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与其“除草”,不如“种花”

 

【作者】 孙建钰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的上一届学生小董,说话口齿不太清楚,与他交流,一半靠听,一半靠猜。与一般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一样,上课时,他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所学知识反应迟钝,小动作却极为频繁,做作业拖拉,错误百出。最让我头疼的是,班干部说小董“总爱和同学疯狂打闹,一言不合就打起来”;同学反馈“他喜欢骂人,说脏话”。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去家访,他家在狭小的拆迁安置房。父亲在外务工,母亲在家里照顾长年瘫痪在床的大哥。他是母亲48岁高龄怀孕,7个多月便降临的早产窒息儿。聊到孩子的身体情况,母亲说带他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做过检查,结论是天生注意力缺陷,智力发育低下。      
  这是一个多么特殊的孩子啊!家里经济条件不如人,身体条件不如人,学习成绩差,他敏感;父母“老来得子”,过度宠溺,他又任性;想和同学玩耍,但是文明礼仪欠缺,他不受欢迎。于是,同学斜眼是蔑视、说笑是嘲讽。所以他像刺猬一样竖起尖尖的刺!但这何尝不是呐喊呼救?
  应该怎么帮助他?我决定先从学习上入手,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管理的核心策略:发现、引导、鼓励、欣赏,我拿起优点“放大镜”,用心寻找发现他每一次“闪光”表现,比如:某个时刻听讲很专心;某节课主动举手答问,尽管不准确,但有正确的部分;某次抄写作业全对;某次作业书写干净、整洁……慢慢地,上课见到他抬头专心听讲的时间来越长了;时而,也能看到他举起答问的小手;他看我的眼神,不再是躲躲闪闪,充满胆怯,而变得平和又有些信赖了。我趁热打铁,和他商定了《小董学习习惯养成评价表》。这个表包括了上课、听讲、答问、作业、预习、复习、检测的各种学习习惯,每达到一个小习惯,就奖励一面小红旗。一周内拿到五面小红旗,就能兑换一个小奖品。
  经过一个学期,小董在学习上有了进步,但是骂人、打人的情形有增无减,如果保有自尊,又有了友谊,他会卸下盔甲吗?一节自习课,我以“分发新书需要帮忙”为由,把小董支去了办公室。没有小董的教室里,我说:“我发现我们班最离不开小董了。”同学们疑惑不解甚至还有露出鄙夷神色的。“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开门是他,锁门是他,负责开关电子白板也从来没有出错,不是吗?”不少女生觉得有道理微微点点头,我继续说,“我今天表扬他的事,大家要保密哦。只需悄悄关注他是不是负责任,觉得他做得好,一定记得对他微笑一下或者表扬他一下”。
  回到办公室,我给小董讲了俞敏洪大学四年为寝室同学打开水,从而收获了友谊和尊重的故事,我告诉他:“老师相信你就是未来的俞敏洪!”
  情况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班干部说小董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了,同学们说他不骂人了。小董的勤恳负责终于被同学们看见,同学们给予了小董承认和尊重,为这种双向奔赴,我只不过搭了一座叫做“被看见”的桥。
  在我持续不断地鼓励欣赏下,小董的语文成绩从最初的个位数进步到30多分,又进步到及格,小学毕业考试得到76分的好成绩。他眼里的光越来越多,性格也柔和了许多,从四年级开始,我担心的打架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教育中“与其除草”,真的“不如种花”。

  • 【发布时间】2025/1/7 21:45:57
  • 【点击频次】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