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1235班级管理法”及实施探究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研究课题(2022SXJP043)研究成果”
摘 要:成长型思维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研究提出,其作用意义巨大,可用于班集体建设和个人成长。为此,课题团队开展了《普通高中班集体建设中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深入认识了成长型思维模式,探索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意义,提出了“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一法二册’”的思考和操作方法。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初步提出“一法”——“成长型思维1235班级管理法”,“二册——成长型思维班级管理手册”“成长型思维学生自主管理手册”。通过“一法”“二册”的构建和实施,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班级管理法;班级管理手册;自主管理手册
时代在飞速发展,终身教育理念已成必然,并且深入人心。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滞后、班级管理模式单一,已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和新时代学生身心健康。班主任的思维和风格决定了所带班级学生的风格,以及对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所以班主任必须率先加强学习,成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班主任,以学生为主体,调动科任教师、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品格与学业双重发展”。那么,什么是成长型思维?高中班集体中成长型思维模式有什么必要性?如何在高中班集体建设中运用成长型思维呢?
一、成长型思维概述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研究发现,在智力(或能力)与学习的认识上,人们往往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和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 [1]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智力与能力一成不变,且会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害怕失败。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个体则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培养,此类个体乐于尝试和挑战,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完全成长型思维与完全固定型思维是两个极端状态,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混合体,既包含成长型思维的成分,也包含固定型思维的成分。[2]在现实中,个人在总体上或在某些方面都是具有成长型或固定型思维模式倾向的个体。持有固定型与持有成长型思维倾向的学生对于能力、智力持不同的看法,面对挑战、批评、努力等也有不同的选择(见表 1)。[3]
表 一 :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对比
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导致个体在学业、人际、个人发展等各方面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高中生学业、人际、升学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学业成绩得失、人际关系挑战、自我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成长型思维1235班级管理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班集体内部个体学生的心智成长
拥有成长型思维品质的班集体秉持发展性观点看待班级所发生的一切,有开放性的容错机制,倡导付诸努力、允许犯错、鼓励挑战、欣赏别人的积极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中地挑战与困难,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问题时,学生能习惯地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来就会拥有更大信心去迎接挑战,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成长。
(二)有利于班集体内部文化氛围的和谐优化
运用成长型思维打造健康积极的集体文化,这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证。通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引导,学生学会从班集体内部的其他成员身上寻找闪光点,从而形成和谐、互助、共进的人际关系。同时,又能对不同的个体采取宽容接纳的心态,求同存异,形成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班集体文化氛围向更和谐、互助、共进发展。
(三)有利于班集体教育功能的强化激励
优秀的班集体都扬起了班集体建设的班级整体目标,并内化为个体成长目标。因此,优秀的班集体能发挥班集体的激励、制约和表现作用,激励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促使其主动积极地成长;同时,班集体舆论氛围又兼具强大的制约作用,帮助个体控制自己的负面行为,及时自省,促进个体的思维方式的突破,同时又愿意接受班集体内部其他成员的建议,以此强化班集体对于个体的教育功能。
三、“成长型思维1235班级管理法”及实施探究
(一)“成长型思维1235班级管理法”的基本内涵
研究团队在班级管理中,总结提炼了“成长型思维1235班级管理法”。“1”即一个核心:成长型思维的觉醒;“2”即双轮驱动:关注学生的品格学业双重发展;“3”即三维共育: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过程中三重主体;“5”即五个关键领域:成长型思维的“钻石五面”。
1.“1”即一个核心——成长型思维的觉醒
在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及其团队的力作《终身成长》中,深刻剖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视人的才智与能力为既定,持有者往往逃避挑战与失败,无形中限制了自己探索与学习的广阔天地。相反,成长型思维则坚信通过不懈努力、持续练习与积极心态,个人潜能得以无限拓展。拥抱成长型思维的人们,勇于迎接挑战,深知错误与失败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思维库中均交织着这两种模式,关键在于特定情境下哪种思维占据主导。因此,我们强调“核心一”即在于觉知: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社交,都应保持敏锐的自我觉察,辨识并明确自己当下的思维模式倾向,是固定型思维在作祟,还是成长型思维在引领。通过这样的觉知训练,我们能够更加主动地选择并强化成长型思维,为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持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2.“2”即双轮驱动——关注学生的品格学业双重发展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教育部修订)》的指引下,我们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全面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育其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深度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以实现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愿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幸福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特别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更是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方向,即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基于上述政策导向与教育理念,我们在成长型班级管理的探索中,聚焦于学生的品格与学业双重发展。这一理念旨在通过综合施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视其品格(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实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3”即三维共育: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过程中三重主体
