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之约,“体”悟习俗之美-足球多种形式 运控球练习》教学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本论文聚焦小学四年级水平二足球教学,详述将足球多种形式运控球练习同春节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实践。经设计系列融入春节元素的教学活动,涵盖情景教学、特色足球游戏、体能练习及恢复身心环节,旨在提升学生足球技能之际,传承并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研究表明,此融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有益参照。
关键词:小学足球;运控球练习;春节传统文化;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小学四年级
一、引言
于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体育与各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备受瞩目。小学体育作为基础教育关键构成,肩负培育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养的双重使命。春节,作为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将足球多种形式运控球练习与春节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既能丰富足球教学内容、增添教学趣味性,又能使学生于体育锻炼中深切体悟春节文化魅力,达成体育与文化教育的协同发展。
二、设计理念
(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值身心发展关键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据此,教学活动设计充分考量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将足球运控球练习融入趣味十足的春节情境,如乘坐地铁赶大集、抢红包、包饺子等,令学生于熟悉且喜爱的情境中参与足球活动,从而激发其对足球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参与度。
(二)文化传承,润物无声
春节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中华民族价值观与民族精神。通过巧妙结合春节习俗,如游龙戏珠、福饺迎春、开门爆竹、走家串门等与足球运控球练习,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接触、了解并传承春节文化,实现文化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达润物无声之效。
(三)技能提升,多元发展
足球运控球技能乃足球运动之基础,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需经多样化练习方式逐步提升。在融合春节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足球运控球技巧,设计相应练习环节,如借控制“龙珠”锻炼控球稳定性,依包饺子不同工序练习不同部位运球等,同时结合体能练习与恢复身心环节,促进学生在足球技能、身体素质及心理调适等方面实现多元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实施
(一)情景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
以“迎新春之约,体悟习俗之美”为主题,创设乘坐西海岸地铁快线赶泊里大集的情景。课堂伊始,播放欢快春节音乐,学生随音乐节奏开展自由走、小步跑、高抬腿、侧身交叉步等热身活动,仿若置身热闹赶大集途中,营造浓厚春节氛围,为后续足球教学活动做好身心准备。
2.抢红包环节
热身结束后,设置“微信群36个红包(足球)抢红包”环节。学生通过快速奔跑、争抢获取各自的“红包球”,此举不仅增添课堂趣味性与互动性,更激发学生积极性,同时巧妙将足球与春节红包元素相结合。
(二)足球游戏与运控球练习
1.游戏一:游龙戏珠,风调雨顺
游戏设计
创设“游龙戏珠”游戏情境,把足球视作“龙珠”,学生在规定场地内开展游戏。学生探究控制“龙珠”的方法,游戏过程中,选取优秀同学进行展示并充当小教师角色,展示运用脚内侧、脚外侧、正脚背等身体部位控制足球方向与速度,以此锻炼控球能力。
文化寓意
“游龙戏珠”系春节传统文化常见活动,象征风调雨顺、吉祥如意。通过该游戏,学生在锻炼足球控球能力同时,能了解此传统活动的美好寓意,将体育活动与文化内涵紧密相连。
2.游戏二:福饺迎春,招财进宝
游戏设计
结合春节包饺子习俗,设计“福饺迎春,招财进宝”游戏。将包饺子各工序与足球运控球方式逐一对应,如和面时要求学生用正脚背运球,模拟和面揉动动作;揉面环节采用脚弓运球,体现揉面细腻动作;擀皮时用脚底运球,模仿擀皮扁平动作;放馅时运用外脚背运球,展现放馅动作特点。学生依包饺子顺序依次开展不同部位运球练习,于游戏中熟练掌握不同部位运球技巧。
文化寓意
饺子乃春节期间必备美食,寓意招财进宝、团圆美满。通过该游戏,学生不仅学会不同部位运球方法,更深刻体会饺子所承载春节文化内涵,使足球教学洋溢浓浓年味。
3.游戏三:开门爆竹,红红火火
游戏设计
