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考试改革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初中语文考试改革应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顺利推进新课改实验为归宿,让最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学校和师生在考试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考试改革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积极开展初中阶段语文考试的改革,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以考试和命题改革为杠杆,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保障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
一、初中语文考试改革的多元性
1.改革命题目标
在体现中考甄别、选拔性质的同时,大力增强命题的指导性和促进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指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应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2.改变试卷风格
改革试卷及考试过于严肃、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缺乏情感的面貌,由学科本位向以人为本转变,体现目中有人、为考试服务的精神,体现命题者与应考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民主和谐的关系,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试卷精心设计用语亲切的卷首指导语,在题干的设计和试题材料的选择上也要力图消除考生对考试的紧张、敬畏心理,使考生考好、爱考以至好学。
3.改革试题来源
彻底改变以本为本“原装、小包装、大包装”的命题观和传统做法,树立“只认课标,不论教材”的命题观和命题原则。试题源于课内,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既不搬抄陈题、成题,也不盲目模仿高考题和外地中考题,或原创自编,或加工改编,具有鲜明的原创色彩和个性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4.改革试题内容
(1)学习化。试题由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向突出考试的教育功能转变,在加强试题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教育性上下工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重视指导学习方法,宣传新课改理念,使考试活动成为一次重要的教育活动,使考试同时成为学生再学习的过程。
(2)开放化。以往的试题过于关注课本,侧重标准化考试,已不适应当今教育和考试改革的要求。语文试题内容应由封闭走向开放,具有鲜明的开放特点。从试题材料的课外化到众多试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试题内容的生活化到主观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的大量增加,从试题的整合性到迁移性,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科教学由教师向学生开放,由教材向生活开放,由课堂向社会开放,由认知向创造开放,开创更具开放性、更有生机的学科教学新面貌。
二、初中语文考试改革的效用性
1.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是命题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真实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需要,是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必然选择。语文如同体育、音乐,属于技能型学科,而非知识型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语文是什么”、“学语文学什么”这些首要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要克服语文知识化、知识系统化的偏向,在教学中适度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既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更着重培养学生的书写、口语交际、阅读、写作与修改、综合实践等方面的语文能力。把握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明确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能力立意的语文体系,让学生学习该学的、有用的语文,这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大力改造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
课堂教学是以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灌输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这是语文教学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基本保证。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为学而教,教学生学习,走出“以教代学”的误区,把时间还给学习,把学习还给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使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帮助而无法代替。语文素质从本质讲是一种技能,而要形成技能只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语文。改革已成传统和习惯的课堂教学主体和方式,在理论层面大多数教师是认同和赞成的,但在实践中却会遇到不少暂时的困难。主要的出路是要对学生加强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指导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任,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要务,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重点,构建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
对语文教材的认识和使用,历来存在种种误区。语文教材与其他知识性学科的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材并非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而只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例子”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能力立意的语文考试必然要求试题取材于课外,否则考试就失去了起码的信度和效度。因此,以讲解完几个单元的课文为任务,以认知教材为目标,这种“以本为本”的语文教学完全脱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指导,不能正确贯彻教材的编写意图,与命题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命题改革后,一些教师和学生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教材至上”走向“教材无用”论,其结果必然会是学生消极,教师茫然,教学无序,质量下降。对语文教材的正确认识和使用应该包含下面两个方面。一方面,教材只是个“例子”和手段,而且绝不是语文学习唯一的“例子”和手段。语文学习不是简单地学习教材,认知教材,而是使用教材来学语文,即所谓“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教材来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学科素质和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现行新教材较旧教材已有了很大的改善,是我国语文教材建设的最新成果之一,是目前初中师生从事语文教学比较好的依据和凭借。师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并且应该取舍、补充甚至超越教材,但对大多数师生来说,以教材为基本教学材料,科学地使用好教材,是从事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总之,初中语文考试改革应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顺利推进新课改实验为归宿,这样才能让中考携带着一股富有改革和创新气息的清新之风赢得广大学生、教师的肯定和好评,才能使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是否会吃亏的疑虑冰消瓦解,才能让最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学校和师生在考试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哈进文.新课程新实施新认识[J].青海教育,2005,(Z2).
[2]王红果.我们是怎样进行新课程改革的[J].内蒙古教育,2004,(03).
