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策略探究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引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笔者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分享以下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意义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使教育由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单元教学就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对学生进行整体性、关联性和深度性的教学设计,对其进行道德品质、法治理念、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课时的局限,将碎片化知识整合为系统性主题单元,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大单元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整合单元内容,梳理教学框架
建立清晰的教学框架,是有序推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大单元教学应打破传统的课时界限,以全局视角审视整合单元内容,凝练学习主题,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精准把握章节内容的本质联系和逻辑层次,围绕核心知识点整合单元内容,梳理出逻辑清晰的教学框架。同时,教师应勇于创新,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原有编排,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灵活调整单元内容的呈现顺序,确保教学活动由浅入深顺利推进。教师可以借助逻辑图、思维导图等,直观呈现教学框架,帮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发布教学框架,以此促进学生自主预习,为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奠定基础。
二、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单元整体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因此,要确保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前就要深人剖析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并以此为依据明确整体教学目标,进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提供依据和目标指向。教师应从大单元视角出发,做好备课工作,对单元内各课时、各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深人挖掘,以明确单元主题、设定整体教学目标,保障大单元整体教学按部就班地开展。
三、形成紧密联系,重新构筑单元逻辑
探索单元学习的内容不仅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他们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来展现综合思考和系统策划能力的舞台。在拟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精心布局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将过往的经验与新获得的知识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深化对知识及价值观之间联结的理解。确立单元学习的框架关键在于把握其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贯穿并整合了整个学习单元的内容。一旦明确单元的核心理念,就可以围绕此理念串联相关的关键概念和学习材料,并通过实际案例学习,深化学生对核心理念的全面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构建学习内容的逻辑框架至关重要,教学与评估目标指导着学习内容逻辑的搭建。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依托课程体系,及时将社会进步成果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成长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组。
四、组织社会实践,延伸单元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了十分庞大的知识要点,其涉及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帮助学生有效迁移课堂知识、进一步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教师就需要将大单元教学的阵地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切实领悟知识的本质,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技能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以及专题访谈等类型的实践活动均适用于大单元模式教学。教师需要依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以及单元主题来开发当地社会资源,始终围绕学生实情,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在参与公益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的过程中深刻挖掘问题本质,最终基于实地考察、检索资料、撰写报告等环节完善学生服务、关注公共事务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矛盾的现实性及长期性,有效保障大单元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自愿承担公共责任,并在自主探究中建立完善的学科素养。
五、完善作业结构,巩固学习收获
作业既能延伸课堂教学,也能检验学习效果。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中,同样应重视作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彰显大单元学习主题的功能性作业,如调查报告、口头报告、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教师可以细致分析大单元学习主题,延伸其核心知识点,完善作业结构,鼓励学生持续关注社会热点,收集大单元主题知识,撰写学习报告等。如此,大单元教学紧密衔接学生课后学习活动,不仅延伸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与实践空间,而且扩大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空间,使学生持续增强道德与法治感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社会责任意识。
大单元教学模式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了更加开放与系统的教学框架。多样态课堂教学实践,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学习需求,在融合主题任务驱动与情境活动的基础上,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规则意识。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仍需继续优化大单元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资源整合与评价创新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全面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孟孟.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9):35-39.
[2]蔡良喜.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大单元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亚太教育,2023(14):98-100.
- 【发布时间】2025/8/29 17:10:08
- 【点击频次】6