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刍议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作者】 周学军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外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补充。本文指出了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教学实际阐述了进行课外阅读选材的具体操作过程。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阅读材料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除了有效地利用教科书以外,教师设法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就变得至关重要。课文是学生语言学习最重要的素材和依据,但是只阅读教材上提供的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读物上。
  一、内外并举,循序渐进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除了有效地利用教科书以外,教师设法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就变得至关重要。课文是学生语言学习最重要的素材和依据,但是只阅读教材上提供的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读物上。
  1.将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和课外材料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
  课外材料是课内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是课内知识的延伸和夯实,所以要与课内紧密相连。比如牛津英语“8B France is calling”这课主要是和旅游有关,那么选择这课的阅读材料最好是关于旅游的,让学生除了在课本上获得仅有的一些法国旅游小贴士,还可以从课外获得有关法国的很多人文、地理等知识。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上网搜寻有关法国的人情风俗的英文文章,然后在课堂上做一个展示和简介,作为海报的形式来介绍给各位同学,如有关埃菲尔铁塔的历史、卢浮宫的简介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增加学生的乐趣。
  2.循序渐进,驾驭完美梯度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进行多渠道的培养,才能改变课外阅读薄弱的现状,材料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日积月累,改编成一套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有的阅读教辅。如为了辅助“France is calling”的教学。我删选了很多有关旅游的文章,但最终选定三遍材料来辅助这课的教学。课前阅读材料是要为课文教学作铺垫的,内容要与课文关联但是又要有其独特的引人之处,所以多选择以介绍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为主。因此我选了一篇简单易懂的文章《Paris》。主要介绍巴黎的历史、艺术文化等。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有所知,有所得。课时阅读材料是要和课堂教学同步,巧妙配合教学,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又对课堂内容作了一个补充和完善。因此我选了一篇有关“the Eiffel Tower”的文章。学生饶有兴趣的阅读完后,我乘胜追击,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请他们回家搜寻有关“the Oriental Pearl Tower”的文章。比一比,评一评,看谁对东方明珠了解的最多。而课后阅读更多关注学生视野及知识的拓展,让他们知道除了法国还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国家。因此我选了一篇旅游串串烧的文章,集新加坡、旧金山和加利福尼亚为一体的文章。读后,从他们兴奋而渴切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旅游的热爱和向往。
  二、难度适中,趣味相投
  我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他们认为最能吸引他们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有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篇幅适合,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生动有趣并最好配有漂亮的插图。那么教师又将如何巧选并且选好这些材料,真正把阅读落实到位呢。众所周知,各学生的学习资质和自身能力都存在的一定差异,所以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把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初中高级。这样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也应分三个等地。如此才能保证学生一天一文,个个能读的效果。其次,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年龄的成长而变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适时的观察学生的心理转变,通过长期观察我发现课外阅读与学生心理成长的关系。预初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但又不失纯真可爱,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主,所以我们应多选择简单易懂的笑话、幽默有趣的简易漫画、连环画等。生情并茂的图文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又让学生印象深刻。而到了中高年级阅读材料的选择就不失实用性、时效性和真实性。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情感,对社会都有一定的感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都有一定的想法。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励志文章和情感美文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比如21世纪英文报上有一个小栏目“extra credit”,学生对此感触很深。
  三、体裁多样,题材丰富
  材料内容要丰富多彩,融合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生活琐事、新闻报道、政治经济、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力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选材时各种类型的文章都应有所涉及,科普类文章也应占一定比例,以符合考纲要求。因为科普类文章恰恰是同学们最头痛和最反感的一类体裁,而却又是中考命中率很高的体裁。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合理的渗透和巧妙的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这类文章。牛津教材中涉及到很多当代的热点问题,如环境、资源等,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展开,对于一些好奇心强的学生会自觉主动地探究这些问题,会到网上搜寻有关此类问题的英语文章,教师应善于观察,紧抓学生的心态,有意识的选择并指导学生阅读能够反映社会热点,与时俱进的材料,使他们真正了解到这些问题的迫切性。既增加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又能辅助课内的教学。其二,教材上的材料对于学生来讲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多数学生对此失去兴趣,而很多英语美文读后能够触动人类的心灵和良知,每每读完一篇,让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作为教师,要做生活的鉴赏者,平时多注意收集此类文章,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既提高了英语审美力,又能得到一次心灵的洗涤。汶川地震最感人的一首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我在网上下载了英文版《Child,Take my hand》,让学生阅读。结果很多同学看完泪流满面。
  “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独特的个性。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善用,巧用课外阅读材料。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课外阅读实践关键贵在坚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 【发布时间】2024/6/5 16:09:06
  • 【点击频次】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