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阿依先古丽·阿卜力孜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吐外特乡中心小学

【摘要】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使生活化教学成为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很多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文章先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策略探讨;
【正文】


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良好生活习惯不仅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对其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提出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通过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程与生活实际融合过程中,务必确保所选案例和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还是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案例应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校园、家庭和社区环境,问题应是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或关心的热点话题。例如,在讲解家庭关系时,可以以学生家庭中的亲子矛盾、兄弟姐妹相处等常见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生活品质的目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社会公平正义、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作为知识传递和立德树人的双重载体,始终承担着塑造社会未来中坚力量的重任。在这宏伟蓝图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犹如一座灯塔,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桥梁,体现了生活化核心教育理念的精髓。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生活的指南。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差异、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有道德感、有法治意识的公民。这种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还能渗透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实践的主体。他们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道德法则和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创设生活场景,营造学习氛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十分有必要,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契合教学内容的图片。如在讲解“爱护公共设施”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公园里的破损长椅、街道上被涂鸦的垃圾桶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破坏公共设施的不良行为。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生动的视频。如在“关爱残疾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残障人士努力生活、社会给予帮助的视频,以真实的画面触动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合理打造生活场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追求与时俱进教学,引入社会热门素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追求时效性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最好引入社会热门素材展开教学,如此的生活化教学味道更浓,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关注,形成良好的知识积累。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就要提前将社会热点中的突出问题引入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与观察能力,将教学知识内容直接转化为生活时事知识内容,这其实也是一种将新闻案例延伸到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做法,最后还要回归到学生生活中,做到教学活动与时俱进。

五、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学校与家庭是两大关键的阵地。学校可组织多元且具有紧密关联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校园实践活动。如开展“校园文明使者”活动,让学生分组在校园内巡查,对文明行为进行记录表扬,包括主动捡垃圾、礼貌问候师长等;同时指出不文明现象,如在走廊追逐打闹、浪费粮食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依据道德与法治的准则判断行为对错,进而深刻体验文明行为的意义。教师还可举办“法治小讲堂”,让学生自行收集法律小故事,在班级内分享。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法律知识,感悟法律在生活中的约束与保护作用。在家庭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实践活动。

六、家校合作共育,开展生活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与家长应保持密切联系,交流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学校可通过讲座、培训等活动,使家长充分意识到自身在孩子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如在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等方面,用正确行动影响孩子,使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同时,还可借助家长会、家校微信群等平台,促进家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经验交流。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法已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逐渐普及,但受限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因素,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效率有待提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寻找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切入口,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以提升教学有效性。随着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学生将重新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并在课堂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则能够利用生活化素材搭建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桂英.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J].生活教育,2022(21):12-14.

[2]候占平.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44):76.

  • 【发布时间】2025/8/29 17:05:49
  • 【点击频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