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对分课堂”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作者】 杨雪威 王 莹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逸夫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是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的自豪;是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在寂静里守望天空,等待放飞的期盼。我更愿意把教育比作是一场旅行,选好起点,背上行囊,奔赴终点。在过去的2023年里,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映入我们的眼帘,它犹如一颗春季的幼苗,如一缕清晨的阳光,如一滴晨起的露水,它就是“对分”课堂。对我来说它是那么的新奇又陌生。可以说从我幼儿园开始,我的老师,我的学习环境,我的同学,都是传统的教与学。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下面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成绩中等的学生半推半就,成绩差的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基本就放弃学习,初中后就干脆辍学步入社会。在之后不断的教育改革中虽然推行了很多方法,但感觉都大同小异,教育貌似就这样了……但在2023年的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中一股“对分课堂”的星星之火随之点燃。
  对分课堂带来的权责对分理念为实现融合权威的智慧与人民的智慧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扮演一个权威者的角色,而学生扮演服从者的角色。教师过大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活力。由于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事业,当权威拥有全部权利的时候,自然也要承担全部的责任,压力很大,效果也不好。对分通过限制教师的权利,增加学生的权利,调动了后者的积极性,让他们承担一半的责任,这固然消解了教师的权威角色,但也让教师释放了巨大的压力,获得了很大的解脱。从我自身实际来说,我深切体会到了什么是解脱。以前上课,我就是一直讲,心想自己可算实现儿时的梦想,站在了三尺讲台上,终于可以给学生们传道解惑了,于是乎我每节课牢牢抓住那40分钟,一秒钟都舍不得浪费的给学生讲呀,深怕我少说一秒钟,学生们就错过了一个世纪。我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讲,从教几年下来,把我累的呀,从上到下没一个好零件,有点夸张哈,但说实话确实每节课下来真的都很累。直到在《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教与学应该成为双方共同的事业,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于是我把自己的课堂进行了转变,在校领导和各位同仁们的帮助下我一点一点改变自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渐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每节课我严格要求自己的精讲时间,把剩下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学内化,在独学中学生可以对我精讲的内容进行消化与吸收,在小组讨论中孩子们又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实践对分课堂的过程中我也会经常的询问班级的学生,我问他们:你们是喜欢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喜欢以前的上课方式?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喜欢对分课堂。我不死心的继续问为什么?我班马哥毫不留情面的对我说:老师,因为我们上课可以说话了。当时我听完我愣住了,我心想我原来上课也没不让你们说话呀,只要和课堂有关的话都可以说呀。回到办公室我反思自己,我真是没给孩子们说话时间,因为一节课都是我再讲,我不放弃每分每秒的讲。马哥的回答很直白,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对分课堂带来的魅力。
  对分课堂的这种权责对分,并不是无原则反权威或颠覆权威,而是给予权威充分的尊重。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上教师一直在把控着一切,一直在输出,却不能保证学生接受了多少。学生也缺少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时间,对分课堂的权责对分就很好地将学生的权力与责任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好地对自己负责。
  在实践对分课堂的过程中,做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在老师上课时,只讲述这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框架、重难点,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内化吸收,再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再与全体同学一去交流。对于不同学科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像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英语学科。英语对于三年级刚接触英语的孩子来说还是又一定难度的,孩子们没有语言环境,所以课上的40分钟很重要,不仅要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要让学生们学会读熟,所以在任务单设定上就要把这些都考虑到。我校英语组成员在集体备课中也是多次讨论如何设定这个英语任务单问题。最后,我们觉得任务单要包括听、说、读、写。那在三年级我给孩子们设定任务单时,我通常让孩子们先听课文音频两遍,然后自读课文两遍,之后我会让学生们解决资源与评价,资源与评价中的练习基本都是基于本课的一个基础知识的巩固,之后我会通过PPT或者打印的形式再选取几道有针对性的例题,让学生们独自完成,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检验与提升。
  这样的对分课堂,学生们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环节也很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想法,这样做也更充分地体现出对分带来的生活民主的理念,对分在保障个人权力,尊重个人自由的同时,又要体会责任的意义。
