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作者】 李红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再依照老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完成任务式授课,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提升教学有效性投入了更多的思考,为实现高品质课堂的构建目标而努力。因此,教师需要一定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目前课堂的不足,并且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教学优化。对于学困生来讲,学习兴趣不足,接受能力也相对于高分学生来讲更弱一些。如何能够让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是目前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思考;教学策略
  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学困生,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使学困生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培养,逐渐推进教学质量的进步。教师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习的时候,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用适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困生通过理解、积累、运用形成立体化的学习模式,发展学科思维。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加有趣、多元的学习路径,让学困生有动力、有能力去完成高品质的学习。
  一、学困生转化的教学思考
  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表明,影响学困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两点,首先是学困生普遍存在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情况,主观能动性较差,课上学习注意力也不集中。因此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就是完成人本课堂的构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因地制宜,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方式。部分教师对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缺乏重视,没有深入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只能配合教师的教学步骤和思路进行学习。教师完全依靠自身的想法去布置课堂内容,这就会造成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降低,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人本课堂是高质量课堂的一种体现,把学生视作是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布置和安排。学生的内心敏感度很高,能够感受到教师在帮助自己,也会付出更多努力完成数学学习。第二就是学困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很多孩子虽然能背诵公式,但是不会正确的使用。数学题型变化比较灵活,学生很容易就会找不到切入点,产生迷茫的学习状态,进而在学习进程中逐渐落后于其他同学。所以教师不但要完成对于基础知识的高效传授,还要结合有效的教学拓展,让学困生找到更为高效的学习路径。
  二、学困生转化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生成性资源的运用,强化学困生理解
  生成性资源的运用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运用生成性资源时,需要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导入更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的教学素材,补充常规课堂中不具备的教学资源,运用生动灵活的教学策略,帮助学困生实现高效学习。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要有明确的目标。由于生成性资源是随机的,教师在教学应变中,要善于利用教室现有的素材来完成教学创设。
  例如,在学习《千克与克》时,教师发现一些学困生存在机械化学习现象。比如有些学生虽然记住了1千克=1000克的公式,但却并未对克与千克的重量形成感知。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成性资源辅助教学的方式,结合课堂中现有的素材。比如借用学生的文具。让学困生用手感受一下一块橡皮的重量、一个文具盒的重量。然后学困生猜一猜一块橡皮大约是多少克,一个文具盒大约是多少千克,让学生对重量形成一定的“量感”。将学困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入生活,更容易缩短数学与他们的距离,提升学困生的数学感知。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通过观察,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结合有效的指导,保障教学设计的实效性。数学感知的培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对于后面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师需要加强生成性资源的运用,并结合教学经验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困生在生活中去感知“量”,也有利于学困生应用思维的发展。
  (二)分层与合作结合,凸显教育价值
  合作活动将优等生和学困生团结在一起,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途径。在合作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优等生、学困生通过相互配合完成学习工作,使得学生完成活动的热情和效果都有所提升。
  比如,在《观察物体》中,教师设计合作活动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小组分配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合理划分,优等生和学困生共同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学生可以良好配合,也可以帮助学困生打破心中的自卑心理。学生可以首先以合作的形式对课堂所学进行复习,找到一些学习的不足之处,或者疑问进行探讨,实现整体复习和进步。然后划分成员的职责,每个成员都要寻找一个观察素材。然后对素材进行分析和记录,在提交报告之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检测,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思维。在合作中优等生和学困生都有很好的参与感,学生也都能获得实践的机会,尤其对学困生来讲,通过在活动任务中的表现,发现自己并不比其他人差,也会更加努力地去改进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在合作活动布置中,可以将优等生设立为学习小组的组长,起到带头人的作用,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一同完成活动任务,学生不但感觉到非常快乐,充满活力,有效减轻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排斥感和心理压力,另外也能用这种方式,缩小学困生与优等生的差距,让学困生也对学习充满信心,形成双向促进。
  三、结语
  总之,提高教学针对性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备写教学方案,对学困生的学习问题、阻碍进行深度考量,然后进行指导方式的优化,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与学习方式,一改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重视学困生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指导,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茹.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5):81-82.
  [2]何辉玉. 关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思考[J]. 华夏教师,2022(17):12-14.
  [3]施飞. 策略引领做好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2):42-43.
  • 【发布时间】2025/4/13 20:18:17
  • 【点击频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