以春节放爆竹习俗为灵感,设计“开门爆竹,红红火火”游戏。游戏中,学生要练习突然变向运球,仿若爆竹突然炸响的突然性与爆发力。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由运球,先以正常速度运球,当听到爆竹炸响声音时,需迅速改变运球方向。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在足球场上应变能力与快速变向控球能力。
文化寓意
放爆竹乃春节期间增添喜庆气氛重要活动,象征红红火火、热闹非凡。该游戏让学生在感受放爆竹热烈氛围同时,通过练习突然变向运球,将体育活动与春节喜庆氛围相融合,提升学生对春节文化和足球运动的双重体验。
4.游戏四:走家串门,展贴春联,主要练习运球打门
游戏设计
模拟春节走家串门、展贴春联情景,设置“走家串门,展贴春联,主要练习运球打门”游戏。在游戏场地一端设置几个“家门”(废旧轮胎),学生要先运球穿过不同“家门”,如同走家串门,然后在“家门”附近进行运球打门练习。运球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球的速度和方向,以便顺利通过“家门”并准确射门。通过该游戏,重点培养学生运球控制能力和射门技巧。
文化寓意
走家串门、展贴春联乃春节期间人们相互祝福、传递喜庆重要方式。通过该游戏,学生在练习运球打门同时,能感受到春节期间浓浓亲情和友情,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足球教学活动与春节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三)体能练习
1.踩高跷-左右单脚跳
结合春节踩高跷民俗活动,设计“踩高跷-左右单脚跳”体能练习。学生模仿踩高跷动作,单脚站立于地,另一只脚微微抬起,然后进行左右交替单脚跳。此练习可有效锻炼学生腿部力量、平衡能力与协调性,同时让学生体验踩高跷乐趣,感受春节民俗活动魅力。
2.扭秧歌-双脚前后跳
以春节扭秧歌习俗为参照,设计“扭秧歌-双脚前后跳”体能练习。学生模仿扭秧歌动作,双脚前后交替跳动,同时可适当摆动双手,增加动作协调性。通过该练习,能锻炼学生下肢肌肉力量、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扭秧歌欢快氛围。
3.登高祭祖-蹬山跑
借鉴春节登高祭祖传统习俗,设计“登高祭祖-蹬山跑”体能练习。学生像登山一样两脚交替踏踩轮胎。此练习可有效锻炼学生腿部爆发力、耐力和身体灵活性,同时让学生了解登高祭祖这一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
4.剪纸-交叉跳
根据春节剪纸民俗活动,设计“剪纸-交叉跳”体能练习。学生模仿剪纸时剪刀的交叉动作,进行交叉跳练习。具体做法是:双脚并拢站立,然后左右脚交替跳起,在空中时双脚交叉,再落地继续交替跳起。此练习可锻炼学生腿部肌肉力量、弹跳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剪纸活动的趣味性。
5.扫尘-开合跳
结合春节扫尘习俗,设计“扫尘-开合跳”体能练习。学生模仿扫尘时扫帚的摆动动作,进行开合跳练习。即双脚并拢站立,然后双脚向外张开,再向内合拢,反复进行。此练习可锻炼学生下肢肌肉力量、身体灵活性和心肺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扫尘活动的感觉,感受春节习俗的独特魅力。
(四)恢复身心:围坐“团圆饭”-静态拉伸
完成一系列足球练习和体能练习后,进入恢复身心环节。首先设置“团圆饭-静态拉伸”活动,学生围坐在一起,如同一家人吃团圆饭,然后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全身静态拉伸,包括颈部、肩部、背部、手臂、腿部等各部位拉伸。通过静态拉伸,可有效缓解肌肉疲劳,放松身心,为下一次体育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效果评估
(一)学生足球技能提升情况
经对学生足球运控球练习前后技能测试对比发现,历经一段时间融合式教学实践,学生在控球稳定性、变向运球能力、射门精准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例如,在“游龙戏珠”游戏中,学生最初难以长时间控制足球,但经多次练习后,能熟练运用各种方法使足球在规定区域内稳定滚动;在“开门爆竹”游戏中,学生突然变向运球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能更迅速、准确地改变运球方向。
(二)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春节各种习俗如游龙戏珠、包饺子、放爆竹、走家串门等有更深入了解,不仅知晓这些习俗具体做法,还能准确说出其背后文化寓意。例如,学生能清楚讲述饺子象征团圆美满、放爆竹寓意红红火火等,表明学生在参与足球教学活动同时,也良好接受了春节传统文化教育。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兴趣情况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可知,此融合式教学模式极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兴趣。学生在各环节表现极为积极主动,无论是抢红包环节的兴奋,还是各足球游戏中的投入,以及体能练习和恢复身心环节的认真配合,都表明学生对结合春节传统文化的足球教学活动充满喜爱。与传统足球教学相比,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
(一)教学反思
1.活动难度把控
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游戏和体能练习对个别学生而言难度稍大,如“登高祭祖-蹬山跑”环节,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学生,踏跳存在困难。今后教学中,需依据学生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活动难度,提供更多分层教学选择,确保每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均能有所收获。
