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教学举措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和运算技能的培养,而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更加注重学生数学眼光、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培养。本文以小学五年级数学西师版教材为基础深入探讨数学思维的概念、数学思维的培养意义,以及如何在数学课堂上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培养;教学举措
数学思维作为一种数学学科才能培养和实现的思维类型,其在促进人的理性思维形成中具有其他学科不曾有的学科培育优势。新课标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践行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实践中加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教学课题。在这两年教学展开中我加大了对此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收获。
一、数学思维的概念界定和培养意义
(一)数学思维的概念界定
数学思维,简而言之,是指在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中所运用的有别于其他学科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它涉及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归纳类比等多个方面,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维不仅关乎数学问题的解释、解决,更影响着学生未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意义
1.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学会更加严谨、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思维强调问题的多角度分析和解决,加强其培养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未来发展奠基。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数学思维已经成为许多行业和领域的基本要求。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是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课堂上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教学举措
思维培养既不是一蹴而就的瞬时实现也不是一策到底的简单形成,而是需要教师在持久战和多样化策略运用中做文章。接下来我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西师版数学教材我认这样一些教学举措可以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埋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测量并计算教室、黑板、窗户等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内化,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二)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探究式学习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和信任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活动,在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分数的产生和探究其表示方法,从而深刻理解分数的本质。
(三)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辅助学生思维发展
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形象化的有效手段,其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建构和内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公式、定理。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时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或3D动画来展示立体图形的结构和特点,在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而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四)设计层次性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巩固和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和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现实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既包括基础题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包括拓展题来挑战学生的思维极限。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就可以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五)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
在培养数学思维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落实到课堂上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如“一题多解”、“编题训练”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直觉。同时,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新颖思路,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具体实施案例
再好的举措也需要教学运用来验证。接下来我们以小学五年级数学西师版教材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例来阐述如何具体实施上述教学举措。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课之际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问学生:“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大小应该怎么办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高度集中,更有动力学数学。
(二)注重探究过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组际探究,利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三)利用教具辅助。使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以及透明容器(如水槽)作教学辅助,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直观来验证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正确性。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切割与拼接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体积公式得来的推导。
(四)设计层次性练习。设计包含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的练习题组。基础题可以是“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体积”的变式;提高题如“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和其中两个维度求第三个维度”;拓展题如“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如何估算其体积”等。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我们就可得到巩固和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效果。
(五)鼓励创新思维。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设计一个能够装下指定体积物品的包装盒”等,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发挥创造思维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信心。
四、结论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课程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目标和肩担责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探究过程、利用教具辅助、设计层次性练习以及鼓励创新思维等教学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现实和教材内容灵活运用这些举措,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更多锻炼机会,真正把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学科优势变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平台,为他们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肖琼,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问题及策略[J].学生之友,2013年。
[2]劳绮琼,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探究[J].科教导刊,2017年。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培养;教学举措
数学思维作为一种数学学科才能培养和实现的思维类型,其在促进人的理性思维形成中具有其他学科不曾有的学科培育优势。新课标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践行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实践中加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教学课题。在这两年教学展开中我加大了对此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收获。
一、数学思维的概念界定和培养意义
(一)数学思维的概念界定
数学思维,简而言之,是指在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中所运用的有别于其他学科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它涉及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归纳类比等多个方面,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维不仅关乎数学问题的解释、解决,更影响着学生未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意义
1.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学会更加严谨、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思维强调问题的多角度分析和解决,加强其培养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未来发展奠基。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数学思维已经成为许多行业和领域的基本要求。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是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课堂上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教学举措
思维培养既不是一蹴而就的瞬时实现也不是一策到底的简单形成,而是需要教师在持久战和多样化策略运用中做文章。接下来我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西师版数学教材我认这样一些教学举措可以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埋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测量并计算教室、黑板、窗户等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内化,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二)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探究式学习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和信任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活动,在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分数的产生和探究其表示方法,从而深刻理解分数的本质。
(三)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辅助学生思维发展
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形象化的有效手段,其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建构和内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公式、定理。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时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或3D动画来展示立体图形的结构和特点,在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而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四)设计层次性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巩固和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和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现实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既包括基础题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包括拓展题来挑战学生的思维极限。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就可以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五)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
在培养数学思维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落实到课堂上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如“一题多解”、“编题训练”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直觉。同时,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新颖思路,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具体实施案例
再好的举措也需要教学运用来验证。接下来我们以小学五年级数学西师版教材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例来阐述如何具体实施上述教学举措。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课之际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问学生:“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大小应该怎么办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高度集中,更有动力学数学。
(二)注重探究过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组际探究,利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三)利用教具辅助。使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以及透明容器(如水槽)作教学辅助,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直观来验证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正确性。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切割与拼接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体积公式得来的推导。
(四)设计层次性练习。设计包含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的练习题组。基础题可以是“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体积”的变式;提高题如“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和其中两个维度求第三个维度”;拓展题如“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如何估算其体积”等。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我们就可得到巩固和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效果。
(五)鼓励创新思维。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设计一个能够装下指定体积物品的包装盒”等,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发挥创造思维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信心。
四、结论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课程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目标和肩担责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探究过程、利用教具辅助、设计层次性练习以及鼓励创新思维等教学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现实和教材内容灵活运用这些举措,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更多锻炼机会,真正把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学科优势变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平台,为他们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肖琼,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问题及策略[J].学生之友,2013年。
[2]劳绮琼,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探究[J].科教导刊,2017年。
- 【发布时间】2024/6/26 16:43:14
- 【点击频次】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