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体育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还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情感和品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基于此,本文在新课标指导下,首先说明初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分析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以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意义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还伴随着运动能力不足、健康行为缺失以及体育品德水平较低等痛点问题.对此,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当前,在国家大力倡导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教学应率先吹起改革的先锋号角,举起大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大旗,优化课程教学方向、目标和内容,并坚持以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稳步提升为导向,实现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德育、体育与心理、体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创造性地展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为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基础的体育教育保障工作。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推进策略
(一)角色扮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初中体育教学应当充分落实体育的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将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全面落实到体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教学时,教师可在竞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等。例如,教学"防火安全"版块的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自救组"和"救援组",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通过真实可信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模拟防火安全演练。"自救组"学生旨在练习简单的自救行为和正确的逃生技巧,"救援组"则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实现多元化身体机能的锻炼和防火基础知识技能的融入。通过角色扮演的体育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能力和身体机能水平,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共进、克服困难的体育品德,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培养健康运动习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应当将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运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体育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创新。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教学,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体育学习质量和身体机能状况,可以辅助教师通过科学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教学,科学规划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习惯,有助于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构建多元评价,完善考核体系
为客观评估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观念与行为习惯,教师还需着力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评价考核体系。针对传统体育评价过于注重"唯分数论"、忽视过程性评价等问题,教师应将评价对象从单纯的运动技能拓展到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将评价主体从单一的教师评价扩大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将评价方式从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力求通过科学评价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在评价内容方面,除了考查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教师还应将学生的体育道德修养、健康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培养等纳入评价范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在评价主体方面,通过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可以增强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的反思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资料,如课堂表现、锻炼日记、运动数据等,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做出全面综合的评判,克服唯单一考试分数论的弊端。
(三)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培养效果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并在实践中有效落实,从而提高培养效果。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包括对"新课标"的深入理解,对核心素养内涵的全面掌握,以及对最新体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及时掌握。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如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还包括对学情的深入把握和对教学方案的灵活应变。同时,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培养效果。教师还要重视课外培养活动的开展,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总之,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新课标"下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升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与教师应紧跟教育热点,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美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甘肃教育,2021(21):62-64.
[2]袁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专项化课程的优化[J].体育师友,2021,44(04):12-15.
- 【发布时间】2025/8/29 10:42:13
- 【点击频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