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作者】 江 敏

【机构】 四川省广安友谊锦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探讨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结合新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提出了单元类、合作类、体验式等多种作业设计方式。这些策略旨在提升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其独特的编写特色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作业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将结合该教材的特点,探讨“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这意味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新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借鉴了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该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内容连贯性。教材内容的设置遵循了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应用,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生活实例引入。教材中引入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图文并茂。教材版面设计生动活泼,利用丰富的插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四)习题设计多样化。习题设计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一)单元类作业:引导学生系统学习
  单元类作业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执行和评价的所有作业的集合。结合新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单元类作业设计应遵循一致性、统整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则,具有“高结构”“强关联”和“共成长”的特质。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一系列作业,引导学生从初步认识图形到进一步认识与测量图形,逐步深入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合作类作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类作业是与他人共同完成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设计合作类作业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堂活动”栏目,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例如,在教授“统计”这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社区汽车数量的调查统计,共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分析结果。
  (三)体验式作业:引导学生学会体验
  体验式作业是引领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结合新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以“情境中的学习活动”为载体的作业,发掘、拆分“体验”要素,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例如,在教授“克与千克”这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从而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四)自主式作业: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自主式作业是学生依照教师设计的作业范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风格和学习水平,自主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完成形式。在设计自主式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例如,在教授“角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角的模型的方式和材料,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角的特征。
  (五)游戏式作业:激发学生练习乐趣
  游戏式作业是以游戏为载体统筹设计的作业类型,具有趣味性、规则性、情感性和丰富性。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游戏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诀”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扑克牌游戏”,让学生玩“选两张”或“选三张”的游戏,组成不同的乘、除法算式,谁先说出答案两张牌或三张牌就归谁,游戏结束牌多者胜。
  (六)表达类作业:提供学生自我展示机会
  表达类作业旨在立足自主发展视角,引导学生在课内学习实践、场景体验等学习活动后,用语言或非语言形式表达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画、讲故事等)来表达对分数的理解。
  (七)制作类作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制作类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创造能力。结合新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制作类作业。例如,在教授“图形的拼组”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并画在纸上返校后与小伙伴们交流。
  (八)探究类作业: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探究类作业是以小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探究学习掌握所学知识,获得经验,形成能力。在设计探究类作业时,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为学习上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教授“可能性”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抽奖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不同抽奖方式的可能性大小。
  四、结论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注重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通过设计单元类、合作类、体验式等多种类型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上的这些资源,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更加有效的数学作业,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马鹏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新课程教学,2024年。
  [2]陶恒利,“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年。
  • 【发布时间】2025/4/13 20:17:51
  • 【点击频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