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学提质增效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在教育领域再次掀起一轮改革,各学科教师均参与到这场“战斗”中,针对如何应对“双减”政策开展深入交流,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性的高效课堂。要使“双减”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增强育人功效就必须提效增质,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并根据内容灵活实施。教师应积极做到应对,指向减负增效创新教学方法。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必须找准改革方向,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构建高效课堂,让“双减”政策落地。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双减”;提效增质;策略
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特别是思维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靠的是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就如何落实“双减”政策构建高效课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运用新课改实践成果、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反思几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优化教学结构——做到以生为本
(一)趣味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的激发提升是音乐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教师需要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内容,充分发掘出音乐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良好学习品质。例如,我在为学生讲解乐理知识音符时值一课时,设计了《杯子歌》和笔咚敲击节奏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节奏模打中,掌握了节奏和各种音符的时值和名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样适用的,小学音乐课上的学习同样如此。
(二)理论联系实践,深化学习内容认知理解
音乐知识与生活实践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需要教师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理解,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刻内涵,切实提升音乐课堂学习效果,培育学生良好的音乐学科综合素养。如,在音乐演奏环节,我就将音乐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想象进行统一整合,让学生脑海里形成新的音乐美学形象。
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注重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可以将生活情境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实施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保持学习主观能动性,获取理想的学习成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所需所求,及时掌握学生的特点。当我们发现学生对某一项内容或某个知识点产生好奇心时,可以投其所好,顺应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进入到探究活动中,感受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借助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使其容易产生画面感,牢记知识点,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落实因材施教理
1.尊重学生差异。小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意识,但是受到能力水平差异的影响,呈现了差异化发展趋势。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学情特点,根据学生差异使用多样化教育手段。通过前期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知识积累,逐渐养成了特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双减政策要求,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依照学生特点制定专属教育计划,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理解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之中。可以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探究中,使其产生学习热情,积极探究,提升学习效果。
2.制定差异目标。在小学阶段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好高骛远等问题。只有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进步的学习目标。在目标制定中还需要做好大目标分解,以小目标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学生只有不断完成目标,才能树立起学习好音乐知识自信心。我们只有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目标,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能使学生打牢基础知识。
3.制定差异计划。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出差异化的辅导计划,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感受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如面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可以制定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申思考、辩证思考能力为主的培养计划。针对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适宜的问题,可以制定基础性的思考方式,尝试运用已经掌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的培养计划,让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相关知识点,为提升学习效果提供支持。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互动学习机会,确保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在音乐课堂中应当掌握学生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知识基础、能力等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使其在主动思考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究,不断延伸思维宽度,获取理想学习效果。
(四)融入信息技术激趣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线教师也在不断地尝试用多种多样的的信息化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实践也恰恰证明: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好的积累应用音乐知识。这在教学音乐欣赏教学时特别有效,配音清唱,加上画面背景,动静结合,再现意境。
1.融入信息技术,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受限于自身的知识面和社会阅历,对于歌曲歌词人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描绘的情境无法深刻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让学生去听、去看、切身去感受。在教学民歌时,传统教学,就只能靠我们给学生讲解,介绍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歌的特点和唱法。这样的口头讲解,即使教师讲解口干舌燥,依然效果不显著。而在多媒体帮助下,这些桎梏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不仅如此,还把这些枯燥的内容以有趣的方式显现出来,成为学生向往的一种学习享受:多媒体将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歌舞文化、生活情景等生动地、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中,与歌曲演唱有机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忘却是在学习和上课,完全沉浸在民歌和多媒体所带来的艺术氛围里,享受着风景的美妙,领略着歌声的甘甜。
2.融入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糅合了音频、视频、动画、PPT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更加的生动、灵活、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更容易带入角色,能更深刻的理解歌曲歌词所表达的情景和涵义。
如欣赏《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时,我就先播放一些与乐曲有关的彩图,引导学生进入到乐曲的美妙意境之中;然后,播放乐曲的录音,让学生听到百鸟唱歌的声音和清脆的鸟叫声,百鸟正在为凤凰举行生日舞会,在优美而动听的音乐中,学生体验到了一种美的场景和音乐的美。
三、切实抓好第三课堂——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水平。
音乐教学可以进行素质拓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外出研学、劳动教育、体育活动等让音乐学习渗透其中,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指导和搭建平台,为全面育人提供载体。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学校通过带班领导检查、学生《调查问卷》、学生座谈、家长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课后服务进展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总之,音乐教学更加体现在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了。音乐教师应当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进行转变;音乐教师必须从优化教学方法及内容等多个角度入手,不断完善与创新,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机会,在主动观察、学习与猜想中验证知识点;应当利用多种手段来实现音乐教学的减量提质,为学生营造趣味化学习情境,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瑞华. 探究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J]. 科学中国人, 2015(11X):1.
[2]王振敏;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01期.
[3]张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19年07期.
