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经验与做法
【关键词】 ;
【正文】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把握住这一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教师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学生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将教学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以下是我在多年一线教学岗位的一些点滴经验和做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小学阶段一定要重视汉字的书写教学及对规范写字常抓不懈。首先,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和文字的课程,既然是学习文字的课程,汉字的规范书写就不能不重视,识字写字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语文课堂标准中每个学段对“识字写字”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小学语文担负着传承中华母语文化的重任,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写字教学。从我自身的教学来看,一到三年级的写字在课堂的比重各占不同,一二年级由于孩子初学写字,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汉字的书写指导上,从课堂的范写到巡视指导,再到作业书写质量的等级评价和课堂中就书写共性问题的指导纠正方面可谓下了很大功夫,从以往毕业班的教学实践来看,写字质量的提高靠常抓不懈,不能只停留在低段,虽然四年级开始书写指导在课堂上少了,但孩子的书写质量要常抓不懈,孩子虽掌握了写字的间架结构和方法,但没形成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效果依然会反反复复,不稳定,时好时坏,需教师要在整个小学阶段一直严要求才能让孩子养成写一手规范汉字的习惯。
二、在阅读教学方面我本人长期教学中总结了这样的教学方法,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我所执教的是一所乡村小学,依据学情,我的具体做法:在古诗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时,因为自己去过杭州西湖,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看了这些照片,让孩子了解真实的西湖美景,通过这一介绍,孩子会感觉书中的名山大川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离自己很近,自己也可以真实的去看看,从而对文本也不再陌生,走近文本,这对孩子从抽象学习到切实了解感受文本意义重大,也让孩子除了了解祖国名山大川,不但激发了孩子想去看看的美好憧憬愿望,且好好学习,走出家乡的远大梦想也会根植于心。在平时的教学中,这种”润物无声“,结合现实实际去教学的做法在我的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对学生学习理解文本非常重要,教师不能只照本宣科,做个教书匠,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鼓舞和唤醒。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所以,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用心教书,体会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感,做孩子心灵的引路人。
三、在习作方面我有以下两种做法:
1.从三年级起训练学生长期写日记的习惯。众所周知,习作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难点。常常感觉教学事倍功半,效果不佳,且无从下手,我认为驾驭语言文字能力没有捷径,只能多读多写,扩大阅读量,加之平时多写就会慢慢见成效。日记这种形式是孩子容易掌握的小练笔方法,由能写一句话到能写几句话,可短可长,孩子写起来没负担没压力,记录身边事,心里话,材料现成,不用费力去想,日积月累,从自然的倾诉,到越写越好,水平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在我的教学中,一直写到六年级的孩子,不惧写作,已把写文字当作了一种日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长久下的内功的显现。
2.在阅读教学中,把课文当做习作教学的范文来教,让孩子从课文范例中习得习作的方法。结合具体教学事例,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结合文本结构,本篇课文是很清晰的总分总结构,且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谋篇布局,因此我通过教学这篇课文,用列提纲的方法,让孩子清晰的看到文章脉络,学习文本总分总,按四季顺序的写法,教给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方法,只有老师有心抓好文本,抓到可教之处适时去教,孩子才能学会一些方法和技巧,老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学会活用教材。
四、作业布置要分层和符合学生的学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合理精简,少而精,分层是因材施教。一个班孩子的学习程度参次不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孩子的学情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学困生只做基础性作业,比如字词还没掌握,稍有难度的题不会,老师就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布置这部分孩子写字词,做一些会做的简单题,慢慢提高学习能力,先打好基础是这部分孩子学习的重中之重。而中等生和优等生的作业又不同,优等生能力强,作业中的一些拓展作业也能轻松完成,那么他们的作业中就会增加这部分作业。
五、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让孩子扩大阅读量,多读书,自己也应该是个爱读书,多读书的人。在这个知识更新快速的时代,“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因此,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自身就是个爱读书的人,如果我们不爱读书,如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文章,如《儒林外传》中的“临死前的严监生”片段,作者以幽默的文字嘲讽严监生的吝啬,《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见王熙凤”片段,作者通过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王熙凤的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特征。还有一些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如原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词句段运用中《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长坂坡张飞退曹军”,简短的只言片语将张飞的勇猛跃然纸上,只有当我们老师读了这些优秀作品,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才能娓娓道来,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当我们能感染到学生,孩子才可能会有想去读读整本书的兴趣,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是否爱读书非常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知识,不如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以上只是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一线总结的一点经验和做法,教无定法,今后自己还将不断学习探索教学方法,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更加完美。
