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布置作业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作业分层,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是新课程小学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所谓作业分层,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实施分层作业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在数学课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作业分层,并使其取得最佳整体效应,下面我谈谈在自己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为了分层作业的顺利实施,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作业困难的学生;b层是智力因素较高,但上进心少,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c层的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层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
一、练习分层次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三个层次设计。
1.模仿性练习
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c组学生板演。
2.发展性练习
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这类练习一般安排b、c组同学板演。
3.综合性练习
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只能安排a组同学板演。
像这样有弹性的“套餐型作业”,改变老师强制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只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
二、课后作业分层次
自选a、b、c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会使a组学生吃不饱,c组学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在课后设计四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要求c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作业,第二层次作业选做,b组学生第二层次作业题必做,第三层次选做。a组学生第三层作业必做,其他习题选做。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c组学生没有强迫性,不会产生抄袭现象,每组学生中还有人会去尝试着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1.计算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在计算教学中,要求a层同学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计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b层同学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计算能力;c层同学计算a层作业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必须做拓展题,以培养这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几何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在几何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物体的几何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在统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教师要给a层学生设计一些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b层学生先要做部分a层作业,然后再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c層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a、b层作业,同时要求他们调查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先制成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问题解决”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在学习“问题解决”这部分内容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差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a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并把线段图画在作业本上,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或先分步,再综合解答;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c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要做到举一反三。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作业的分层设计更是体现因材施教,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平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学而异,精心设计、优化数学作业,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多一点空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多一点困难去解决,多一点自由去呼吸,真正实现作业的“质的增效,量的减负”。
参考文献:
[1]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策略[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
[3]潘海燕.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J].数学教学,2019(6).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作业分层,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是新课程小学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所谓作业分层,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实施分层作业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在数学课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作业分层,并使其取得最佳整体效应,下面我谈谈在自己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为了分层作业的顺利实施,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作业困难的学生;b层是智力因素较高,但上进心少,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c层的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层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
一、练习分层次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三个层次设计。
1.模仿性练习
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c组学生板演。
2.发展性练习
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这类练习一般安排b、c组同学板演。
3.综合性练习
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只能安排a组同学板演。
像这样有弹性的“套餐型作业”,改变老师强制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只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
二、课后作业分层次
自选a、b、c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会使a组学生吃不饱,c组学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在课后设计四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要求c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作业,第二层次作业选做,b组学生第二层次作业题必做,第三层次选做。a组学生第三层作业必做,其他习题选做。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c组学生没有强迫性,不会产生抄袭现象,每组学生中还有人会去尝试着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1.计算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在计算教学中,要求a层同学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计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b层同学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计算能力;c层同学计算a层作业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必须做拓展题,以培养这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几何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在几何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物体的几何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在统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教师要给a层学生设计一些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b层学生先要做部分a层作业,然后再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c層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a、b层作业,同时要求他们调查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先制成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问题解决”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在学习“问题解决”这部分内容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差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a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并把线段图画在作业本上,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或先分步,再综合解答;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c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要做到举一反三。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作业的分层设计更是体现因材施教,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平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学而异,精心设计、优化数学作业,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多一点空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多一点困难去解决,多一点自由去呼吸,真正实现作业的“质的增效,量的减负”。
参考文献:
[1]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策略[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
[3]潘海燕.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J].数学教学,2019(6).
- 【发布时间】2024/11/10 10:30:53
- 【点击频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