[4]李丽媛;刍议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音乐时空;2015年19期.
[5]杜言君;小学音乐欣赏课自主审美体验教学方式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3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双减”;提效增质;策略
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特别是思维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靠的是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就如何落实“双减”政策构建高效课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运用新课改实践成果、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反思几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优化教学结构——做到以生为本
(一)趣味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的激发提升是音乐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教师需要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内容,充分发掘出音乐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良好学习品质。例如,我在为学生讲解乐理知识音符时值一课时,设计了《杯子歌》和笔咚敲击节奏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节奏模打中,掌握了节奏和各种音符的时值和名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样适用的,小学音乐课上的学习同样如此。
(二)理论联系实践,深化学习内容认知理解
音乐知识与生活实践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需要教师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理解,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刻内涵,切实提升音乐课堂学习效果,培育学生良好的音乐学科综合素养。如,在音乐演奏环节,我就将音乐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想象进行统一整合,让学生脑海里形成新的音乐美学形象。
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注重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可以将生活情境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实施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保持学习主观能动性,获取理想的学习成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所需所求,及时掌握学生的特点。当我们发现学生对某一项内容或某个知识点产生好奇心时,可以投其所好,顺应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进入到探究活动中,感受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借助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使其容易产生画面感,牢记知识点,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落实因材施教理
1.尊重学生差异。小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意识,但是受到能力水平差异的影响,呈现了差异化发展趋势。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学情特点,根据学生差异使用多样化教育手段。通过前期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知识积累,逐渐养成了特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双减政策要求,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依照学生特点制定专属教育计划,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理解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之中。可以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探究中,使其产生学习热情,积极探究,提升学习效果。
2.制定差异目标。在小学阶段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好高骛远等问题。只有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进步的学习目标。在目标制定中还需要做好大目标分解,以小目标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学生只有不断完成目标,才能树立起学习好音乐知识自信心。我们只有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目标,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能使学生打牢基础知识。
3.制定差异计划。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出差异化的辅导计划,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感受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如面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可以制定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申思考、辩证思考能力为主的培养计划。针对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适宜的问题,可以制定基础性的思考方式,尝试运用已经掌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的培养计划,让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相关知识点,为提升学习效果提供支持。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互动学习机会,确保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在音乐课堂中应当掌握学生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知识基础、能力等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使其在主动思考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究,不断延伸思维宽度,获取理想学习效果。
(四)融入信息技术激趣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线教师也在不断地尝试用多种多样的的信息化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实践也恰恰证明: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好的积累应用音乐知识。这在教学音乐欣赏教学时特别有效,配音清唱,加上画面背景,动静结合,再现意境。
1.融入信息技术,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受限于自身的知识面和社会阅历,对于歌曲歌词人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描绘的情境无法深刻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让学生去听、去看、切身去感受。在教学民歌时,传统教学,就只能靠我们给学生讲解,介绍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歌的特点和唱法。这样的口头讲解,即使教师讲解口干舌燥,依然效果不显著。而在多媒体帮助下,这些桎梏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不仅如此,还把这些枯燥的内容以有趣的方式显现出来,成为学生向往的一种学习享受:多媒体将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歌舞文化、生活情景等生动地、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中,与歌曲演唱有机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忘却是在学习和上课,完全沉浸在民歌和多媒体所带来的艺术氛围里,享受着风景的美妙,领略着歌声的甘甜。
2.融入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糅合了音频、视频、动画、PPT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更加的生动、灵活、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更容易带入角色,能更深刻的理解歌曲歌词所表达的情景和涵义。
如欣赏《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时,我就先播放一些与乐曲有关的彩图,引导学生进入到乐曲的美妙意境之中;然后,播放乐曲的录音,让学生听到百鸟唱歌的声音和清脆的鸟叫声,百鸟正在为凤凰举行生日舞会,在优美而动听的音乐中,学生体验到了一种美的场景和音乐的美。
三、切实抓好第三课堂——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水平。
音乐教学可以进行素质拓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外出研学、劳动教育、体育活动等让音乐学习渗透其中,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指导和搭建平台,为全面育人提供载体。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学校通过带班领导检查、学生《调查问卷》、学生座谈、家长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课后服务进展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总之,音乐教学更加体现在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了。音乐教师应当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进行转变;音乐教师必须从优化教学方法及内容等多个角度入手,不断完善与创新,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机会,在主动观察、学习与猜想中验证知识点;应当利用多种手段来实现音乐教学的减量提质,为学生营造趣味化学习情境,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瑞华. 探究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J]. 科学中国人, 2015(11X):1.
[2]王振敏;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01期.
[3]张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19年07期.
[4]李丽媛;刍议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音乐时空;2015年19期.
[5]杜言君;小学音乐欣赏课自主审美体验教学方式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3年11期.
- 【发布时间】2025/1/7 21:46:11
- 【点击频次】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