2.文化内涵深度挖掘
虽在教学过程中已将春节传统文化与足球教学较好融合,但在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例如,在介绍各习俗与足球活动结合时,可更深入探讨其背后历史渊源、文化演变等内容,让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刻理解。
3.教学时间管理
实际教学中,因设置较多教学环节,有时会出现教学时间紧张情况,导致部分环节无法充分展开,影响教学效果。今后需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流程,确保各教学环节均能充分展示与实施。
(二)展望
1.拓展融合范围
未来可进一步拓展足球教学与其他传统文化节日或民俗活动的融合范围,如将足球与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相结合,设计更多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传统节日氛围中体验足球运动乐趣,同时传承和弘扬更多传统文化。
2.推动学科间交流
推动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音乐、社会实践活动等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跨学科教学活动。比如体育课与语文课《跟着李白游中国—定向跑》教学,体育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垃圾分类—轻物投掷》教学,体育课与数学《探索数字奥秘—折返跑》教学,体育课与音乐《韵律活动—体能练习》等,通过学科间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结语
小学四年级水平二足球多种形式运控球练习与春节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教学、足球游戏、体能练习和恢复身心等环节精心设计,不仅提升学生足球技能,还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深入体悟春节传统文化魅力。虽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但通过不断反思与改进,以及未来进一步拓展与合作,相信此融合式教学模式将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更多活力和发展机遇,为培养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深厚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小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足球;运控球练习;春节传统文化;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小学四年级
一、引言
于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体育与各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备受瞩目。小学体育作为基础教育关键构成,肩负培育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养的双重使命。春节,作为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将足球多种形式运控球练习与春节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既能丰富足球教学内容、增添教学趣味性,又能使学生于体育锻炼中深切体悟春节文化魅力,达成体育与文化教育的协同发展。
二、设计理念
(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值身心发展关键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据此,教学活动设计充分考量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将足球运控球练习融入趣味十足的春节情境,如乘坐地铁赶大集、抢红包、包饺子等,令学生于熟悉且喜爱的情境中参与足球活动,从而激发其对足球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参与度。
(二)文化传承,润物无声
春节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中华民族价值观与民族精神。通过巧妙结合春节习俗,如游龙戏珠、福饺迎春、开门爆竹、走家串门等与足球运控球练习,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接触、了解并传承春节文化,实现文化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达润物无声之效。
(三)技能提升,多元发展
