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共建和谐美术课堂

 

【作者】 刘亚萍

【机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就曾经讲过:“教育即生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美术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练习绘画时学有自我活动的空间,而绘画专业则是一个贴近生活的专业领域,也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绘画,所以要从平时的艺术教育中着重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绘画、走进艺术,让绘画丰富学校生活,如此学生才能享受到艺术,也才能真正喜欢上绘画,进而学会在学校生活中发掘美、创造美。
  美术教学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极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读书态度。由于班级人数的因素,我在常规艺术课堂中,很容易犯了以课堂、老师和书本教学为中心,采取单向传递、讲解、传递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孩子形成消极的教学心理,这都是最易导致艺术课堂教学无章法的因素,教师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节奏与气氛。另外,美术课时,孩子涂涂画画,剪剪做做,课堂环境是相对舒适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课堂纪律就会很受干扰,学生的意见也比较大.因此,我认为在艺术老师要倡导自由、参与、思考的方法,重视孩子的集体地位时,就必须根据各个阶段的孩子心理特点,提供适宜的教学氛围,创造安全、有序的教学。印象中的美术课,都是同学们正襟危坐,小手放好,眼睛统一看向前方,回答问题高声整齐.这样地课堂与现在的美术教学课标都大相径庭,这样紧张的环境,不能很好的激发孩子创作地兴趣.在我的课堂上更多的是适当地自由,适当的随性。尽管如此,我会适量掌握好教学分寸,但不要盲目地要求舒适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应强调课堂纪律和秩序等价值存在,并尽量将学员们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统一在课堂教学中。
  以孩子的视角画,这是个良好的评价方法.不少教师认为孩子的画太过随意,而进行批判,殊不知,这会给幼儿兴趣地相当大的挫伤。所以对幼儿的画需要多重评估,尽量以赞扬居多,勇于挖掘儿童画中闪亮的地方.新专题研究放在每一个教师眼前,但每个教师必须从更全新地角度来审视它,钻研教材,提高自我素质,关爱幼儿!
  课堂上总有个别学生因为这种或那样地原因而忘记了带材料,针对这些学生,老师可预先预备好一些材料,在上课时借给学生用,并提示学生以后可别忘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敏感地,因为学生一定会感受到教师地关心之情,之后也就很少会忘记带材料了。当学生备齐上美术课时所需地用具与材料后,对美术课自然也感兴趣了,上课效果也就大大提高了。
  他们因为个性与水平的不同,在美术创作上当然也会有各自的特点,在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进行合理的要求与评判。唯有如此才能更切实的保护好学生们最弱小的心扉,也保护好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对于每一位个性不同的学生作品,不论是仔细地或是马虎地,都必须正确看待,不能随便小看的任何一个作品,先对于学生们积极进行创作的情况进行表扬,接着找出创作的亮点再加以赞赏,然后针对学生们的具体现象指导学生作出力所能及的提高.事实也证明,老师们对于学生地作品评判得越是细致、严肃,他们才会更勇于展示自己,进而在绘画教学上建立起更完整的自信,有了自信,学生们才能在学习中更有有出色的学生,教学就会更成功。
  课堂应该成为一个有目标的、讲效益的过程.实效才是课堂的灵魂.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也将继续探索不断进取.一个老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课堂,去掉华而非实的花台子,去掉追求短期效果地人处世观念,在课堂后反思,在实践后反省,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继续学习,相信我们大家一定会有提高的。
  • 【发布时间】2025/1/7 21:43:31
  • 【点击频次】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