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作者】 郭晓莉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曙光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言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书面语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文言文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课文的教学均依附朗读、讲述、理解来进行。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做到读“文言”之美、创“情境”之趣、回“寓意”之道,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关键词:文言文;小学阶段;朗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寓意 
  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设置篇幅简短、含义深刻的文言文。小学生在刚接触文言文时大多是不理解的,只能死记硬背,熟读成诵,所以教师们越来越关注文言文的教学。那么教师该如何去教学小学中的文言文,用什么方法能让小学生有效的学习文言文呢?下面我将从自己反复实验后得到的一些方法进行浅谈。
  一、读“文言”之美
  有句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教学文言文必须要用到一种方法,那就是“读”。因为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文言文,一般篇幅较短,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无论是哪篇文言文都应该以读为基础。
  1.读的准准的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的第一层面就要把字音读准,可以按照以下环节进行,先听读,再自读,然后展示读,最后愿意读的齐读。听读可以是听录音或者是教师范读,这样带着任务去读会更注意文中的易读错的字;自由读环节学生在找到生字或者易错字的读法后会更注意如何把字音读准:展示读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一个环节,学生会更认真地读;最后愿意读的齐读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学生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综上,此环节读的准准的就轻而易举了。
  2.读的顺顺的
  读的顺顺的最重要的是要划分节奏去读,此环节的节奏划分最好还是教师去承担。对小学生来说,读通顺文言文是基本要求,而节奏的划分则是此环节的重点。如在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时,其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这样断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是一个设问句,教师在指导断句时应该重点强调。新课标中也有提出,要通过诗文的节奏、声调来感悟文章的情感。
  3.读的明明白白的
  小学学习的文言文虽然是篇目浅显短小,但基本都能蕴含大大的道理。在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再读文章,边读边思考,读出深意。无需多解释,读着读着意思就出来了,古文的韵味就出来了,对古文的内容也就慢慢有了理解。《囊萤夜读》中读到“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时,让学生思考这件事印证了文中的哪个词语,学生深刻体会到车胤“恭勤不倦”的品质。
  4.读的古古的
  读的古古的这里的“古古的”,是指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将节奏放慢的读,摇头晃脑的读,读出古文的韵律美。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是设计了一个分角色给动画配音的环节,学生在此环节既有了参与感,也增加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这里教师可以进行范读,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学生会迅速的进入到状态,读出古文的韵味儿。
  二、创“情境”之趣
  1.发布情境任务
  情境任务一旦发布,自然而然就能把学生带入其中。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这课时,先给学生发布一张“幽默故事大赛”的邀请函,谈话导入班级要举行幽默故事大赛,讲出你收集到的轻松又有智慧光芒的故事。学生简单交流后,教师引导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是有很多,那用文言文来讲故事你试过吗?在交流中让学生知道了孔君平和杨氏子在拿姓氏做文章,之后孩子们仿照文中的句式各自在小组内拿姓氏讲幽默故事,本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习了新知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多媒体技术逐渐融入到教育事业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渐被转变。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中,动画加上视频的穿插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文言文与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形象,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进行《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我在课堂开始为学生展示了《司马光砸缸》的动漫短片,其中的画面形象、生动,并且画面有着较强的趣味性,简洁、直白的语言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通过观看有趣的动漫短片,了解了故事的发展,我就及时带领学生回到课文,带领学生学习了这篇文言文,学生在整节课堂中的兴趣高涨,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结合生活事例进行情境表演
  小学语文课本情景剧表演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是这样做的:孩子们,你们认为谁说的有道理呢?分析完观点,从生活中找例子。一位学生说,爬山的时候远远的一个山,看起来非常的小,可站在山脚看却非常的高大,这不正是近大远小的道理吗?另一位孩子说,冬天房间里的暖气管,离得近觉得很暖和,离得远没有那么暖和,他认为远凉近热似乎也很有道理。两个孩子都是用从生活中发现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家想不想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你们也来辩一辩,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们辩得针锋相对、辩得斩钉截铁。两位同学加上动作上台进行表演,无论是语气还是动作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瞧!这《两小儿辩日》的场景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之上。课堂氛围一下就被带入到了最高点。
  三、回“寓意”之道
  小学阶段的每一篇小文言文都保证了内容、逻辑完整和独立,保证了学生学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而不是只截取某一段内容,缺少上下文语境,那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体理解,不能很好的体会其中的寓意。
  1.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小学阶段的每篇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小小的故事都蕴含大大的道理。以教学《铁杵成针》为例,因为李白这个人物学生们都很熟悉,学过了他的很多佳作,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寓意,教师在学生通读文章后要求小组内结合注释先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再来讲一讲从李白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由于是学生相互交流时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明白的寓意,所以他们记得也牢固,本课的教学目标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2.改写全文,寓意延伸
  小学阶段出现的文言文大都是他们曾经读过的白话文故事,如《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所以在学习这类文言文时相对轻松,在读的基础上先明确寓意,再发布任务改写故事,此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小练笔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寓意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大多数学生就做到了将寓意牢记于心。向司马光学习他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遇到事情深入考虑问题的重要性,及时解决问题;在精卫的身上学习她的坚定、勇敢、持之以恒的精神。学生在这一环节,都能结合寓意去改写全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3.走入文本,以理规劝
  以《守株待兔》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例:看来这个农夫需要帮助,请四位同学情境还原,一人演农夫,其余三人分别扮演邻居张老汉、街坊王大嫂、和衙门里的官差张大人。并明确在宋国的时候,田地是朝廷的,土地是分给农民种的,并不按时耕种则是犯法的。学生劝说期间就已经明白其中蕴含的寓意,不能想着徒劳而获,要脚踏实地。接着说,这个故事假如一直发生到了今天,有两个人等着你去劝他们。一是你的同学在一次考试的时候遇到他曾经做过的题,得了高分,于是他总觉得每次都会遇到,他就不复习了。二是你的哥哥中了彩票,于是他觉得每次他都会中,他也不去上班了。学生在劝说中就已经将寓意和道理牢记于心了。
  总之,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难点,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可以让学生从读中悟亦或是创设情境进行寓意或道理的深入理解。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必须以朗读为基础,以创设情境为基本,以理解寓意为目的去教学,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在。
  参考文献:
  [1]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6):12-15.
  [2]刘同占: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建设,2021.1
  • 【发布时间】2024/6/5 16:07:53
  • 【点击频次】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