把握住这一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教师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学生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将教学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以下是我在多年一线教学岗位的一些点滴经验和做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小学阶段一定要重视汉字的书写教学及对规范写字常抓不懈。首先,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和文字的课程,既然是学习文字的课程,汉字的规范书写就不能不重视,识字写字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语文课堂标准中每个学段对“识字写字”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小学语文担负着传承中华母语文化的重任,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写字教学。从我自身的教学来看,一到三年级的写字在课堂的比重各占不同,一二年级由于孩子初学写字,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汉字的书写指导上,从课堂的范写到巡视指导,再到作业书写质量的等级评价和课堂中就书写共性问题的指导纠正方面可谓下了很大功夫,从以往毕业班的教学实践来看,写字质量的提高靠常抓不懈,不能只停留在低段,虽然四年级开始书写指导在课堂上少了,但孩子的书写质量要常抓不懈,孩子虽掌握了写字的间架结构和方法,但没形成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效果依然会反反复复,不稳定,时好时坏,需教师要在整个小学阶段一直严要求才能让孩子养成写一手规范汉字的习惯。
二、在阅读教学方面我本人长期教学中总结了这样的教学方法,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我所执教的是一所乡村小学,依据学情,我的具体做法:在古诗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时,因为自己去过杭州西湖,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看了这些照片,让孩子了解真实的西湖美景,通过这一介绍,孩子会感觉书中的名山大川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离自己很近,自己也可以真实的去看看,从而对文本也不再陌生,走近文本,这对孩子从抽象学习到切实了解感受文本意义重大,也让孩子除了了解祖国名山大川,不但激发了孩子想去看看的美好憧憬愿望,且好好学习,走出家乡的远大梦想也会根植于心。在平时的教学中,这种”润物无声“,结合现实实际去教学的做法在我的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对学生学习理解文本非常重要,教师不能只照本宣科,做个教书匠,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鼓舞和唤醒。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所以,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用心教书,体会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感,做孩子心灵的引路人。
三、在习作方面我有以下两种做法:
1.从三年级起训练学生长期写日记的习惯。众所周知,习作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难点。常常感觉教学事倍功半,效果不佳,且无从下手,我认为驾驭语言文字能力没有捷径,只能多读多写,扩大阅读量,加之平时多写就会慢慢见成效。日记这种形式是孩子容易掌握的小练笔方法,由能写一句话到能写几句话,可短可长,孩子写起来没负担没压力,记录身边事,心里话,材料现成,不用费力去想,日积月累,从自然的倾诉,到越写越好,水平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在我的教学中,一直写到六年级的孩子,不惧写作,已把写文字当作了一种日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长久下的内功的显现。
2.在阅读教学中,把课文当做习作教学的范文来教,让孩子从课文范例中习得习作的方法。结合具体教学事例,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结合文本结构,本篇课文是很清晰的总分总结构,且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谋篇布局,因此我通过教学这篇课文,用列提纲的方法,让孩子清晰的看到文章脉络,学习文本总分总,按四季顺序的写法,教给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方法,只有老师有心抓好文本,抓到可教之处适时去教,孩子才能学会一些方法和技巧,老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学会活用教材。
四、作业布置要分层和符合学生的学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合理精简,少而精,分层是因材施教。一个班孩子的学习程度参次不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孩子的学情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学困生只做基础性作业,比如字词还没掌握,稍有难度的题不会,老师就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布置这部分孩子写字词,做一些会做的简单题,慢慢提高学习能力,先打好基础是这部分孩子学习的重中之重。而中等生和优等生的作业又不同,优等生能力强,作业中的一些拓展作业也能轻松完成,那么他们的作业中就会增加这部分作业。
五、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让孩子扩大阅读量,多读书,自己也应该是个爱读书,多读书的人。在这个知识更新快速的时代,“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因此,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自身就是个爱读书的人,如果我们不爱读书,如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文章,如《儒林外传》中的“临死前的严监生”片段,作者以幽默的文字嘲讽严监生的吝啬,《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见王熙凤”片段,作者通过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王熙凤的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特征。还有一些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如原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词句段运用中《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长坂坡张飞退曹军”,简短的只言片语将张飞的勇猛跃然纸上,只有当我们老师读了这些优秀作品,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才能娓娓道来,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当我们能感染到学生,孩子才可能会有想去读读整本书的兴趣,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是否爱读书非常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知识,不如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以上只是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一线总结的一点经验和做法,教无定法,今后自己还将不断学习探索教学方法,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更加完美。
- 【发布时间】2025/1/7 21:36:15
- 【点击频次】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