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力因素

 

【作者】 熊思婕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们可以把学习活动看成一个系统,它是由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是操作系统,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另一个是动力系统,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品质。在学习活动中,动力系统虽不直接参与知识信息的接受、加工和处理,但是它对学习活动却起着促进或阻滞作用。积极的个性品质能促进和推动信息的接受、加工和处理,消极的个性品质则起阻碍、干扰的作用。因此,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历来为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们所重视。
  在动力因素中,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早就为国内外教育家所注视。在我国,历代教育都把“立志”作为学习的根本。在西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动机主要由内驱力、期望、诱因三种因素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包括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由想了解、理解知识,要阐明与解决问题的欲望而产生。它是从学习的求知欲、兴趣、好奇心等派生出来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与一个人的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尊心、自重、自信的积极的自我观念,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誉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与工作。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老师或同学们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在学生学习目标没有确立之前,附属内驱力对推动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的作用。不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附属内驱力的强度会不断减弱。
  学生的学习期望主要来自社会、父母师长和自己。社会、家庭、师长对学生的希望、要求影响着学生的期望水平。一般说来,要求越高,学生的期望水平就越高;不过,如果要求过高,学生经努力仍达不到所期望的要求,就会降低期望水平。因此,家庭、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要求应该顾及学生的能力、兴趣,应该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希望或要求。
  期望还与学生的成绩正相关。如果学生在学习上经常获得成功,能促使其期望水平的提高。反之,失败的经验会使他们修改或放弃原有的期望水平。
  诱因可分为理智诱因、情绪诱因、社会诱因三种。人类的学习是理智行为,在学习中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进展的情况,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情绪诱因主要是通过奖励或惩罚加强刺激。成绩好的,不但要使他们知道自己的成功,还要奖励他们,以引起愉快的情绪,勉励他们继续努力;成绩差的,不但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失败,还要批评他们,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催促他们重新努力。不过,过多的惩罚能引起学生的不良情绪,“内倾者”会因屡受惩罚,变得胆怯、怕羞、自卑以至自暴自弃。外倾者会因屡受惩罚变得倔强、不满、心存报复以及做出种种不好的行为。社会诱因包括竞赛、合作、社会助长等。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开展竞赛和合作,对学习动机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社会助长是在自己做的同时,再加上“别人也在做着”的刺激,从而起到相互鼓励、相互影响的作用。社会助长虽无竞争的动机,然而在态度上多少总发生一些竞争的倾向,人们学习工作起来也就更加努力。
  动力因素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也早为教育家、心理学家们所注视。美国心理学家曾对800名男性青年进行了30年的追踪,调查表明,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进取心、有坚持性、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品质。
  动力因素对学习的推动、促进或阻滞作用虽然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可是,在前一段时间,我国却出现过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动力因素的现象。有些人认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老生常谈,学生不感兴趣,不必多讲,有些学校将追求升学率作为主要目标,放松了学习目的性教育。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等方面的工作也遭到许多老师的忽视,他们采取的有些措施还有损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大容量的练习,许多学生处于长期的过度疲劳之中,增长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和厌倦心理;有的学校采用选拔性的试题来考学生,每次考试,都有一批学生成绩不及格,学生屡遭失败之后,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有的学校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之后,都根据考试的总分排列学生的名次,挫伤了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有的教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训斥、挖苦,使不少学生蒙受委屈,学习情绪低落;有的老师抓一头(学习尖子)放一头(学习差生),使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严格要求。
  最近,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上述问题严重性,开始重视动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不少同志除了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进一步进行探讨外,还对情感的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乐学思想的科学基础和乐学教学的策略、人格的素质对学习的影响、教学艺术的功能与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例如他们提出情感的六大功能:调节功能——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作用;动力功能——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强化功能——情感具有巩固或改变个体行为效能;感染功能——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以影响的效能;迁移功能——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信号功能——情感通过表情外显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他们提出关于“乐学教学”的策略:(1)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注意学生的交往、尊重、娱乐、探索的需要;(2)精、深、新的教学内容,注意教学的价值度、结构度、困难度、新颖度;(3)促进教学过程的积极化,注意教学的情绪场、合作性、个性化、个别化;(4)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5)有效学习,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6)鼓励性评价,借助于教学评价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适当而恰当的鼓励。这些研究都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对教学中如何发挥动力因素的作用有着指导意义。近几年来还有不少同志对如何发挥动力因素的作用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例如,上海市闸北区八中实施的“成功教育”,通过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挖掘“后进生”的潜能,使“后进生”的心理素质迅速提高,从学习的失败者转变为学习的成功者,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校的教学质量。还有一些学校目前正在试行“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等教改试点,这些试点对进一步总结动力因素的作用有很大的好处。不过,从总的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智力因素和动力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需要有更多的同志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 【发布时间】2024/6/26 16:47:24
  • 【点击频次】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