足球运控球技能乃足球运动之基础,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需经多样化练习方式逐步提升。在融合春节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足球运控球技巧,设计相应练习环节,如借控制“龙珠”锻炼控球稳定性,依包饺子不同工序练习不同部位运球等,同时结合体能练习与恢复身心环节,促进学生在足球技能、身体素质及心理调适等方面实现多元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实施
(一)情景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
以“迎新春之约,体悟习俗之美”为主题,创设乘坐西海岸地铁快线赶泊里大集的情景。课堂伊始,播放欢快春节音乐,学生随音乐节奏开展自由走、小步跑、高抬腿、侧身交叉步等热身活动,仿若置身热闹赶大集途中,营造浓厚春节氛围,为后续足球教学活动做好身心准备。
2.抢红包环节
热身结束后,设置“微信群36个红包(足球)抢红包”环节。学生通过快速奔跑、争抢获取各自的“红包球”,此举不仅增添课堂趣味性与互动性,更激发学生积极性,同时巧妙将足球与春节红包元素相结合。
(二)足球游戏与运控球练习
1.游戏一:游龙戏珠,风调雨顺
游戏设计
创设“游龙戏珠”游戏情境,把足球视作“龙珠”,学生在规定场地内开展游戏。学生探究控制“龙珠”的方法,游戏过程中,选取优秀同学进行展示并充当小教师角色,展示运用脚内侧、脚外侧、正脚背等身体部位控制足球方向与速度,以此锻炼控球能力。
文化寓意
“游龙戏珠”系春节传统文化常见活动,象征风调雨顺、吉祥如意。通过该游戏,学生在锻炼足球控球能力同时,能了解此传统活动的美好寓意,将体育活动与文化内涵紧密相连。
2.游戏二:福饺迎春,招财进宝
游戏设计
结合春节包饺子习俗,设计“福饺迎春,招财进宝”游戏。将包饺子各工序与足球运控球方式逐一对应,如和面时要求学生用正脚背运球,模拟和面揉动动作;揉面环节采用脚弓运球,体现揉面细腻动作;擀皮时用脚底运球,模仿擀皮扁平动作;放馅时运用外脚背运球,展现放馅动作特点。学生依包饺子顺序依次开展不同部位运球练习,于游戏中熟练掌握不同部位运球技巧。
文化寓意
饺子乃春节期间必备美食,寓意招财进宝、团圆美满。通过该游戏,学生不仅学会不同部位运球方法,更深刻体会饺子所承载春节文化内涵,使足球教学洋溢浓浓年味。
3.游戏三:开门爆竹,红红火火
游戏设计
以春节放爆竹习俗为灵感,设计“开门爆竹,红红火火”游戏。游戏中,学生要练习突然变向运球,仿若爆竹突然炸响的突然性与爆发力。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由运球,先以正常速度运球,当听到爆竹炸响声音时,需迅速改变运球方向。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在足球场上应变能力与快速变向控球能力。
文化寓意
放爆竹乃春节期间增添喜庆气氛重要活动,象征红红火火、热闹非凡。该游戏让学生在感受放爆竹热烈氛围同时,通过练习突然变向运球,将体育活动与春节喜庆氛围相融合,提升学生对春节文化和足球运动的双重体验。
4.游戏四:走家串门,展贴春联,主要练习运球打门
游戏设计
模拟春节走家串门、展贴春联情景,设置“走家串门,展贴春联,主要练习运球打门”游戏。在游戏场地一端设置几个“家门”(废旧轮胎),学生要先运球穿过不同“家门”,如同走家串门,然后在“家门”附近进行运球打门练习。运球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球的速度和方向,以便顺利通过“家门”并准确射门。通过该游戏,重点培养学生运球控制能力和射门技巧。
文化寓意
走家串门、展贴春联乃春节期间人们相互祝福、传递喜庆重要方式。通过该游戏,学生在练习运球打门同时,能感受到春节期间浓浓亲情和友情,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足球教学活动与春节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三)体能练习
1.踩高跷-左右单脚跳
结合春节踩高跷民俗活动,设计“踩高跷-左右单脚跳”体能练习。学生模仿踩高跷动作,单脚站立于地,另一只脚微微抬起,然后进行左右交替单脚跳。此练习可有效锻炼学生腿部力量、平衡能力与协调性,同时让学生体验踩高跷乐趣,感受春节民俗活动魅力。
2.扭秧歌-双脚前后跳
以春节扭秧歌习俗为参照,设计“扭秧歌-双脚前后跳”体能练习。学生模仿扭秧歌动作,双脚前后交替跳动,同时可适当摆动双手,增加动作协调性。通过该练习,能锻炼学生下肢肌肉力量、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扭秧歌欢快氛围。
3.登高祭祖-蹬山跑
借鉴春节登高祭祖传统习俗,设计“登高祭祖-蹬山跑”体能练习。学生像登山一样两脚交替踏踩轮胎。此练习可有效锻炼学生腿部爆发力、耐力和身体灵活性,同时让学生了解登高祭祖这一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
4.剪纸-交叉跳
根据春节剪纸民俗活动,设计“剪纸-交叉跳”体能练习。学生模仿剪纸时剪刀的交叉动作,进行交叉跳练习。具体做法是:双脚并拢站立,然后左右脚交替跳起,在空中时双脚交叉,再落地继续交替跳起。此练习可锻炼学生腿部肌肉力量、弹跳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剪纸活动的趣味性。
5.扫尘-开合跳
结合春节扫尘习俗,设计“扫尘-开合跳”体能练习。学生模仿扫尘时扫帚的摆动动作,进行开合跳练习。即双脚并拢站立,然后双脚向外张开,再向内合拢,反复进行。此练习可锻炼学生下肢肌肉力量、身体灵活性和心肺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扫尘活动的感觉,感受春节习俗的独特魅力。
(四)恢复身心:围坐“团圆饭”-静态拉伸
