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幼儿教师要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潜在的教学资源,整合幼儿课程,使得幼儿在学习成长中积极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优良特点,自觉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文章主要结合幼儿课程教学展开研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的必要性,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在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背景下,促进传统文化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融合非常必要,也具有深远意义。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怎样的教育对其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绘本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因其具有形象化、趣味化等特点而深受幼儿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主要是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绘本,可以实现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文化意识。
一、提升幼儿文化素养,深化民族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沉淀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诗词歌赋、经典故事、传统艺术等传统文化元素,都是培养幼儿文化素养的优质资源。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幼儿们能够接触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培养的重要品质。这些品质和价值观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更会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构建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育体系
在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构建一套完善的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教育体系,即通过实践与课堂教学的形式全面加深传统文化的渗入,让幼儿在园内能直接感受到传统文化知识。为此,在当下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的课程设计队伍,深入实际生活中探索和挖掘珍贵的传统文化。要以幼儿教育作为基准,设计和整合幼儿教育课程,让幼儿在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传统文化本身,还能够深入体验,激发对文化的兴趣。
三、拓展活动空间,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总是将活动的场所局限在室内,切断了幼儿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幼儿难以在生活中发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指出,教师要聚焦社会、家长等资源,有意识地打造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真正助力幼儿的成长。对此,教师可以释放家庭、社会的教育价值,主动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富含民族气息与文化色彩的建筑,学习传统戏曲艺术,让幼儿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真正爱上传统文化。
四、巧借现代科技,直面文化精彩
传统文化带有强烈的抽象色彩,而幼儿对形象、直观的内容较为敏感,也容易产生学习的欲望。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采取口述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导致幼儿难以捕捉传统文化独特的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带来了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能有效改变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让幼儿直面传统文化。因此,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主动利用现代科技,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唤醒幼儿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体验,深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利用区域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区域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其氛围更活跃,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更丰富多彩,是一种极受幼儿喜爱的教育形式。而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教育之前,要充分做好活动准备,对于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在充分考虑幼儿知识接受及理解能力前进行设计建构,同时要尽量契合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从而发挥活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设置情境教学是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的区域活动形式,情境教学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知识,在实践中感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同时,情境创设本身就具有主观性,所以幼儿在实践中的心情也是轻松愉悦的,而活跃的教学气氛对于教育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形式,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对于区域活动场所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六、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
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是中华儿女历经数千年的劳动实践所积累的珍贵遗产。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反映出了不同地域的价值取向。为了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幼儿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供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开放性的游戏,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够不再流于形式。在开展手工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诸如沙包、红纸、投壶等传统文化的素材。五花八门的素材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当他们开始自主探索这些素材并尝试创作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指导。如果发现幼儿对某项活动、某种素材的兴趣尤为浓厚,教师就可以继续围绕这一活动、素材,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游戏,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尊重与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中,我们可以培养出爱祖国、爱集体、礼貌诚实、具有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新一代公民。这种全面而深刻的德育模式既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也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梅.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策略与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2,(10):68-71.
[2]李明.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学前教育研究,2021,(4):74-77.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在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背景下,促进传统文化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融合非常必要,也具有深远意义。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怎样的教育对其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绘本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因其具有形象化、趣味化等特点而深受幼儿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主要是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绘本,可以实现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文化意识。
一、提升幼儿文化素养,深化民族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沉淀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诗词歌赋、经典故事、传统艺术等传统文化元素,都是培养幼儿文化素养的优质资源。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幼儿们能够接触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培养的重要品质。这些品质和价值观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更会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构建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育体系
在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构建一套完善的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教育体系,即通过实践与课堂教学的形式全面加深传统文化的渗入,让幼儿在园内能直接感受到传统文化知识。为此,在当下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的课程设计队伍,深入实际生活中探索和挖掘珍贵的传统文化。要以幼儿教育作为基准,设计和整合幼儿教育课程,让幼儿在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传统文化本身,还能够深入体验,激发对文化的兴趣。
三、拓展活动空间,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总是将活动的场所局限在室内,切断了幼儿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幼儿难以在生活中发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指出,教师要聚焦社会、家长等资源,有意识地打造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真正助力幼儿的成长。对此,教师可以释放家庭、社会的教育价值,主动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富含民族气息与文化色彩的建筑,学习传统戏曲艺术,让幼儿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真正爱上传统文化。
四、巧借现代科技,直面文化精彩
传统文化带有强烈的抽象色彩,而幼儿对形象、直观的内容较为敏感,也容易产生学习的欲望。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采取口述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导致幼儿难以捕捉传统文化独特的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带来了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能有效改变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让幼儿直面传统文化。因此,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主动利用现代科技,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唤醒幼儿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体验,深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利用区域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区域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其氛围更活跃,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更丰富多彩,是一种极受幼儿喜爱的教育形式。而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教育之前,要充分做好活动准备,对于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在充分考虑幼儿知识接受及理解能力前进行设计建构,同时要尽量契合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从而发挥活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设置情境教学是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的区域活动形式,情境教学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知识,在实践中感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同时,情境创设本身就具有主观性,所以幼儿在实践中的心情也是轻松愉悦的,而活跃的教学气氛对于教育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形式,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对于区域活动场所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六、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
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是中华儿女历经数千年的劳动实践所积累的珍贵遗产。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反映出了不同地域的价值取向。为了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幼儿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供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开放性的游戏,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够不再流于形式。在开展手工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诸如沙包、红纸、投壶等传统文化的素材。五花八门的素材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当他们开始自主探索这些素材并尝试创作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指导。如果发现幼儿对某项活动、某种素材的兴趣尤为浓厚,教师就可以继续围绕这一活动、素材,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游戏,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尊重与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中,我们可以培养出爱祖国、爱集体、礼貌诚实、具有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新一代公民。这种全面而深刻的德育模式既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也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梅.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策略与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2,(10):68-71.
[2]李明.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学前教育研究,2021,(4):74-77.
- 【发布时间】2024/9/12 10:12:25
- 【点击频次】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