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对分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作者】 王 莹 杨雪威

【机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逸夫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对分课堂”与英语学科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从新课标要求出发,阐述“对分课堂”应用的必要性,详细解析其教学结构、角色定位及优势,结合小学英语多种课型展示各环节操作方法,旨在为英语教师提供清晰、实用的教学指导,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关键词:对分课堂;英语教学;新课标;教学结构;师生角色;实践操作;教学成效;学生变化;教师成长
  一、引言 
  在教育领域持续变革的当下,英语教学面临着提升课堂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双重挑战。“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的优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亲身经历了“对分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见证了它如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
  二、“对分课堂”应用的推动因素
  (一)顺应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为英语课堂指明了方向,强调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与因材施教。传统英语课堂因学生被动学习,难以达成这些目标。“对分课堂”通过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与思维的培养,与新课标理念高度契合,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力工具。
  (二)解决课堂现存问题
  当前英语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主要源于学生的被动、浅表与虚假学习状态。“对分课堂”打破这种局面,其独特的结构和流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深度思考,将学习的责任与权利合理分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
  (三)契合课堂要素标准
  优质英语课应具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评一致、挑战性任务、学情反馈、自主合作探究时间、科学策略指导和民主平等氛围等要素。“对分课堂”的教学结构包括精讲留白、独学内化、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四个环节,教师与学生权责明晰,各环节紧密相连,具有清晰的逻辑架构和良好的可操作性,完全符合理想课堂的要素标准。
  三、“对分课堂”的教学架构与角色解读
  (一)教学架构解析
  “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由精讲留白、独学内化、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四个环节构成。教师在精讲留白环节精心传授核心知识,搭建知识框架;学生在独学内化阶段自主探索,深化理解;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交流,思维碰撞;全班交流环节教师总结升华,解决疑难。这种结构在独学和讨论环节充满挑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能及时反馈学情,形成完整且高效的教学闭环。 
  (二)师生角色重塑 
  教师在“对分课堂”中转变为引导者,负责导入学习任务、引导合作学习和解答疑惑,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知识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三)教学架构优势
  “对分课堂”巧妙融合了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讲授环节的精讲留白、独学环节的内化、合作环节的小组讨论和对话环节的全班交流,既体现了先教后学的传统优势,又融入了先学后教的现代理念,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需求,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显著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英语“对分课堂”的实践操作策略
  (一)对分模式抉择与课前准备
  英语教师在备课阶段依据课型特点灵活选择对分次数,但每次对分都确保完整涵盖四个完整环节。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三色笔,分别用于独学内化、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环节,便于学生清晰记录学习过程和成果。同时,详细讲解独学内化和小组讨论中的“亮考帮”策略,即学生在独学过程中用“星星”标注自己擅长的内容,用“圆圈”标注重点考点,用“问号”标注疑难问题,在小组讨论时分别进行展示、提问和求助,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为课堂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精讲留白环节实施细则 
  1.因课而异的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与传统讲授结合:在四年级下“Go to Animal School”一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引出新单词“subject”,运用自然拼读法教授发音,并结合句子“Art is a subject.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单词与句型,完成知识传授后适时留白,让学生自主探索。
  单元整合与多次对分:五年级下关于规则的单元,教师基于短语较多的特点进行单元整合,采用两次对分。如“Public Rules”课,首次对分设置公园场景,引导学生学习短语;第二次对分聚焦课文,教授“You must”和“You mustn't”的用法,并鼓励学生制作社会规则指示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课型的需求。
  2.留白的灵活把控
  复习课教师常采用点拨式教学,梳理知识要点,而非一律留白。对于较难的课程,教师先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巩固练习;而单元复习课和阅读课则根据内容和学情选择性留白,确保教学节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三)独学内化环节关键要点
  独学内化的核心在于设计合理的任务单,其来源可以是课本习题或依据教学目标自制的任务单。任务单通常涵盖听力练习、单词认读、课文朗读以及与教学目标紧密匹配的习题。在学生独学过程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亮考帮”意识,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问题并寻求帮助。例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学生对短语和句式结构进行标注,在小组讨论中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根据学情设计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独学中有所收获。
  (四)小组讨论环节组织技巧
  学生完成独学内化后进入小组讨论环节,此时他们带着思考和疑问进行交流,相较于传统小组合作学习有了质的飞跃。分组时每组人数控制在三到四人,且尽量包含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以促进互助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在讨论中运用“亮考帮”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续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保障小组讨论的有序性和高效性,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活跃度。
  (五)全班交流环节多样形式
  英语课的全班交流形式因课型而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重点关注单词、课文的认读和任务单习题的完成情况,通过抽查和展示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如习题抽查与答疑。对于高年级或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在全班交流环节可进行更多拓展,如要求学生复述故事、进行对话创编展示、拓展词语和句子用法等,依据学情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五、“对分课堂”带来的积极变化
  (一)课堂活力与教学成效的提升
  “对分课堂”使英语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学生的参与度大幅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以往的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通过“对分课堂”的各个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运用更加灵活,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学生的显著变化
  以六年级六班的隋同学为例,她以前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课堂上总是沉默寡言,单词记不住,口语表达也很困难。自从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在词汇课的独学内化环节,她通过在组内反复认读单词,逐渐记住了单词;小组讨论中,在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她也开始大胆开口用英语描述图片和参与对话练习,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英语的兴趣日益浓厚,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课后还主动学习英语,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像隋同学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不在少数,“对分课堂”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从害怕英语到热爱英语,学习态度和成绩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三)教师的成长与收获
  “对分课堂”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益处。通过观察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我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备课过程也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引导,围绕如何在精讲环节突出重点、在留白和任务单设计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有效互动等方面进行精心策划,使我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六、结论
  “对分课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成效显著,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精细设计和有效实施,“对分课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改进,“对分课堂”必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为小学英语课堂持续注入活力与光彩,推动小学英语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 【发布时间】2025/4/13 19:20:04
  • 【点击频次】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