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如何能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我们初中数学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系统训练,高效低负”的实验,本文作者介绍了在实验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做法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初中数学比较抽象,学习任务又比较重,因而教过初中数学的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不尽如人意,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们进行了“系统训练,高效低负”的实验。下面是我们在实验中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我们面临的教学现状是,教师讲完课之后,就找一本资料让学生做,有的是二本、三本,还要印制大量的练习卷,这些大多是没有精心设计的,初一可能练到初二、初三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初二可能练到初一已经牢固掌握的内容,初三也可能练到初一、初二已经牢固掌握的内容,而且难度把握不是很恰当,学生做起来吃力,老师讲解不遗余力,既浪费时间,又收效不大,甚至有的题目讲过多遍,学生在考试时还是做错。造成这样事倍功半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考虑。
系统论的观点是现代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就是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设计和实施,以求获得整体大于部分的效益。我们要把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加以考虑,初一是基础,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的培养;初二是关键,在知识不断加深加宽的过程中着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三是重点,整个初中数学知识在个阶段得到了融合,应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由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
每一学期要作为一个子系统来加以全面考虑。我们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研究课来上,一节课要掌握的东西可能很多,我们要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讲深练透。每三节课安排一次阶段复习,对这一阶段的内容进行疏理、巩固,补充适量的典型例题,进行复习训练。一章上完后要进行单元复习,然后进行单元测验,单元测验要把握好知识点的分布和标高。这样,每一阶段的复习进行了及时强化,每一单元的复习进行了再次强化,充分考虑了时间间隔的效果,一次次螺旋上升。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练习设计也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知识点的分布,题型的安排,技能的训练,思想方法的渗透,难度的考虑等方面综合设计,才会事半功倍。
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1.分层教学,异步提高。
一个自然班无论如何总是存在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中如果“一刀切”,有些学生会“吃不饱”或“吃不消”。我们可以采取将好、中、差三类学生分为A、B、C三组,对A组学生侧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对B组学生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对C组学生侧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提问,演板,作业,个别辅导等方面区别对待。难的问题让A组学生回答,一般问题由B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由C组学生回答;难一点的题目由A组学生演板,一般题目由B组学生演板,简单题目由C组学生演板;作业难度以B组为基准,和课本上的“B组复习题”或“综合运用”水平相适应;A组适当加深,与课本上的“C组复习题”或“拓广探索”水平相适应;C组与基础练习为主,与课本上的“A组复习题”或“复习巩固”相适应,总之,要使学生尽量在“最近发展区”取得进步。课外辅导对A组学生主要是学习方法指导,对B组学生主要是解疑答难,对C组学生主要是端正学习态度和弥补知识缺陷。当然,分组不可能完全准确,上述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操作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鼓励低组的学生尽量回答高组的问题,做高组的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检测的情况对分组作适当调整。
2.个别辅导,坚持补差。
辅导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这对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非常必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内辅导主要是帮助少数学生(不一定是差生)完成各项课堂活动任务,以及解疑答难;课外辅导主要是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把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出现知识漏洞。对于特别差(一般是知识断层比较多)的学生要有计划地利用课外时间补课,每周2―3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要求不要高,会做课本上的习题就行了。
三、把各环节落到实处
1.精选作业,狠抓落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作业做得越多越好,实际上,由于作业多,学生不堪重负,被逼抄袭,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幸免,这样作业做得再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把师生都拖得疲惫不堪。作业数量要控制好,就必须精选习题。习题的选编要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和单元练习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精”。精选了习题还要落到实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能拖拉。
2.题组训练,强化技能。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技能,可以进行题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简,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全等的证明,相似的证明,切线的证明,等等,都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以题组的形式强化训练。一节课安排3―4组(题),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题组训练的形式是每一组由2―3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根据题目的难度可先做后讲,或边讲边做,或先讲后做,然后对照演板讲解订正,订正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讲解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在我们下了一番归纳总结的工夫后,发现有些题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将它们“一线串珠”,作题组训练,可使学生豁然开朗。
3.单元检测,及时补救。
单元检测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不能随便找一套现存的试卷一做了事,这样最多只能起到一次综合练习的作用。单元检测题要在全面梳理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试卷和习题,精选题目,精心编排。每次检测都要求独立完成,批改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找出有问题的学生,并做好记载,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普遍问题在纠正后,要安排再次练习,及时进行强化。个别问题布置有针对性的个别作业,确保章章清,力求人人过关。
参考文献:
[1]蒋朱海.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2).
