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效率

 

【作者】 冯 辉

【机构】 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科学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强化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但是目前,我们一些教师在科学实验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们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渐渐对实验失去了兴趣,造成课堂的效率低下,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对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提高实验课程的学习效率。
  一、巧妙创设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学习兴趣来源于他们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课程设置巧妙创设活动,并适时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探究兴趣,然后进一步变成动脑、动手去探究科学知识,从而更为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鄂教版《月球上有什么》一课的教学中,课本仅用几幅图片来展示月球上的环形山,很抽象。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环形山,掌握它的特征,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造环形山的活动,分好组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大家心目中的环形山,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在全班评比出最有特点的环形山,然后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一时间大家兴趣盎然。于是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动手制作了起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对环形山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将原本生硬的图片变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模拟实物,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注重科学探究,适时观察引导,重视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点,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则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难点。要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需要学生们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先动脑、后动手的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再将其消化为科学知识。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观察,合理引导,让学生们学会真正科学的探究。
  例如在学习鄂教版《卵石的形成》的时候,有两个探究性的实验,一个是岩石的风化,一个是卵石是如何被磨圆的。可以先只设置第一个实验让大家完成,在完成第一个实验以后大家明确了当岩石受到热胀冷缩,年长日久会风化,会形成裂缝,掉落下来。但是经过大家的实验大家都发现掉落下来的碎块并不是光滑圆溜的,大家的心理顿时产生了疑惑。同时乘机对大家提问:是不是实验有问题?当大家再次验证之后还是发现碎块有棱角。就在大家继续疑惑的同时我再次引导:如果大家在家里发现桌面有毛刺会怎么办?大家不约而同的回答道:会将桌面用砂纸磨平。此时就有学生提出能不能将棱角分明的碎块也磨一磨?还有人马上反驳:水里又没有砂纸怎么磨?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思维不停地碰撞,最终统一了思想,觉得应该是石块相互的磨合作用,使得棱角变元圆滑。那么剩下就是大家实验验证的阶段了。
  通过大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最后通过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既培养了大家的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大家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大家团结协作的能力,最终使得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深化学生探究欲望。
  1、利用电教投影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实验。对于条件所限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而对于只能够进行演示操作的实验,通过投影技术将其放大处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真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认真体会实验的步骤,促进其学生动脑。
  例如在学习认识植物叶子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做好各种植物叶子的标本,上课时再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作品放大投影在屏幕。并然学生自己去介绍自己的作品,并通过对比找出最心灵手巧的学生给予嘉奖。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一下被点燃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得学生真正探究了知识,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得以提高。
  2、利用生活中的资源,优化实验。可以将课本中的一些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实验材料,或者是用身边的物品制作实验的道具,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动起来,参与进来,深化学生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水结冰了》一课中,要做结霜的模拟实验。教材中实验是模拟霜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在一个深色外壁的搪瓷杯内装一些冰,再撒一些盐与冰混合,用温度计测量杯内冰盐混合物的温度,观察杯的外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课本中选用深色搪瓷杯完成实验,但是局限于农村小学实验条件,现有条件是能找到很多烧杯。经过实验虽然烧杯壁上有霜形成了,但是现象观察不明显。
  根据现有状况,可以在实验选材上进行了改进,在学生生活中可以用的深色容器可以有非常多的选择,学生探究的欲望很高,在家里就找到了一些深色的易拉罐,有的甚至找到了不同种类的金属瓶子,剪掉瓶口,制成了传热性能较好的实验容器,最终通过他们的容器完成了模拟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容器,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效率。通过实验,学生们选择的容器现象非常明显,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广大科学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合情合理的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探究欲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动脑动手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学课堂的高效化,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 【发布时间】2024/10/18 14:52:53
  • 【点击频次】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