[3]王琴.不要让新课程改革成为追“新”族[J].宁夏教育,2006,(0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考试改革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积极开展初中阶段语文考试的改革,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以考试和命题改革为杠杆,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保障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
一、初中语文考试改革的多元性
1.改革命题目标
在体现中考甄别、选拔性质的同时,大力增强命题的指导性和促进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指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应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2.改变试卷风格
改革试卷及考试过于严肃、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缺乏情感的面貌,由学科本位向以人为本转变,体现目中有人、为考试服务的精神,体现命题者与应考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民主和谐的关系,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试卷精心设计用语亲切的卷首指导语,在题干的设计和试题材料的选择上也要力图消除考生对考试的紧张、敬畏心理,使考生考好、爱考以至好学。
3.改革试题来源
彻底改变以本为本“原装、小包装、大包装”的命题观和传统做法,树立“只认课标,不论教材”的命题观和命题原则。试题源于课内,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既不搬抄陈题、成题,也不盲目模仿高考题和外地中考题,或原创自编,或加工改编,具有鲜明的原创色彩和个性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4.改革试题内容
(1)学习化。试题由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向突出考试的教育功能转变,在加强试题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教育性上下工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重视指导学习方法,宣传新课改理念,使考试活动成为一次重要的教育活动,使考试同时成为学生再学习的过程。
(2)开放化。以往的试题过于关注课本,侧重标准化考试,已不适应当今教育和考试改革的要求。语文试题内容应由封闭走向开放,具有鲜明的开放特点。从试题材料的课外化到众多试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试题内容的生活化到主观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的大量增加,从试题的整合性到迁移性,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科教学由教师向学生开放,由教材向生活开放,由课堂向社会开放,由认知向创造开放,开创更具开放性、更有生机的学科教学新面貌。
二、初中语文考试改革的效用性
1.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是命题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真实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需要,是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必然选择。语文如同体育、音乐,属于技能型学科,而非知识型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语文是什么”、“学语文学什么”这些首要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要克服语文知识化、知识系统化的偏向,在教学中适度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既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更着重培养学生的书写、口语交际、阅读、写作与修改、综合实践等方面的语文能力。把握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明确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能力立意的语文体系,让学生学习该学的、有用的语文,这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大力改造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
课堂教学是以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灌输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这是语文教学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基本保证。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为学而教,教学生学习,走出“以教代学”的误区,把时间还给学习,把学习还给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使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帮助而无法代替。语文素质从本质讲是一种技能,而要形成技能只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语文。改革已成传统和习惯的课堂教学主体和方式,在理论层面大多数教师是认同和赞成的,但在实践中却会遇到不少暂时的困难。主要的出路是要对学生加强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指导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任,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要务,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重点,构建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
对语文教材的认识和使用,历来存在种种误区。语文教材与其他知识性学科的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材并非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而只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例子”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能力立意的语文考试必然要求试题取材于课外,否则考试就失去了起码的信度和效度。因此,以讲解完几个单元的课文为任务,以认知教材为目标,这种“以本为本”的语文教学完全脱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指导,不能正确贯彻教材的编写意图,与命题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命题改革后,一些教师和学生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教材至上”走向“教材无用”论,其结果必然会是学生消极,教师茫然,教学无序,质量下降。对语文教材的正确认识和使用应该包含下面两个方面。一方面,教材只是个“例子”和手段,而且绝不是语文学习唯一的“例子”和手段。语文学习不是简单地学习教材,认知教材,而是使用教材来学语文,即所谓“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教材来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学科素质和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现行新教材较旧教材已有了很大的改善,是我国语文教材建设的最新成果之一,是目前初中师生从事语文教学比较好的依据和凭借。师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并且应该取舍、补充甚至超越教材,但对大多数师生来说,以教材为基本教学材料,科学地使用好教材,是从事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总之,初中语文考试改革应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顺利推进新课改实验为归宿,这样才能让中考携带着一股富有改革和创新气息的清新之风赢得广大学生、教师的肯定和好评,才能使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是否会吃亏的疑虑冰消瓦解,才能让最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学校和师生在考试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哈进文.新课程新实施新认识[J].青海教育,2005,(Z2).
[2]王红果.我们是怎样进行新课程改革的[J].内蒙古教育,2004,(03).
[3]王琴.不要让新课程改革成为追“新”族[J].宁夏教育,2006,(04).
- 【发布时间】2024/6/26 16:41:03
- 【点击频次】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