完成一系列足球练习和体能练习后,进入恢复身心环节。首先设置“团圆饭-静态拉伸”活动,学生围坐在一起,如同一家人吃团圆饭,然后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全身静态拉伸,包括颈部、肩部、背部、手臂、腿部等各部位拉伸。通过静态拉伸,可有效缓解肌肉疲劳,放松身心,为下一次体育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效果评估
(一)学生足球技能提升情况
经对学生足球运控球练习前后技能测试对比发现,历经一段时间融合式教学实践,学生在控球稳定性、变向运球能力、射门精准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例如,在“游龙戏珠”游戏中,学生最初难以长时间控制足球,但经多次练习后,能熟练运用各种方法使足球在规定区域内稳定滚动;在“开门爆竹”游戏中,学生突然变向运球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能更迅速、准确地改变运球方向。
(二)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春节各种习俗如游龙戏珠、包饺子、放爆竹、走家串门等有更深入了解,不仅知晓这些习俗具体做法,还能准确说出其背后文化寓意。例如,学生能清楚讲述饺子象征团圆美满、放爆竹寓意红红火火等,表明学生在参与足球教学活动同时,也良好接受了春节传统文化教育。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兴趣情况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可知,此融合式教学模式极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兴趣。学生在各环节表现极为积极主动,无论是抢红包环节的兴奋,还是各足球游戏中的投入,以及体能练习和恢复身心环节的认真配合,都表明学生对结合春节传统文化的足球教学活动充满喜爱。与传统足球教学相比,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
(一)教学反思
1.活动难度把控
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游戏和体能练习对个别学生而言难度稍大,如“登高祭祖-蹬山跑”环节,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学生,踏跳存在困难。今后教学中,需依据学生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活动难度,提供更多分层教学选择,确保每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均能有所收获。
2.文化内涵深度挖掘
虽在教学过程中已将春节传统文化与足球教学较好融合,但在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例如,在介绍各习俗与足球活动结合时,可更深入探讨其背后历史渊源、文化演变等内容,让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刻理解。
3.教学时间管理
实际教学中,因设置较多教学环节,有时会出现教学时间紧张情况,导致部分环节无法充分展开,影响教学效果。今后需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流程,确保各教学环节均能充分展示与实施。
(二)展望
1.拓展融合范围
未来可进一步拓展足球教学与其他传统文化节日或民俗活动的融合范围,如将足球与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相结合,设计更多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传统节日氛围中体验足球运动乐趣,同时传承和弘扬更多传统文化。
2.推动学科间交流
推动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音乐、社会实践活动等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跨学科教学活动。比如体育课与语文课《跟着李白游中国—定向跑》教学,体育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垃圾分类—轻物投掷》教学,体育课与数学《探索数字奥秘—折返跑》教学,体育课与音乐《韵律活动—体能练习》等,通过学科间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结语
小学四年级水平二足球多种形式运控球练习与春节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教学、足球游戏、体能练习和恢复身心等环节精心设计,不仅提升学生足球技能,还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深入体悟春节传统文化魅力。虽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但通过不断反思与改进,以及未来进一步拓展与合作,相信此融合式教学模式将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更多活力和发展机遇,为培养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深厚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小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 【发布时间】2025/1/7 21:42:47
- 【点击频次】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