  对分课堂使传统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遵循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使用的三个原则:自愿、先锋和轻松。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就是遵循了张学新教授提出的这三个原则组织教师自愿开展对分课堂的常态课报名,教师自身愿意实行对分课堂,这样才会把对分课堂做好。接着推出先锋教师实践探索,先锋教师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最后形成一个更具体、完善的方案。有了高成功率,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就更容易带动第二批教师参与进来,进而成功实施对分课堂。
  人人都有心灵,但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自己的心灵是很困难的事情,而要把其中的规律透彻、系统地阐述出来,更不容易。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心理活动,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教育其实是心理学最大的应用领域,也是对国民素质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的实践领域。对分课堂就是基于心理学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切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征,也符合教育与学习的心理规律。对分课堂这种模式能使教学的感受、效率和效果有巨大的提升。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小女孩——蕊蕊,她因为先天原因说话不是很清楚,上课也不爱发言,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每每我点到她的名字时她也不敢出声,可以看出她在我的课上是那么的小心翼翼,很怕一个不对就被我这老师吃掉。在对分课堂分组讨论时我挺犯难,我担心她不讨论,不能和小伙伴一起交流,但我在几节对分课堂之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她在小组里开始积极发言了,虽然说的很慢,但组内的小伙伴们都耐心的聆听,是小组的力量让蕊蕊打开了心扉,从那以后我在蕊蕊的眼睛里看到了自信的光芒。
  从国培聆听周新桥教授的讲座,是我初次结识对分,从对对分课堂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的学习,不难发现,对分课堂融合了讲授法和讨论法,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让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上得到贯彻落实。对分课堂不仅强调了教师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而且保证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爱读书,带来了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传统课堂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由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到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由教师批改作业到学生相互批改作业,由满堂灌到教师讲的活动和学生自学以及相互学习的活动对半安排,提高了学习效率,超越死记硬背。同时对分课堂也减轻了教师的机械性教学负担,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教学,形成闭环教学,让教师有新的体会,进入新的层次。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对分教研团队共读一本书线上读书分享会,此次分享会后让我对对分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我想说我在对分课堂这条路上我是一个幸运儿,我不光参加了全国读书分享会,更荣幸的是我参加了去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为期三天的“对分课堂”研讨会活动。不瞒大家,我当时的心情就两个字忐忑,毕竟不只是有自己学校老师听课,局领导、教研员、各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还有对分课堂的领路人周新桥教授都在下面坐着,真是怕自己讲不好,讲砸了。但我是一个行动派,虽然心里这样想,但身体很诚实,在学校领导和先锋老师的帮助下,我确定了选材人教精通版三年级上册的Unit3中的Lesson18一课。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那么在讲授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一次对分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Head,shoulds,knees and toes》歌曲导入本节课的重点身体部位,精讲了Fun Story部分。把Listen and number听力部分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学习。课前我也不确定结果会怎样,但令人惊喜的是,学生讨论的气氛很是积极,就连平时上课都很少说话的学生都参与讨论,甚至可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起讨论,并鼓励不愿意张嘴的同学一起张嘴,那一刻,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课堂不是冷冰冰的机械式地教学,而是有温度、有人愿意一起交流讨论的课堂。
  我的工作一半风尘仆仆,一半星辰大海,也许极尽琐碎,却浸满美好与温暖。当繁重的工作、生活的琐事缠绕在一起的时候,浮躁在所难免。可是我还记得自己的初心,想起年少时的追求,总会点燃我对职业的热爱,所以从入职到现在,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学习,我都愿意去尝试,既充实了时间,又丰富了自己。不要问以后会不会有成效,有些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只有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我想说“如果您是一位老教师,不妨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对分课堂,以您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加上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会让您有所惊喜;如果您是一位新手教师,也和我一样想要了解新型的教学模式,您可以尝试对分课堂,它会让您忍不住深入了解并实践运用。”走在教育的花路上,必要经得起风雨才能看见向阳花开的美好。愿我们的教育在“对分课堂”的引领下,一路繁花一路歌。

  • 【发布时间】2025/4/13 19:15:17
  • 【点击频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