[2]靳利鑫,靳万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0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做法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初中数学比较抽象,学习任务又比较重,因而教过初中数学的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不尽如人意,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们进行了“系统训练,高效低负”的实验。下面是我们在实验中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我们面临的教学现状是,教师讲完课之后,就找一本资料让学生做,有的是二本、三本,还要印制大量的练习卷,这些大多是没有精心设计的,初一可能练到初二、初三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初二可能练到初一已经牢固掌握的内容,初三也可能练到初一、初二已经牢固掌握的内容,而且难度把握不是很恰当,学生做起来吃力,老师讲解不遗余力,既浪费时间,又收效不大,甚至有的题目讲过多遍,学生在考试时还是做错。造成这样事倍功半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考虑。
系统论的观点是现代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就是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设计和实施,以求获得整体大于部分的效益。我们要把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加以考虑,初一是基础,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的培养;初二是关键,在知识不断加深加宽的过程中着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三是重点,整个初中数学知识在个阶段得到了融合,应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由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
每一学期要作为一个子系统来加以全面考虑。我们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研究课来上,一节课要掌握的东西可能很多,我们要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讲深练透。每三节课安排一次阶段复习,对这一阶段的内容进行疏理、巩固,补充适量的典型例题,进行复习训练。一章上完后要进行单元复习,然后进行单元测验,单元测验要把握好知识点的分布和标高。这样,每一阶段的复习进行了及时强化,每一单元的复习进行了再次强化,充分考虑了时间间隔的效果,一次次螺旋上升。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练习设计也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知识点的分布,题型的安排,技能的训练,思想方法的渗透,难度的考虑等方面综合设计,才会事半功倍。
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1.分层教学,异步提高。
一个自然班无论如何总是存在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中如果“一刀切”,有些学生会“吃不饱”或“吃不消”。我们可以采取将好、中、差三类学生分为A、B、C三组,对A组学生侧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对B组学生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对C组学生侧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提问,演板,作业,个别辅导等方面区别对待。难的问题让A组学生回答,一般问题由B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由C组学生回答;难一点的题目由A组学生演板,一般题目由B组学生演板,简单题目由C组学生演板;作业难度以B组为基准,和课本上的“B组复习题”或“综合运用”水平相适应;A组适当加深,与课本上的“C组复习题”或“拓广探索”水平相适应;C组与基础练习为主,与课本上的“A组复习题”或“复习巩固”相适应,总之,要使学生尽量在“最近发展区”取得进步。课外辅导对A组学生主要是学习方法指导,对B组学生主要是解疑答难,对C组学生主要是端正学习态度和弥补知识缺陷。当然,分组不可能完全准确,上述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操作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鼓励低组的学生尽量回答高组的问题,做高组的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检测的情况对分组作适当调整。
2.个别辅导,坚持补差。
辅导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这对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非常必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内辅导主要是帮助少数学生(不一定是差生)完成各项课堂活动任务,以及解疑答难;课外辅导主要是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把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出现知识漏洞。对于特别差(一般是知识断层比较多)的学生要有计划地利用课外时间补课,每周2―3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要求不要高,会做课本上的习题就行了。
三、把各环节落到实处
1.精选作业,狠抓落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作业做得越多越好,实际上,由于作业多,学生不堪重负,被逼抄袭,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幸免,这样作业做得再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把师生都拖得疲惫不堪。作业数量要控制好,就必须精选习题。习题的选编要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和单元练习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精”。精选了习题还要落到实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能拖拉。
2.题组训练,强化技能。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技能,可以进行题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简,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全等的证明,相似的证明,切线的证明,等等,都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以题组的形式强化训练。一节课安排3―4组(题),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题组训练的形式是每一组由2―3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根据题目的难度可先做后讲,或边讲边做,或先讲后做,然后对照演板讲解订正,订正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讲解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在我们下了一番归纳总结的工夫后,发现有些题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将它们“一线串珠”,作题组训练,可使学生豁然开朗。
3.单元检测,及时补救。
单元检测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不能随便找一套现存的试卷一做了事,这样最多只能起到一次综合练习的作用。单元检测题要在全面梳理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试卷和习题,精选题目,精心编排。每次检测都要求独立完成,批改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找出有问题的学生,并做好记载,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普遍问题在纠正后,要安排再次练习,及时进行强化。个别问题布置有针对性的个别作业,确保章章清,力求人人过关。
参考文献:
[1]蒋朱海.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2).
[2]靳利鑫,靳万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05).
- 【发布时间】2024/6/26 16:48:04
- 【点击频次】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