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打造高效美术课堂

 

【作者】 刘希斌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当今的美术教学应该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活动,一种充满游戏性的情感体验,一种超越功利的精神陶冶。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美术新课标强调:现代教学应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以不断提高学生智力发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学生的美术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通过指导学法,指引正确的方法,让全体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乐学者,在乐学中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近年来,我在美术教学研究与指导中,尽量实施个性化体验教学,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个性情趣,强调学生对美术的需要、自由、平等,提升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完善学生的审美人格,促进个性情感的深层发展,实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美术教育教研与实践指导,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习意识,激发探索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好与差,与是否诱发其兴趣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情感决定着学生的行为、方法、效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求美术教师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渴望美的动机,触发学生的学习动因,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以便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参与课堂活动,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动手实践,主动探索,获得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激发对美术的探求和创作的灵感。如在七年级下册《色彩的魅力》一课时,教师把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呈现出另一种颜色,这对于学生来说很新奇,也很好玩,也想自己动手做一做,通过放手让学生尝试,最后学生发现了规律:红色与黄色调和变橙色;红色与蓝色调和变紫色;黄色与蓝色相调和变绿色。这样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学生在“变魔术”的情境中感受了色彩的魅力,动了情,有了趣,与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了同频共振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动手探索实践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技法指导,诱发创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标特别强调,要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表现生活。因此教师应让课堂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标要求下的美术课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技法的培养和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技法并提升动手能力,这也是学生正确创作、创新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教师在完成新课时,要做好技法的训练,如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上色;蜡笔水彩画的造型、上色、勾线等;在课堂练习或者作业中,既要进行难点引导和创作示范,又要表扬鼓励,因材施教,诱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如在教学《服装设计》一课时,可以先探究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款式和创新点,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各式各样服装的造型、特点、款式、颜色、材料、用途等,利用一些废旧的报纸、书刊、布料、塑料和天然材料:如植物的枝条、叶片、花朵等,联系生活实际,在合作中享受创作的乐趣,使学生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加上想象力,一定会创作出出人意料的服装作品,充分展示他们的创作天赋和艺术才能,同时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手、眼、耳、脑全面协调发展。
  三、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现代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成果,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创作过程及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赏、评、说”中去,使学生学会赏识、评价,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核心素养要求。
  四、有效运用媒体,升华学习兴趣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科学地将探索知识、培养素养与训练能力结合起来,将教学中的语言讲解同多媒体的音、形、画等听觉、视觉和想象思维结合起来,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现美的意境,呈现神奇的效果,传递生动的画面,使枯燥、抽象、静态的画面教学变得异彩纷呈,把教师的讲解、教材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活动创作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达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开阔视野,突破课堂的重难点,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达到教学中的全方位传授、全方位感知和全方位接纳,构成教学的综合立体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生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演绎。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时,可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将自己创作完成的作品放在载物台上予以展示,对典型的问题予以指导、点评,较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和欣赏,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展现,最后小结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胸有成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升华对美术艺术的兴趣。
  总之,兴趣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在大力推进中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美术教师,应在课堂内外发挥主导作用,唤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创作热情,从而打造高效率的课堂。
  • 【发布时间】2025/4/13 19:25:07
  • 【点击频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