布时间】2024/6/5 15:44:22
  • 【点击频次】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