学生的成长轨迹跨越了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广阔空间,这一历程的顺畅与否,离不开家庭、学校及班级教育的紧密协作,共同构成了教师、学生、家长三大核心主体的共同参与体系。具体而言,家庭应成为孩子心灵成长的温馨港湾,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学校与教师则应承担起科学育人的重任,构建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从而逐步塑造其成长型思维与优良品质。
学生作为成长旅程的主体,需不断唤醒并强化自我责任意识,主动拥抱来自教师与家长的智慧引导,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反思,勇于改进,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与成长中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成长路上的种种挑战与困境,学生应视之为宝贵的成长契机,通过不懈努力与积极应对,促进自身成长型思维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双重飞跃。
综上所述,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在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唯有三者携手并进、相互支持、共同发力,方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因此,我们强调在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这三重主体的参与与协作作用,共创学生成长的辉煌篇章。
4.“5”即五个关键领域:成长型思维的“钻石五面”
在探索个人成长与心智成熟的旅途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杰出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其著作《终身成长》中,为我们揭示了成长型思维的核心架构——五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它们犹如璀璨钻石的五面,共同构成了成长型思维的独特魅力,我们称之为“成长型思维的钻石五面”。
这五大关键领域分别是:
努力:成长型思维视努力为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相信通过不懈的奋斗与持续的精进,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挑战:勇于接受挑战,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而非威胁。成长型思维者相信,每一次挑战都是自我超越的跳板,能够激发内在潜能,推动个人不断进步。
障碍:面对障碍与失败,成长型思维者不是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将挫折视为成长的垫脚石,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前行。
批评:拥抱批评,视其为自我完善的宝贵资源。成长型思维者能够客观看待他人的反馈,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提升自我。
与他人成功:善于学习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成长型思维者明白,成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可以相互学习与分享的成果。他们乐于从他人的成功中汲取灵感与智慧,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增添更多可能。
下图则直观地展示了成长型思维与另一种相对固定、保守的思维模式之间的核心观点与运用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成长型思维在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与价值。[4]
图1
(二)成长型思维班级管理二册
为了更好地开展班集体建设中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促进学生品格学业双发展教育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研究团队从班主任角度和学生角度进行制度化、日常化和可操作化的手册,培养学生在学习、交往、劳动等方面的成长型思维,所以,笔者和同事们尝试设计了《成长型思维班级管理手册》《成长型思维学生自主管理手册》。
1.成长型思维班级管理手册
研究团队对本校班主任进行了调研,聚焦班集体建设中的挑战和难点。不少班主任反映班班集体建设中确立目标口号往往是学校统一张贴,不是学生商量和选择,而且也没有经常性表达,所以要将这些目标转化为行动往往阻力重重。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行动力欠缺,行动之后持久性不够,坚持后如果成效不明显又缺乏反思再行动。
由此,我们跟学生讨论商量后,将班集体建设的目标设定为品格学业双发展,班集体建设口号是主动、承担、奉献,班级建设作风提取为:行动、行动、行动。三个行动分别有不同的意涵。最开始是“行动起来”,化观念为行动;后续是“坚持行动”,不轻易放弃,坚持好行为好习惯;最后是“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反思对策,促进更有力的行动。
在探索成长型思维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面对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面主体,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联合开发和实施成长型思维班级课程或活动。
表二:学生课程
表四:家长课程
成长型思维与家长成长 走进成长型思维,揭开成长型思维的面纱 普及培养成长型思维理念,鼓励家长践行。
成长型思维培养家长操作指南培训 成长型思维培养家庭操作方式和过程记面对孩子问题,家长如何成长型回应。
2.成长型思维学生自主管理手册
学会学习、自我管理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是学生成长中教育者必须重点培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科课程学习、班团活动课程是调动学生乐学善学,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的重要载体,而《成长型思维学生自主管理手册》则是帮助学生责任担当,形成勤于反思、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的可视化工具。
成长型思维深度契合了终身教育与终身成长的核心理念,顺应了社会持续进步的宏大潮流。在高中班级管理的语境下,培育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不仅关乎其个人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还深刻影响着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以及班级内部和谐互助、携手共进的人际氛围构建,进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备持续成长动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我们创新性地在高中班级集体管理中融入并实践成长型思维,精心构建了“成长型思维1235班级管理法”这一体系,通过实施成长型思维班级管理手册与学生自主管理手册,双轨并行,有效促进了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根植与深化,同时也推动了卓越班级集体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过程不仅是对班级整体风貌与效能的全面提升,更是对学生个人成长的赋能。
参考文献:
[1]DWECK C S.Self-theories:Theirroleinmotivation,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M]. Philadelphia:Psychology Press,1999:29-31.
[2]何伟,桑比东周等.成长型思维培养及其对民族地区数学教育质量提升的启示[D]民族教育研究,2021,1(32):5-11.
[3]Blackwell L S, Trzesniewski K H, Dweck C S. 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predict achievement across an adolescent transi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and an intervention[J]. Child Dev, 2007,78(1):246-263.
[4][5]王素,林丹华等.未来教师成长型思维养成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22.5:22
- 【发布时间】2024/10/18 14:53:41
- 【点击频次】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